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科技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专版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B105:信息披露
  • B106:信息披露
  • B107:信息披露
  • B108:信息披露
  • B109:信息披露
  • B110:信息披露
  • B111:信息披露
  • B112:信息披露
  • B113:信息披露
  • B114:信息披露
  • B115:信息披露
  • B116:信息披露
  • B117:信息披露
  • B118:信息披露
  • B119:信息披露
  • B120:信息披露
  • B121:信息披露
  • B122:信息披露
  • B123:信息披露
  • B124:信息披露
  • 成交跌破万亿 市场缩量寻找新均衡
  •  
    2015年5月8日   按日期查找
    1版:封面 下一版
     
     
     
       | 1版:封面
    成交跌破万亿 市场缩量寻找新均衡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成交跌破万亿 市场缩量寻找新均衡
    2015-05-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浦泓毅 ○编辑 剑鸣

      

      昨日市场延续向下调整态势,上证综指下跌超过百点,最近三个交易日累计跌幅已逾8%。与此同时,两市成交金额重回万亿以下,融资日均流入规模从高位回落,显示市场正在逐步寻找新的均衡。

      两市成交跌破万亿

      昨日沪综指跳空低开逾30点。盘中虽有银行、证券等蓝筹股护盘,但仍难敌“两桶油”、中国电建、中国中铁等“中字头”央企的下跌压力,周三走强的保险股昨日也加入下跌阵营,使得大盘在午后快速跳水。截至收盘,沪综指报4112.21点,下跌2.77%,深成指报14114.73点,下跌0.15%。

      在本轮调整中表现强势的创业板则分化明显。在35只个股强势涨停的同时出现10只个股跌停。创业板指下跌1.42%,盘中考验2800点整数关。

      大盘连续三日的大幅回调让不少投资者心惊肉跳。而从更大时间尺度来看,市场则是以一种相对激烈的方式寻找新的均衡态势。两市日内成交额与融资资金进场速度都向着中期平均水平回归,显示出前期过分亢奋的市场情绪正在得到修正。

      自3月9日大盘以一根长阳宣告走出前一个震荡平台以来,沪综指在3月9日至4月27日的35个交易日中累计涨幅接近40%,其中涨幅逾2%的交易日达9个,仅7个交易日出现下跌。从成交上看,两市成交金额在3月17日冲上万亿元,其后便居高不下。从3月17日到5月6日的36个交易日中,只有3月27日曾跌破过万亿元。其余35个交易日都稳定在万亿元以上。4月20日更是刷新历史纪录,达到1.8万亿元。4月28日为次高,为1.7万亿元。

      而在过去三个交易日中,两市成交额逐日下降,昨日成交总额9870.2亿元,仅为历史最高水平的55%。目前两市成交量能已回到3月中旬水平。

      前期热门板块领跌

      融资资金流速方面,在去年11月末至12月初的快速上涨行情中,融资资金五日日均净流入规模稳定在百亿元左右。而后市场转入横盘震荡,融资资金流入速度锐减并在春节前后一度出现流出。春节之后,两市融资资金净流入速度先快速回到百亿元水平,并在3月下旬突然快速放大,在4月中旬达到日均净流入250亿元的水平。

      而在过去10个交易日中,融资资金净流入速度明显放缓,五日日均净流入规模已回到120亿元左右。

      事实上,在沪综指从3200点摸高4500点的过程中,个股涨幅逊于大盘涨幅已成投资者的普遍观感。而过去一段时间的市场回调也更多地体现为对前期过热板块的纠偏。

      数据统计显示,在3月6日至4月27日期间,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仅有建筑装饰及采掘两个行业跑赢大盘。大量大市值的“中字头”央企对指数拉抬作用明显。而在4月28日以来的大盘回落过程中,这两个行业均出现两位数跌幅。此前滞涨的金融、家用电器等低估值行业则在回调过程中明显抗跌。

      海外资金进场步伐加快

      随着市场以快速下跌的方式寻找新均衡,场外资金也正在积极寻找合适买点。沪港通交易数据显示,在过去三个交易日里,外资趁A股大跌持续买入,而且净买入额呈现放大的趋势。

      昨日,沪股通日额度使用26.47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增长近3倍,在此前的两个交易日中,沪股通分别净买入8亿及7亿元。随着A股跌幅加深,海外资金进场步伐正在加快。

      国泰君安分析师乔永远认为,市场此前呈现“无回调上涨”的特征,而多家券商下调两融抵押保证金折算率、本周新股申购冻结资金等多种因素交织,使市场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调。但政策放松预期下的风险评价改善并未结束;判断当前调整是牛市中期的波动,这种波动带来的不是行情的结束,而是更好的买点。

      国泰君安日前对机构投资者发放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投资者对牛市阶段、政策预期的判断无显著变化,而针对回调对市场节奏的影响,79%的投资者认为若市场出现15%左右的回调,将形成新的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