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要闻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信息披露
  • A8:人物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从种大蒜到玩大蒜
    傅海棠的期市风云
  •  
    2015年4月8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人物
    从种大蒜到玩大蒜
    傅海棠的期市风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从种大蒜到玩大蒜
    傅海棠的期市风云
    2015-04-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孤独、无聊、空虚、恐惧、紧张”——傅海棠,这位曾经的农民,现今的期货大户如是感慨。

      “不发产品不培养交易员,拒绝亲朋好友踏入这个市场,子子孙孙都不准进入”。他在期货市场里大赚特赚,却为何对期市又看似如此决绝?

      个中甘苦,或仅自知。

      ⊙记者 董铮铮 ○编辑 剑鸣

      高手如云的投资界,傅海棠也许算不上最顶尖出色的。从来不缺暴富神话的期货市场,身家上亿者也大有人在。但是在期货圈里,用“天道”思想征服市场的人,很难找出第二个。非科班出身,未受过高等教育,甚至自诩一本经济学书籍也没看过,傅海棠用他朴素的哲学思想解读商品背后的经济学本质。

      纵身期货市场十几年,只信奉基本面,不做技术分析。经历过大涨大跌,资产从5万到1.2亿只花了一年多时间,傅海棠的经历堪称传奇。去年底,傅海棠在商品期货投资上几近腰斩。不出一个月的时间,投资的品种大部分反弹,再次大赚。

      如今,年近知命之年的傅海棠仍与交易为伴,盯盘之余,基本面调研、业内同行交流占去了他大部分的时间。初春的上海,烟雨霏霏,空气中有些湿冷的味道,眼前的傅海棠穿着单薄的衬衫,装扮正式,一点看不出他曾为农民。关于投资之道,他娓娓道来。

      1年半时间从5万到1.2亿

      1996年前后,20多岁的傅海棠还是个地道的农民,养过猪,种过棉花和大蒜。与期货的结缘颇有些神奇色彩。“在亲戚家看到一本16开的杂志上,一页有个栏目介绍期货标准合约”。当农民兄弟还在依靠耕种致富的时候,傅海棠已经先知先觉,嗅到了发财机会,收购农产品保存到仓库,等着价格上涨再卖掉。

      “在农村就一直想干囤积居奇这码事儿”,回忆过往,傅海棠这样形容自己,“今年种辣椒赚钱,农民就一哄而上都去种辣椒,到了明年卖不出价格又没人种,下一年价格又上天了”,傅海棠说,经过多年的验证必准无疑。直觉告诉傅海棠期货交易能赚钱,“这个好,不用组织人员收购,更解决了资金难的问题”。

      可惜,当时证券、期货公司在农村屈指可数,找不到经纪公司开户,没有渠道接触到期货,就这样搁置了,可“期货”的念头已在傅海棠脑中生根发芽。

      时间一晃到了2000年,偶然的一次机会经朋友介绍,他开立了期货账户,从此纵身期货市场。不过,彼时的期货业刚经历过清理整顿,原来50多家交易所精简到只剩3家,交易品种压缩到10多只,期货市场一片死气沉沉。

      同大多数新手一样,刚接触到期货的傅海棠并没有马上赚钱,尽管做的是他最熟悉的品种——大豆。“开始做的时候有赚有亏,长时间下来赚少亏多”,傅海棠总结,亏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生手不懂行,必定要交学费;二是熟悉基本面,但是不懂游戏规则,不理解市场的波动规律。

      蛰伏市场多年,傅海棠并没有尝到期货赚钱的甜头。在这段时间里,他还错过两次大的赚钱机会。2003年,傅海棠认为大豆的大牛市就要来了,刚涨了三个涨停板,结果碰上交易所临时修改规则,缩板后盈利反而减少了。2007年,傅海棠又看对了行情准备出击。这一次,他怕失去机会,着急开了满仓,最终遇到回调,震荡洗盘,盈利又再次减少。

      浮浮沉沉几年下来,资产从10万升到30万,并没有实质性的增长。

      十年磨一剑。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磨练,从2009年开始,傅海棠意识到大机会来了。很快,他再次拿出5万,靠做多大蒜和棉花,资产很快翻到1.2亿,也是这两波行情让傅海棠在行业内声名鹊起。

      “那时大蒜暴跌,生产成本1.2元/斤,储存费0.15元/斤,最贵的品种只卖到0.17元/斤,蒜农和贸易商亏损严重,播种面积减少”,傅海棠回忆说,从2008年秋天到2009年春天,他驱车近4万公里,四处调研,所到之处,从蒜农到贸易商没有一个看涨。

      “物极必反,我清楚一个道理,2009年大蒜再不涨价,大蒜就没有了”,凭着多年的种植经验和对大蒜基本面的熟悉,傅海棠坚信大蒜一定会暴涨,“我问了贸易商一个问题,蒜还兴不兴吃,贸易商说还兴吃,那兴吃就得涨”。

      自称遵循“天道”,傅海棠清楚,商品的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每波行情都是莫名其妙改变了供求关系,老天一定会出条件配合涨价。看起来是偶然意外事件,实际上是必然。”

