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路演回放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市场
  • A6:路演回放
  • A7:数据·图表
  • A8:路演回放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4100点上方震荡加剧
  • 借道结构化产品 银行资金积极入市
  • “ 新股现象”并未终结
  • 中证将发布四个主题指数
  • 可转债再迎赎回潮 “去库存”加大择券难度
  • 证券期货业信息技术测试中心
    落户大商所
  • 牛市推动业绩增长
    兴全社会责任净值创新高
  •  
    2015年4月15日   按日期查找
    4版:新闻·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新闻·市场
    4100点上方震荡加剧
    借道结构化产品 银行资金积极入市
    “ 新股现象”并未终结
    中证将发布四个主题指数
    可转债再迎赎回潮 “去库存”加大择券难度
    证券期货业信息技术测试中心
    落户大商所
    牛市推动业绩增长
    兴全社会责任净值创新高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 新股现象”并未终结
    2015-04-15       来源:上海证券报      

      ⊙申万宏源证券 桂浩明 ○编辑 杨晓坤

      

      这里所说的“新股现象”,是指在新股发行常态化以后,每次进入发行周期,市场就开始震荡下跌,一直到发行高潮过去才企稳,随后展开反弹。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每次发行新股都会吸引大批资金参与申购,不少投资者需要从二级市场套现部分资金,短时间内对大盘形成冲击,市场因此出现调整。而新股发行后期,申购资金逐渐解冻,资金又开始回归二级市场,形成新的买盘,从而推动了股指上行。从去年5月份以来,新股发行基本上是按每月一批的节奏在进行,于是市场每月会有这样一次震荡,这种震荡,就被称之为“新股现象”。

      当然,这种“新股现象”在去年11月份之前,表现是很突出的,不但节奏清晰,而且由此引发的市场震荡也比较大。但去年11月份以后,随着股市不断上涨,情况逐渐变化。一些投资者发现,卖出股票申购新股未必划算,因为中签率低,卖了股票未必能够确保申购到新股,而新股发行结束时再要把股票买回来则不太容易,因为很可能股价已经涨上去了,结果是被动踏空;二来,由于反反复复都是发新股时大盘跌,还没有等发完行情就涨,于是也有人放弃申购新股,利用这个市场特点来套利,即在发行时逢低吸纳股票。这样做的结果,导致在新股发行时就有主动性买盘进入,这样就跌不深。新股发行时不跌,那么发行结束时当然就更容易上涨了。客观上,自去年12月份以来,“新股现象”虽然还不断重复出现,但无论震荡幅度还是影响力,都明显变小了。4月份新股发行计划宣布时,按惯例大盘总是会跌一下的,但这次就基本不跌,反而加速上行。即便到了发行新股的第一天,股市还在强势上涨。于是有人说,“新股现象”该终结了,市场不会再有这种因为申购新股而产生的周期性波动了。

      但是,到了本周二,也就是本轮新股发行进入高潮时,大盘还是调整了。从形态来看,股指在前一天站上4100点以后,继续向上运行是顺理成章的,可周二早间一开盘大盘就跌,而且是前期涨幅比较大的品种跌幅更大。很显然有资金在撤出,其目的自然是认购当天发行的15个新股。尽管这次“新股现象”出现晚了一点,但还是没有缺席。原因在于,在现行的新股发行制度下,申购新股的无风险收益率奇高,因此总会有人抱着“中奖”的心态去申购,因此这段时间股市抛压会比平时大,下跌概率就会高一些。当然,在一个超强势的市场中,这种下跌幅度不会很大,而且还可能只是盘中震荡,不一定表现为日线回落。但是,大盘在此遇到阻力与挫折,展开震荡,也是事实。因此,只要新股发行模式不变,那么“新股现象”还会出现,只是其表现得强度有所不同而已。

      尽管利用“新股现象”来操作套利,未必是什么大智慧,但从市场惧怕新股,闻新股发行就大跌,到只是发行新股时才有一定的震荡,再到震荡时间收窄,空间也越来越小,实际上反映出市场在不断走强。当然,如果到了某一天,新股发行时大盘震荡加剧了,也许说明那时的市场存量资金已经不多了,人们的投资心理也开始趋于谨慎了。这样的市场状况,对于投资人判断市场,无疑是非常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