•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市场
  • 7:评论
  • 8:艺术资产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互动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专访
  • A14:基金·专访
  • A15: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6:基金·人物
  • 团队的力量
  • 坚守的理由
  • 打造具有竞争力
    的公募机制
  •  
    2015年3月23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基金·封面文章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基金·封面文章
    团队的力量
    坚守的理由
    打造具有竞争力
    的公募机制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打造具有竞争力
    的公募机制
    2015-03-23       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丁宁

      

      随着牛市的渐入佳境,不少资深公募投研人才纷纷转投私募阵营,“拿什么留住你,基金经理”是当下公募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在业内人士看来,只有不断通过创新形成真正具备竞争力的机制,公募基金才能持久成为一个可以实现金融从业者理想和抱负的行业。

      在创金合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彦祝看来,现在大量的公募基金经理“奔私”有一定的合理成分,这反映了公募行业机制性的问题,当然和这当前市场的牛市预期也有关系。“在一个行业发展的时候,从过去发展得比较好的行业里输出人才,也是正常的,并且这种变动可能会更好地提升人力的价值,让大家认识到人力资本的重要性,总体来说应该给出正面评价。”

      然而,仅从公募的角度看,具备一定资历的人才纷纷“外流”,的确有损行业的整体竞争力。那么,在私募的话语权日益挑战公募的传统权威的当下,公募基金的优势在哪里?

      “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相比优势依然存在,依靠公募基金强大的平台,依靠分工协作可以做出很多私募基金不能做的事情。”鹏华基金总裁助理冀洪涛表示。

      根据昀沣私募基金此前披露的数据,王亚伟奔私后创立的昀沣自2012年12月13日至2014年9月19日,在近两年时间内净值增长45%。有业内人士推算,昀沣成立两年来,在2014年底的累计净值收益率将轻松超过80%。不过,与其它已披露业绩的私募产品相比,这一成绩不算突出,2014年,业绩冠军创势翔1号的收益率高达300.80%。

      针对昔日基金一哥的业绩神话似乎并未在奔私后延续的原因,分析人士推测,王亚伟的投资策略需要强大的投研团队支持,离开公募的强大投研团队,其选股水平或受到影响。

      尽管由于披露信息的有限,相关推论存在争议,但公募平台的比较优势却为市场所认可。“公募基金公司拥有更完善的中后台服务,优秀投资人才不用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自己去做销售、宣传等工作,可以更加安心地做投资工作,符合专业人做专业事的社会分工。”上述分析人士表示。

      因此,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发挥“团队”的作用,是目前基金公司普遍在尝试的一个留人方向。

      “如果公募平台能够把机制问题也解决了的话,有什么道理比私募做得差呢?”苏彦祝表示。苏彦祝对于未来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仍然充满了信心,“首先,公募自身的造血能力还是比私募要强,公募有自身的培养平台,每年有大量的毕业生,并不断地招聘和培养;二是公募自己也要变。我觉得只有在股权结构上做出适当变动的才有资格说变。”创金合信作为业内首家成立时就推出员工持股的公司,近期也表示将推出事业部制。

      “中国的公募基金行业需要创新出一种可以留住人才的制度。”苏彦祝认为,员工持股是比事业部制更加科学的长期激励机制,结合员工持股的事业部制则可以更加有效地调动员工积极性。未来创金合信很可能采取这样的一种机制,让基金经理在股权和事业部制之间自由选择,实现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的平衡。

      冀洪涛则认为,最好的投研模式是无边界的,最好的制度是相对模糊的。“用事情来联接人”,是鹏华基金最新的变化之一,通过投研等几个部门联合协作机构业务,很多鹏华的员工自愿参与机构投资的讨论和工作,尽管短期内没有任何特别的报酬,但他们会觉得在这个平台上的交流能够让自己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