      果然,傅海棠的判断没有错,当年爆发甲流,全球新闻都说吃大蒜对预防甲流有好处。当时,库存里老蒜被抢购一空,新蒜生长得不好,供不应求,基本面急转直下。没过多久,大蒜价格翻倍往上涨,从1毛涨到3块多,翻了30多倍。不到3个月的时间,傅海棠赚了600万。

      掌握了商品的规律之后,2009年当年,傅海棠用大蒜赚来的这600万元去做多棉花,最高资产增长到1400万,中间有过回调,资产降到800万。从2010年开始,慢慢做到1个多亿,从前到后只花了1年半的时间。

      大蒜和棉花一役令傅海棠一战成名。他对农产品基本面的理解又加深了,自然规律不可改,掌握了这条准则就能在市场找到机会。“牛市基础的两个条件:一是对生产者造成严重的打击;二是库存急剧减少”。

      赚钱法则:低价做多

      “别人说我有做多情结,其实不是,做多既赚快钱又赚大钱”。回过头来看,叶大户、葛卫东、林广茂等期货市场的大鳄都是靠做多起家,傅海棠也不例外。

      在傅海棠看来,价格往上涨和往下跌的概念完全不一样。“以2003年的铜价为例,由1.3万元涨到8.5万元,可以赚6倍多。同样的资金不加杠杆从8.5万元放空,跌到2.3万元,只跌了0.8倍”,傅海棠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做多对了赚6万,做空对了只赚几千。价格跌到零才算跌1倍,涨价可以翻很多倍。”

      “商品是有价值的,而价格永远不可能归到零,还有成本”,想清楚了这个道理后,他总是寻找逢低做多的机会。在他看来,价格低容易翻倍,价格高涨幅有限。

      “抄底商品的好处在于一涨就是极端的暴涨,百年一遇的大行情,抓住一次就成功了。”傅海棠说,跌得有多深,反弹力度就有多大。

      当然这不是说完全不放空。“有99%的把握才放空,否则70%的机会都是做多”,傅海棠说,按概率来算,同样做对一次,做多赚的多,做空亏的多。随着价格的降低,犯错的概率就增加。

      在傅海棠的投资哲学里,一条最重要的法则就是寻找低价中隐藏的暴利。无论是大蒜、棉花,还是工业品和股指期货等期货品种,他总是在寻找低价做多的机会。“我百分之百确定2009年大蒜会暴涨,而且涨价程度是按翻倍来说的”,傅海棠充满自信,“价格从2块涨到4块只翻1倍,从1毛涨到2块翻了20倍,这个幅度很惊人。涨价是按倍数的涨幅,低价的时候容易隐藏暴利。”

      一路走来,傅海棠坦言并不是每次都能精准的抄底入场。虽然不断试水的过程很痛苦,但心里有底气就不怕亏损。“越跌说明离底部越近,我买得更起劲”,傅海棠胸有成竹地说,“发觉基本面不对,就果断平仓,不断调整仓位,跌了再入场,总有一天买到底,概率越来越高”。

      信奉基本面,不做技术分析,傅海棠可以说是绝对的价值投资者。他对技术指标的理解是,技术分析可以作为参考,但不能全用。“人是千变万化的,程序化不能代替人,如果两军打仗可以用程序化作战,那就不用人指挥了。”

      多年的投资经验让傅海棠对于商品价格与供求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价格不是围绕价值波动,而是围绕成本波动。“价值是个含糊的概念,成本有个最底线,所有产业链都亏钱,那就在成本线以下,长期在成本线以下就没人生产,谁都亏不起。”

      傅海棠认为,价值投资的本身,就是成本线以下有价值,成本线以上没有价值。不过,特殊商品例外,钻石这类稀缺资源成本线以上也涨。归根到底,还是供求关系决定的价格,价值是成本和供求相结合的结果。

      “只要对价值的分析判断没有错,是真理,价值规律是不会变的”,洞悉了市场的运行规律,傅海棠捕捉到数次的行情。

      亏钱是大概率事件

      2012年,傅海棠通过运作豆粕和股指,赚了接近1个亿,资产再翻倍。去年4月份,傅海棠投身股市,持有了银行、钢铁、房地产等大盘蓝筹股,几乎抄了底,至今,他还持有着宝钢、万科、浦发等股票,并打算长期持有。

      去年底,傅海棠做多了螺纹钢、甲醇、PTA、铁矿石等品种,遭遇深度调整,在商品期货上的投资几近腰斩。不出一个月的时间,这些品种触底反弹,收益从2000万最高增长到9600万。

      财富犹如滚雪球,对于外人的惊叹与羡慕,傅海棠坦言这些年的投资并不成功。究其原因,傅海棠称自己风险偏好太重。“有钱就麻痹了,对风险意识不够,开仓过大”。豆粕那波行情,资金占比过大,傅海棠的持仓占了整个市场总持仓量的八分之一。空头打压疯狂洗盘,由于被对手围剿,回撤严重,于是他就平仓控制,最后没赚多少钱。

