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要闻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信息披露
  • A8:人物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亟待厘清八大问题
  • 券商业奇葩潜规则:开户时间越长实惠越少
  • “互联网+”的
    股票投资策略
  • 找准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政策着力点
  • 绝不能让新三板重走A股当年的弯路
  •  
    2015年4月8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评论
    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亟待厘清八大问题
    券商业奇葩潜规则:开户时间越长实惠越少
    “互联网+”的
    股票投资策略
    找准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政策着力点
    绝不能让新三板重走A股当年的弯路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绝不能让新三板重走A股当年的弯路
    2015-04-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曹中铭

      

      近期沪深股市持续上涨,新三板亦当仁不让,做市股与整体市场的成交额不断放大,上周五新三板成交额创出了37.53亿的历史新高,其中有3只股票成交金额过亿。新三板能吸引大量资金加盟,无疑与沪深牛市的继续演绎特别是创业板的火爆有关。今年以来,创业板指数上涨超过七成。作为创业板公司的“孵化器”,A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标的池”,新三板由于其独特的功能定位,受到市场资金的青睐自在情理之中。然而,新三板火爆的背后却并不平静,而是暗流汹涌。为防患于未然,监管部门应采取切实措施,避免新三板重走A股当年的弯路。

      三板成分股指数和做市指数3月18日推出,至4月3日,三板成指上涨103.59%,做市指数上涨151.02%。另据股转公司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新三板整体市盈率从去年末的35.27倍大幅提升至今年3月末的56.55倍,升幅超过六成;成交均价也从去年末的5.14元飙升至3月末的8.83元,涨幅高达71.79%。

      然而,新三板股票的疯涨,绝非“价值回归”,而是市场疯狂投机的结果。以曾引起指数瞬间暴涨的红豆杉为例。3月27日红豆杉报收9.15元,到4月2日短短四个交易日,其收盘价已高达22.30元,涨幅143.72%,轻松翻番。再如新三板4月3日成交的467只股票中有413只上涨,涨幅超过100%的股票就有9只。无涨跌幅限制固然是造成新三板暴涨暴跌的一大原因,但市场的投机性显然是决定性因素。

      新三板某些股票交易也存在被操纵的嫌疑。新三板虽不设涨跌幅限制,红豆杉导致指数“井喷”或许是偶然现象,然而像华恒生物成交价格高达1058元,甚至于出现了每股99999.99元的报单,就无论如何不能用“偶然”来诠释了。由于新三板实行做市转让与协议转让两种交易模式,其间并不能排除操纵市场行为的发生。如果标的公司欲以较高的价格转让股份,其完全有可能以协议转让的方式拉抬价格,进而操纵市场实现高位套现。此外,不排除内幕交易等违规违法行为出现于新三板股票交易中。根据监管部门的通报,因个别挂牌公司高管涉嫌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全国股转公司近期已将其移交中国证监会稽查局处理。

      无论是疯狂投机,还是操纵市场与内幕交易等,都应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警惕。随着新三板市场的日趋活跃以及监管部门对公募基金投资新三板开闸试点,新三板不仅成为参与者的淘金地,也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格局。而要确保新三板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就应尽全力制止A股市场某些“痼疾”在新三板的蔓延、重现,否则,后果堪忧。

      定位错误、违规成本低以及投资者保护不力曾是沪深A股市场的三大“硬伤”,也是一度阻滞A股市场发展的“拦路虎”。定位错误使A股市场一度成了上市公司“圈钱”的乐园;违规成本低导致市场上违规事件频发,并且手段越来越恶劣,危害性越来越大;而投资者保护不力则导致投资者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对市场失去了信心,“牛”短“熊”长的历史惯性,至今仍在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

      笔者以为,新三板要发展与壮大,得尽力避免这三大“硬伤”的感染。对新三板公司融资,建议采取创业板的小额快速融资机制。对违规违法行为,应大幅提高违规成本。在华恒生物出现的超高价报单的账户,仅限制其3个月交易的惩罚力度是远远不够的。与此同时,建议建立新三板投资者保护制度,任何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都应受到严惩。

      其次,降低投资者参与门槛。目前新三板500万门槛无疑太高。阻碍了更多投资者进入,也就不利于新三板公司的合理定价,反而有利于别有用心者操纵股价,进而损害整个市场的利益。而降低门槛后,随着参与者增加,将大有利于从目前的做市转让、协议转让向今后的竞价交易过渡。比较起来,竞价交易才是新三板股份转让的最佳方式。

      其三,建立新三板涨跌停板制度。秋乐种业4月2日暴跌99.89%,4月3日即飙涨854倍的故事,凸显出没有涨跌停板制度的风险与弊端。建议把新三板涨跌停板幅度限定在50%以内。此外,新三板信息披露方式等都应向沪深市场看齐。

      (作者系资深市场观察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