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调查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路演回放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市场
  • A6:路演回放
  • A7:数据·图表
  • A8:资本圈生活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打造区域增长极勿忘坚守七大优先战略
  • 从国际比较看我国的“通货紧缩”预期
  • 金融改革思路的
    重大转变
  • 为什么大银行的收费减不掉降不了?
  • “奇葩”财报折射出的制度漏洞
  •  
    2015年5月6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评论
    打造区域增长极勿忘坚守七大优先战略
    从国际比较看我国的“通货紧缩”预期
    金融改革思路的
    重大转变
    为什么大银行的收费减不掉降不了?
    “奇葩”财报折射出的制度漏洞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从国际比较看我国的“通货紧缩”预期
    2015-05-06       来源:上海证券报      

      全球市场供过于求是我国本轮“通缩”趋势的根本原因,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提高需求,减少供给。所以,宽松的货币政策既无助于解决国际市场的需求,也无助于国际市场的去产能,甚至会刺激国内产能进一步扩张。应对本轮“通缩预期”,需要高度关注人民币汇率。

      ⊙许 鑫

      

      今年以来我国CPI持续低位运行,1月仅为0.8%,为五年来最低点,2月和3月略有回升,也只有1.4%;PPI更连续37个月为负。因此,无论专家、学者、官员,还是市场人士,对通货紧缩的担忧都在不断增强。央行2月28日下调利率,市场普遍认为是对通缩预期的应对措施。近来,已有多位经济学家撰文分析物价走势并提出避免通缩的建议。然而,这些讨论基本都着眼于国内,缺乏国际视角。笔者惊奇地发现,我国的CPI和PPI走势和美国、日本及欧盟有着一致的趋势。加入WTO13年后,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中国经济已完全融入世界市场,因此很有必要从国际视角讨论中国的“通货紧缩”预期。

      先来看PPI。严格意义上说,我国目前没有进入通货紧缩阶段。IMF对通货紧缩的定义,是指消费者物价指数(一般用CPI表示)或GDP平减指数来衡量的总体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今年一季度我国CPI为1.3%,处于正向区间内且有回升迹象。真正令经济学家不安的是PPI,自2012年3月以来,我国PPI连续37个月为负值。美国、日本和欧洲的PPI同样呈现下降趋势。美国PPI自2011年7月开始出现下行趋势,2014年12月进入负值区间,目前已连续4个月为负。欧洲PPI自2012年1月后始终维持在0左右徘徊,其中一半的月份出现负值,2014年12月降至-1.00%以下,目前为-2.8%。日本PPI走势更复杂一些。2012年4月起,连续12个月为负值,但在安倍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自2013年4月转正并一路上涨,但在2014年6月后再次回到下降通道,今年1月为0.29%,2月略有回升也仅为0.68%。

      再看CPI。我国CPI自2014年5月进入下行通道,一路降到上月的1.4%,其中1月为谷底,仅为0.8%。美国的CPI与此高度相似,自2014年5月的高点2.1以来不断下降,直至2015年3月的-0.1%,其中1月为-0.1%。欧洲显示出比我国更为严重的通缩趋势,CPI自2013年5月起就一路下滑,从彼时的1.6%降至2015年4月的0,在2014年12月后的4个月连续为负。唯一和我国CPI走势相悖的是日本,CPI在2012年6月后连续12个月为负,但之后走出负值区间一路上行,目前仍维持在2.3%的高位。

      我国物价走势和国际主要经济体趋同,首先是因为一价率使所有可贸产品在全球的价格趋同。根据经济学的一般概念,相同产品应有相同的价格,这一定律在全球市场上也同样适用。以大宗商品为例,2013年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铜、铝、铅、锌期货价格和国外主要交易所的相关性均在90%以上,工业属性较强的农产品期货如大豆、玉米等期货和国外主要交易所的相关性也在60%以上。一般认为,PPI中包括的成分绝大多数都是可贸产品。1996年后,人民币经常账户下可自由兑换,2002年我国加入WTO承诺削减关税,两者共同决定一价率必然会消除PPI中绝大部分产品境内外价格差异。与PPI相比,CPI成分中可贸产品的占比更低,由于服务消费无法进行国际贸易,我国对农产品的进出口也实行严格控制,因此CPI的国际趋同相对于PPI更弱一些。

      其次,我国经济已融入全球经济,供求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供求决定价格是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从宏观角度看,无论IS-LM模型还总供给-总需求模型都认为,宏观供求决定总体的物价走势。从实际情况来看,经济过热时一般通胀抬头,经济不景气时面临通缩风险。2002年我国加入WTO后,经济融合的速度大大加快。从需求角度来看,出口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以出口金额占GDP的比重来看,自1980年以来,该比例在不断提高,在2006年达到巅峰状态的35.87%,之后不断下滑,但2014年仍有22.61%。从供给方面看,我国能源、原材料的对外依存度也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以最近一段时间价格大幅下降的石油、铁矿石为例,2008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0%,2012年达到58%,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最近几年均维持在50%至60%之间。因此,无论从需求还是供给来看,我国的通缩预期很大程度上是受国际市场的影响。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经济结构中第二产业占比较高,服务业占比较低,而第二产业中无论是原材料还是最终产品都是可贸产品,因此,我国经济受国际影响程度会超过服务业占比更高的发达国家。

      从国际视角观察我国物价走势,笔者的结论是,第一,全球市场供过于求是中国本轮“通缩”趋势的根本原因,国内宽松的货币政策对解决“通缩预期”问题的效果有限。我国目前的“通缩预期”主要是源于国际市场供过于求,因此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提高需求,减少供给。所以,宽松的货币政策既无助于解决国际市场的需求,也无助于国际市场的去产能,甚至会刺激国内产能进一步扩张。第二,应对本轮“通缩预期”,需要高度关注人民币汇率。

      虽然名义上人民币汇率是盯住“一篮子”,但在实际操作中,人民币更多地盯住美元。由于最近一年美元不断走强,美元指数自2014年7月开始上涨,从80涨至目前的95左右。人民币则被动升值,据Wind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指标,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在这段时间内上涨了12%。在目前全球市场供过于求的大背景下,人民币对其他货币升值使本已艰难的出口雪上加霜,今年1月出口呈现下跌趋势,增长率仅为3.3%。

      (作者系资深宏观经济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