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资本圈生活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经济政策再精准
    也无法缝补社会信任缺口
  • ■披沙录
  • 等级森严的环境是创意的天敌
  •  
    2015年4月9日   按日期查找
    A7版:书评 上一版  下一版
     
     
     
       | A7版:书评
    经济政策再精准
    也无法缝补社会信任缺口
    ■披沙录
    等级森严的环境是创意的天敌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等级森严的环境是创意的天敌
    2015-04-0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涂启智
      《创新公司:皮克斯的启示》
      (美)艾德·卡特姆、埃米·华莱士 著
      靳婷婷 译
      中信出版社
      2015年3月出版

    ——评《创新公司:皮克斯的启示》

      ⊙涂启智

      

      与史蒂夫·乔布斯共过事的人,能得到他无保留赞扬的人少之又少,艾德·卡特姆就是其中之一。卡特姆是谁?是制作了《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机器人瓦力》、《飞屋环游记》等脍炙人口动画长片的皮克斯动画工作室联合创始人、总裁。2006年皮克斯加入迪士尼后,同时担任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和迪士尼动画工作室的总裁。卡特姆让一个个自视极高的天才悄然放下傲慢与偏见,倾力合作,相互放大各自的才华,成就了皮克斯公司长盛不衰的商业奇迹。

      在今年的第87届奥斯卡颁奖礼上,由迪士尼和漫威合作的《超能陆战队》获得最佳动画长片奖项。导演唐·霍尔在获奖感言中特别感谢制作人、皮克斯曾经的三巨头之一约翰·拉塞特,而另二位巨头正是乔布斯和艾德·卡特姆。皮克斯动画工作室自创立以来,创作了14部脍炙人口的动画长片,平均票房5.83亿美元,拿下了28座奥斯卡奖杯,7部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7次金球奖。皮克斯能始终保持动画界王者之位的秘密,就在于不断推动创新的创意管理方式。

      当今世界各国都力主创新,无论是实体企业还是政府机关,都注重追求创意,然而创新与创意知易行难,甚至有时会沦为纸上谈兵,症结在于很多人无法打破认知局限和跳出思维窠臼,“作茧自缚却不自知”。难能可贵的是,卡特姆和皮克斯公司冲出了“自制的茧”。

      卡特姆26岁时做了一个梦:作为一个计算机博士兼绘画爱好者,把电脑技术应用到动画制作中去。然而当时的动画公司迪士尼却对这样的梦想丝毫没有兴趣。几番周折,艾德开始创业,他拿到了第一笔投资,开启了他在动画制造业中的创新之旅。创新的第一步是招贤纳士,他的原则是尽可能地招揽比自己更聪明的人。约翰·拉塞特同为被迪士尼认为“太过前卫”,就这样进入了他的团队。

      “打小就渴望成为迪士尼的一名动画师”的卡特姆,对皮克斯热爱之情溢于言表:“我习惯踏着朝阳步入皮克斯动画工作室,走过我们讨喜的吉祥物‘顽皮跳跳灯’高近6米的雕塑,进入双开门,走进天花板由玻璃制成的华美壮观的中庭……我完全被这里处处渗透的独一无二的氛围折服了。虽然这条路我已走了成千上万次,却从未感到厌烦。”我们总是倡导“干一行、爱一行”,好比让一个人与另外一个毫无共同语言的人整天“抬头不见低头见”,朝夕相处就一定能够培养出感情?要让更多的人实现“爱一行、干一行”,社会必须破除体制机制上的束缚障碍。

      一个管理者,除了对所从事事业富有激情之外,更应在凝聚团队力量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卡特姆可谓“鱼与熊掌兼得”,他大刀阔斧清除创意路上的“绊脚石”,直奔创新主题。卡特姆之所以在皮克斯能够如鱼得水,是因为他营造了一种独特的公司文化氛围:捍卫创意旅程、力争抵达成功目标。

