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安仲文 ○编辑 长弓
在A股市场进入一季度业绩披露的窗口期,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十分敏感,这成为机构资金高位撤离大盘股,并借助新兴成长股调整洼地避险的一大因素。显而易见的是,低估值的大盘股并不等于无风险,缺乏可持续增长能力的大盘股的估值泡沫在当下业绩考验后也将面临挑战,这也使得业绩持续向好的创业板公司迎来机会。
“现在很多人说低估值大盘股很安全,但实际上低估值不等于无风险。”深圳一位基金经理如此强调。他认为,风险也有很多种类,能最核心地影响企业资产定价的因素才叫真正的风险。而知道风险点就知道交易时点了,风险因素消失的时候就是买入时点,风险因素出现的时候就是卖出时点。
对于大盘股,这位基金经理则认为:如果经济好转,大股票将有机会,但也不意味其具备了很大的吸引力。按照某些投资框架,对这类股票的投资应该等到这些公司在全球市场有竞争力、有很强的抢占市场份额能力的时候才值得买,“到那时可能股价已经涨了一波,但价值永远不嫌贵。”
尤其是中国南、北车的暴涨带来了更多的争议。在上周五,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再度涨停,两者合并市值接近万亿人民币,超过了包括波音、西门子在内的全球绝大部分交通设备制造商的市值。其中的估值泡沫也引发了诸多市场人士的关注。显而易见的是,南北车大涨背后的逻辑是,中国经济在转型的过程中,需要一些有竞争力的企业有抢占市场份额的能力,而其正符合了这一条件或者说预期。这一条逻辑看似非常完美,但问题在于其效果还没有真正体现出来。
因此,在这种背景下,近期南北车的走弱将极大地刺激资金从大盘股高位撤离,这些在大盘股上获得丰厚收益的资金将更有机会去挖掘跌幅具有一定吸引力、业绩相对不错的品种。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目前正处于业绩披露的窗口期,机构投资者在这一阶段对上市公司业绩十分敏感,而数据已经再次显示已经完成业绩一季度预增的公司主要集中在创业板和中小板,而大盘股则稍有逊色。
而此前有调查认为,个人投资者偏好大盘蓝筹股,青睐“一带一路”、国企改革等主题。并认为可能是推动大盘蓝筹、基建主题行情的主导性力量。另一方面,由于个人投资者对创业板的介入较少,他们带来的新增资金对成长板块的支撑较差,这将使得成长股相对主板蓝筹而暂时走弱。但是市场上真正担任带头大哥是依然是专业的机构投资者,这些机构投资者不可能没有认识到只有“互联网+”才是真正的大主题,没有人愿意过多的聚焦过去,对机构投资者来说,更多的是关注未来。相对于机构而言,个人投资者可能对一些大盘股的行业趋势、公司基本面的认识并没有机构投资者更专业,这也使得个人投资者很难认识到大盘股的估值风险并不低于小盘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