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要闻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信息披露
  • A8:人物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深圳七部门抱团力促产业转型升级
  • 擅用工具
  • 保监会设“红线”立规关联交易
  • 上海期货交易所授权行情服务机构名录
  • 首台重大技术装备保险
    共保体成立
  • 能源局特急通知背后:
    风电消纳形势严峻
  •  
    2015年4月8日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要闻
    深圳七部门抱团力促产业转型升级
    擅用工具
    保监会设“红线”立规关联交易
    上海期货交易所授权行情服务机构名录
    首台重大技术装备保险
    共保体成立
    能源局特急通知背后:
    风电消纳形势严峻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擅用工具
    2015-04-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王宙洁

      

      如何使用工具

      澳大利亚央行在7日结束的政策会议上连续第二个月将基准利率维持在2.25%的水平不变,由于铁矿石价格在近期急速下滑,不少分析师此前预期该行会选择降息。不过,澳大利亚央行委员会暗示,未来一段时期进一步放宽政策或许是适宜的,如此才能促进需求稳健成长,并使通胀符合目标。

      路透专栏作家詹姆斯·萨夫特写道:央行官员们牢记大萧条时期的教训,自金融危机以来使出浑身解数,绝不放过任何通缩苗头。然而,目前的通缩无疑与金本位制时的通缩意义大为不同。金本位制情况下,货币供应量不是由央行调节。这种灵活性是支持不兑现货币央行体制的主要论据之一。有工具固然不错,但使用恰当才更好。

      

      古典剧集里的希腊

      希腊政府上周末再次确认,将按时偿付9日到期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债务。IMF总裁拉加德对此表示欢迎。然而,该国本月还将面临数项偿债考验。

      德国之声将希腊所面临的困境形容为“封锁、中止、恫吓:一如在一出古典剧里那样,无人知道希腊走出债务的出路。”BBC则称,最近数月,希腊一直在与债权方就其紧急财政援助项目展开旷日持久的激烈讨论。2月份,希腊政府提出希望再获得四个月的财政援助,从而使其可以不采取反紧缩措施,并开展已得到欧元区通过的改革项目。不过,IMF领头人以及欧盟已经冻结了对希腊的财政援助资金,直到这个银根短缺的政府在改革方案上取得共识为止。

      

      “格林斯潘谜团”

      在准备加息之际,美联储面临又一个债市谜团。纽约联储银行行长杜德利等决策者们暗示,债券收益率出问题了,因为它们在经济复苏的情况下并未攀升。然而,交易员们表明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不能也不会处于低点的理由几乎不存在。

      彭博社称,此次的困境让人想起2004年的“格林斯潘谜团”,尽管时任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加息超过4个百分点,长期国债收益率仍然持续回落。市场挫败了他试图收紧信贷并遏制过度放贷的努力,而正是过度放贷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80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