      传统或世俗观点认为,作风过硬、纪律严明是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的保证。皮克斯高层并未将此奉为圭臬,他们认为,管理者必须在管控上放松一些,而不是越紧越好。几乎每一个人都从内心渴望自由,不喜欢被管制,犹如草木自由生长才能茁壮挺拔,人在自由奔放环境下,才能心灵舒展、精神无阻,从而激发创意无限的聪明才智。反之,管制严厉会使人感到压抑,将窒息创新求变的思想火花。而且越是通过种种所谓严密的纪律管控员工,越是逼迫人们去追求形式上的东西,越有可能将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忽略直至淡忘。

      皮克斯非常看重有个性的声音,认定那些放荡不羁甚至异想天开的感觉,往往就是成功的法宝。每当卡特姆与乔布斯观点相左时,经过他锲而不舍的辩论,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一是乔布斯回话“哦好,我明白了”,然后提供所需支持;二是卡特姆意识到他才是对的,也就不再说服他;三是双方都不愿妥协,“我”就不管那么多,直接按自己的提案去做。每种情况出现的概率相同,一旦碰到第三种情况,乔布斯绝对不会质疑“我”。以乔布斯为卓越代表的皮克斯高层管理者在此体现出两点过人之处:允许下属在上司面前发表不同见解;当下属坚持己见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做事,他都包容尊重。

      乔布斯与皮克斯的做法,应该是他们生活社会的镜像与缩影,他们不怕“刺头”,就怕没个性。这恰是我们生活的土壤最缺乏的基因,别说鲜有下属与领导争论,就算上下级意见相左,也总是从属于“领导永远都是对的”原则;假如下属违背领导意志凭自己想法办事,不被扣上“目无领导”或“自由主义”的帽子才怪呢。乔布斯懂得尊重下属的热情,下属才会有不会枯竭的创新热情;在处处唯领导马首是瞻的地方,只需要按部就班创新热情势必日益消退。

      皮克斯管理者能勇于承认自己的无知。有这样的自知之明,他们就会将专家、人才的意见放在第一位,在具体业务拓展上放手让专家与人才施展才华,让其产生“天高任鸟飞”感觉。可在我们这里,不少人一旦走上领导岗位,不仅立马成了专家,还会成为通才,无论走到哪里抑或哪个行业都能指导工作,而那些真正的专家在他们面前倒成了“忠实的听众”。我有时在想,领导到处指导工作该有多累啊!出错的几率又会有多高!

      在创意面前,职位和级别毫无意义:这就是卡特姆的理念。为此,他将无形中显出座位等级尊卑的长条会议桌换成使“沟通更加顺畅、眼神交流也更多”的正方形桌子,又将代表了人员等级的席次牌撤掉,让与会者都能踊跃发言,在不断修正错误、吸取教训中一路前行。很多地方开会,哪怕是经验交流会或者座谈会,也千篇一律是领导坐在主席台上或主席位上,面前摆放着显眼的姓名牌,其他参会者黑压压地坐在领导对面或者下面。在会上,领导要做导向性讲话,座谈结束又要做总结性讲话,当然要分“一、二、三、四……层次”。有时为了给领导发表总结讲话预留足够时间,一些参加座谈者精心准备的发言“因为时间关系”而作罢。开会使用什么桌椅、是否摆放姓名牌,虽然只是一种形式,但这些习焉已久直至习焉不察的事,何尝不折射出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的等级秩序?所以,撤掉抬眼可见的长条桌与姓名席次牌之后,更该撤掉人们思想中的“长条桌”与“席次牌”。

      我以为,这正是《创新公司》对我们最有益的启示:每个人都应时时反省自身思维与方法局限性,永远不要自以为是;在专业人才面前,任何人都不要指手画脚班门弄斧;大家都有责任为促进社会公平出力。等级是创意的拦路虎,等级森严的环境是创意和梦想的天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