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要闻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信息披露
  • A8:人物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放下偏见 随大象起舞
  • 借牛市东风大放异彩
    成长风格基金表现强势
  • 美国通胀拐点:今年国际金价的最大变数
  • 人民币进入SDR篮子
    需要澄清的一些误读
  •  
    2015年4月8日   按日期查找
    A5版:研究·财富 上一版  下一版
     
     
     
       | A5版:研究·财富
    放下偏见 随大象起舞
    借牛市东风大放异彩
    成长风格基金表现强势
    美国通胀拐点:今年国际金价的最大变数
    人民币进入SDR篮子
    需要澄清的一些误读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放下偏见 随大象起舞
    2015-04-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崔俊杰 ○编辑 长弓

      

      说到A股的偏见,银行股应该是憋了一肚子苦水——“大家都说我业绩好、股价低、市盈率低、股息率高,为什么就不买我呢?”当前A股银行类共计16家上市公司,总市值和流通市值分别超8.3万亿元和5.3万亿元,在沪深两市中占比分别超17%和13%。由于体量较大,银行股也一直被俗称为“大象”。而这头大象的遭遇,是明明长了一张正宫娘娘的脸,却偏偏被打入冷宫。

      这让我想起彼得·林奇在谈起他投资银行股时曾经说,“华尔街总是非常关注那些在生死边缘垂死挣扎,要么生存、要么死亡的上市公司股票,却往往对实力雄厚、业绩稳定的银行股不感兴趣,像第一亚特兰大银行,股票市盈率只有市场平均市盈率水平的一半。”

      当前的A股市场又何其相似,甚至过犹不及!wind对69个细分行业的地位进行分析,截至3月31日,只有“大象”的市盈率是个位数6.48倍,有些板块的市盈率甚至已经超过银行百倍。

      这种分化,也是银行股委屈的一种表现——市场对“大象”的偏见。我总结了这些偏见,希望能从中辨明真伪。

      偏见一:“股本太大、涨不起来”?

      大象说:低估值、高波动率的银行板块一旦机会来临,涨幅会十分可观。

      很多人直观认为银行波动率很低,涨跌幅度不大。其实从实际数据统计来看并非如此,最近3年沪深300指数的波动率为21%,而最近3年中证银行指数的波动率为27.1%,创业板指的最近3年的波动率也仅仅是27.8%。低估值高波动率意味着银行板块一旦机会来临,涨幅将会十分可观。

      可能很多人对A股市场的认识,还停留在“大盘不涨小盘涨”的阶段。随着6月份重提中国A股加入MSCI指数编制成份股概率增加,能够纳入全球投资体系对整个中国A股市场都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若方案通过,首先被纳入的必然为各大权重股,银行板块首当其冲。除了新增资金对A股的配置影响外,更重要的可能是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姿态,未来会有更为长远的影响。

      偏见二:“银行或受地方平台债务影响有坏账压力,业绩提升预期不高”?

      大象说:地方债务置换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混业经营牌照铸就银行金融帝国。

      首批一万亿额度的地方债务转换存量债务额度,可以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缓和银行短期信用风险,有利于银行长期风险的化解,银行估值有望进一步提升。申万报告解读,银行板块2014年净利润增长来源于规模稳健扩张、息差提升、中间业务增长较快以及成本收入比小幅改善。

      在金融牌照方面,信托、基金、保险、金融租赁等都已对银行放开。银行券商牌照、券业代客理财、资产证券化等混业经营门槛的拆除,银行将有望拓展混业经营,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偏见三:“利率市场化深度改革的推进会拿掉银行利润的保护罩”?

      大象说:2015年银行的投资重点在于资产负债表的风险收益再平衡。

      可能很多人认为降息及存款利率上浮会影响2015年银行的利润增速,但实际上我认为2015年银行的投资重点不在于利润表,而是在于资产负债表的风险收益再平衡。

      近期颁布的存款保险制度对规模大、股东背景强硬的上市银行基本上都是有利的,但对于那些资产质量较差的地方性银行是不利的,未来可能被兼并收购。而对于上市银行来说,市场也将有更多想象。

      低估值、高股息、高波动、混业经营、政策窗口,是长期投资银行的五大基础逻辑。我们认为,银行板块目前依然处于向上发展的阶段,未来估值修复和提升空间很大,具有长期投资价值。

      对偏见的识别,在短期不一定会带来美妙的结果,但从长期来看,放下这些偏见,未来的投资回报一定会是丰厚的奖赏。

      鹏华中证银行指数分级基金(基金代码:160631,银行A份额场内代码:150227,银行B场内代码:150228)按照被动指数化方法投资管理,所跟踪的中证银行指数编制方法合理,一揽子投资A股市场上16家上市银行,能较好地反映银行板块的整体市场表现。目前市场上以银行指数为跟踪标的分级基金仅有鹏华中证银行一只,是当前投资环境下唯一的银行指数化投资的杠杆工具。

      (作者系鹏华量化及衍生品投资部基金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