      “亏钱是大概率事件,赚钱是小概率事件,收益和风险永远成正比。”

      这些年,傅海棠几乎涉及了所有的品种,不再局限于农产品,只要有机会都不停的尝试。然而,他做的最多的依然是熟悉的农产品。“农产品靠天,人为没法改变供求,可确定性强。工业品看人,不好判断人的意志,尤其是国家的政策”,傅海棠说,农产品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强,天气、季节等因素不好改变,需求相对稳定和刚性,经济好坏对农产品需求的影响不大。工业品是工厂化生产,产量等人为可控的因素不好判断。

      对今年宏观形势的判断,傅海棠认为,当前整个大宗商品市场已经到了熊市的末期,面临转折的关键点。“好比节气的冬至,虽然继续冷,可是太阳已经回归,增加能量。降息、降准、增加投资、减产,这些都是柴火,有一天能量添足就会从量变到质变。”

      “工业产能开始缩减,增加需求,这正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傅海棠说,商品价格也正如此,“不是不跌,立春后还有倒春寒呢,可是时间不长,跌的幅度有限。”

      傅海棠表示,今年大宗商品市场要找超跌买入的机会。“价格跌很容易反弹,连续操作波段,往下跌跌幅有限”。从铁矿石等品种来看,逢低买入,逢高卖出的波段性操作比较理性。农产品如果看到种植面积减少或者天气出现减产的情况,可以大胆逢低买入。

      “棉花价格在2009年就跌破过1.3万元,现在来看也是一个底部,随着时间的推移价格一定会涨上去的。不排除最后再低一点,但现在绝对是底部,这需要时间,未来3到5年一定是大牛市。”

      期货市场的苦行僧

      成功的路径是否可以复制?傅海棠的答案是不。“如果说股票赚钱的概率是百分之五的话,期货连千分之五都达不到”。

      这几年,傅海棠的资产一直在增长,身边朋友眼红的也不少。“身边的农民朋友受我影响做期货的一个也没有,找到我的都被我赶跑了”,傅海棠说,期货是一个不容易进更不容易出的奇怪市场,并且赚不到钱,基本都是以失败告终。

      期货市场是个修行的道场,傅海棠认为,期货交易本身对投资者的要求很高。首先,做期货没法保证每时每刻都赚钱,一旦亏损心理压力太大。期货是高风险的,交易的过程中经常面临大幅的回撤。他去年在商品期货上的投资,虽然最后赚了9000万,但初始资金一度从6300万的账户浮亏至2000多万,这放在外人身上很难承受,可多年的市场磨练让他镇定自若。

      其次,预测行情本身就是件难事。“这不是一般人干的事”,傅海棠说,“老话说‘谁有前后的眼色’,期货交易面临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进入的门槛要求不高,但实际上对交易者的要求非常高。”

      第三,期货本身的杠杆大。“有几倍的杠杆就有几倍的风险,对不准犯错的要求高了几倍,本来犯了一分错,实际上犯了十分错,不允许犯错,哪怕是小错误。”

      成功背后的付出很少有人看到,期货交易的复杂让傅海棠停不下来。业界有人称傅海棠是投资领域的“北丐”,甘于清苦、坚韧达观。在朋友眼中,这么多年他依然勤奋、“接地气”。

      这几年,傅海棠花在全国各地调研的确实时间不算少。从新疆到黑龙江,从主产区到副产区,从农产品产地到工矿企业,都留下了他的身影。黑龙江大豆面积减产,农民不好出售,新疆棉花也听说减种,具体减产的幅度是多少,等等消息,都要亲自实地调查。

      接下来,他计划去南美主产区考察大豆,5月份去美国,然后是巴西和阿根廷。“种植季节要去,生产季节还要去看看生长情况。一般三个季节,种植季节,生长期和收获期。最好都要去看看,都很关键,掌握第一手资料。”他说,商品对基本面调研很重要,对商品的认知程度一定要高,供求关系要一清二楚。

      出书、演讲,参加活动也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他觉得这是行业交流信息的好机会。只要有时间参加各种交流活动,和朋友喝茶聊天打听各种行业内的消息。“天机不可泄露,真理既然说了就让大家都知道”,傅海棠说,他只想把正确的交易理念告诉投资者。

      如今,除了各地调研和参加交流活动之外,傅海棠大部分时间仍在老家山东济宁。交易之外,傅海棠最爱听山东梆子戏,赚来的钱给村里修了路,还投了几百万资金扶持老家的梆子戏产业。

      “会培养一些交易员传承自己的交易理念吗?”采访临近结束,记者抛出了这个问题。

      “不会”,傅海棠不假思索的摇摇头,“不发产品不培养交易员,拒绝亲朋好友踏入这个市场,子子孙孙都不准进入”。

      投资是艰苦和枯燥的。“孤独、无聊、空虚、恐惧、紧张”,傅海棠感慨道,期货交易过程中高度紧张,交易本身苦大于乐。但期货市场也如同围城,既然进来就出不去了,“恐怕下半辈子要与交易为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