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调查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信息披露
  • A8:书评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不良率普遍上升 资产质量承压 上市银行加大计提核销力度
  • 信托加速设立子公司 分类布局谋转型
  • 两版本钢铁PMI“打架”
    钢市趋势向好预期一致
  • 沪市首只分级基金
    易方达50引热议
  • 政策红利来临前夜 平安养老险谋变在先
  • 业界看涨
    锌镍和稀土价格
  •  
    2015年4月2日   按日期查找
    5版:新闻·财富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新闻·财富管理
    不良率普遍上升 资产质量承压 上市银行加大计提核销力度
    信托加速设立子公司 分类布局谋转型
    两版本钢铁PMI“打架”
    钢市趋势向好预期一致
    沪市首只分级基金
    易方达50引热议
    政策红利来临前夜 平安养老险谋变在先
    业界看涨
    锌镍和稀土价格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不良率普遍上升 资产质量承压 上市银行加大计提核销力度
    2015-04-0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颜剑 实习生 樊妮燕 ○编辑 剑鸣

      不良率普遍上升 资产质量承压

      上市银行加大计提核销力度

      ⊙记者 颜剑 实习生 樊妮燕 ○编辑 剑鸣

      

      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上市银行普遍出现了资产不良率提升的情况。就此,这些银行纷纷加大了拨备计提、核销不良的力度,以增强资产质量防控能力。

      据已披露的11家上市银行2014年年报显示,大部分银行2014年出现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升”,不良贷款率增长幅度最大已达43.24%。

      

      不良率普遍“双升”

      数据显示,浦发银行2014年末的不良率为1.06%,较2013年末上升0.33个百分点,增幅43.24%,是已披露年报的11家上市银行中不良率增幅最大的一家银行。而光大银行2014年末的不良率1.19%,与2013年末上升0.33个百分点,增幅38.37%。

      平安证券研究报告称,上市银行不良率上升较快,主要是因为在制造业和零售业的不良资产压力已经由中小企业向大中型企业蔓延。

      除了不良贷款率及不良贷款余额这两项相对静态的数据,贷款迁徙率则能动态地反映银行资产质量的变化趋势。数据显示,11家上市银行中有10家的正常类贷款迁徙率出现了明显上升。

      其中,2014年末光大银行的正常类贷款迁徙率同比上升明显,由2013年末的1.77%升至4.08%,增加2.31个百分点,增幅达到130.5%;中信银行的正常类贷款迁徙率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升,由2013年末的1.51%升至2014年末的3.21%,同比增长112.58%。此外,招商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以及其他上市银行正常类贷款迁徙率亦出现了不同幅度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平安银行在出现不良“双升”的情况下,正常类贷款的迁徙率却有微微下降,从2013年末的4.78%降低至2014年末的4.74%,同比降低0.84%。

      研究报告显示,正常类贷款迁徙率的上升或将加大银行资产质量的压力。如果未来经济出现进一步下滑,那么将有更多的正常贷款转为不良贷款,从而使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上升的压力加大。在经济增速放缓、部分实体经济经营困难的大背景下,银行资产质量提升的可持续性将面临考验。

      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的拨备覆盖率数据成为关注的焦点。数据显示,上市银行2014年末拨备覆盖率普遍下降,为上市银行抵御风险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其中,民生银行拨备覆盖率下降最大,由2013年末的259.74%下降至2014年末的182.20%,下降了77.45个百分点,同比减少29.85%。浦发银行紧跟其后,2014年末的拨备率为249.09%,同比减少22.07%,不过该行拨备覆盖率数据在同业中仍处高位。

      

      计提、处置“双管齐下”

      为了进一步提高未来资产质量风险防范能力,部分银行已经加大了计提力度。招商银行资产减值损失准备由2013年末的102.18亿元增至2014年末的316.81亿元,同比增长210.05%,是11家上市银行中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家银行。光大银行的计提以120.35%的增长幅度紧跟其后。

      而平安银行计提由2013年末的68.90亿元增长至150.11亿元, 增长幅度为117.87%。浦发银行2014年末的计提增长幅度达85.05%。

      在拨贷比方面,平安银行的数据也从2013年末的1.79%升至2014年末2.06%,同比增长15.84%。而浦发银行的拨贷比则上升至了2.65%,同比增12.29%,提前达到了监管要求。其余上市银行2014年末计提均有不同幅度上升,未来抵御风险能力有所提升。

      除了加大拨备计提,各个上市银行还提高了不良资产处置力度,通过现金清收、以资抵债、重组化解、损失核销、批量转让等手段持续加大不良贷款的处置化解进程。平安证券研究报告显示,由于核销处置力度较大,部分银行已上调了全年的拨备额度计划以符合监管对拨备的要求标准。

      据统计,招商银行2014年处置不良资产共149.17亿元,同比增长599.02%。浦发银行当年分四次核销不良贷款共95.52亿元,与2013年核销不良资产相比,同比增长115.3%;农业银行2014年核销不良资产达292.22亿元,同比上涨198.67%。其他上市银行不良资产的核销金额与2013年相比,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

      中债资信评估研究报告中显示,2014年不良贷款继续呈现“双升”的态势,且上升速度日趋加快。中国银行业的拨备水平常年较为充足,银行自身也在积极主动压缩产能过剩行业贷款、主动加强贷款的管理,因此中国银行业资产整体风险仍在可控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