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公司
  • 5:特别报道
  • 6:市场
  • 7:评论
  • 8:艺术资产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69:信息披露
  • 70:信息披露
  • 71:信息披露
  • 72:信息披露
  • 73:信息披露
  • 74:信息披露
  • 75:信息披露
  • 76:信息披露
  • 77:信息披露
  • 78:信息披露
  • 79:信息披露
  • 80:信息披露
  • 81:信息披露
  • 82:信息披露
  • 83:信息披露
  • 84:信息披露
  • 85:信息披露
  • 86:信息披露
  • 87:信息披露
  • 8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特别报道
  • A3:私募
  • A4:私募
  • A5:私募
  • A6:私募
  • A7:私募
  • A8:私募
  • A9:私募
  • A10:基金·投资
  • A11:基金·焦点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视点
  • A14: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5: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6:基金·人物
  • 天平变向 互联网市值占比步入上升通道
  •  
    2015年5月11日   按日期查找
    A11版:基金·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A11版:基金·焦点
    天平变向 互联网市值占比步入上升通道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天平变向 互联网市值占比步入上升通道
    2015-05-11       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安仲文

      

      刚刚过去的一周,A股市场剧烈的调整让所有人都记忆深刻。对于这次的调整,考虑到政策的核心是稳增长、促改革,宽松仍是主基调,A股市场的大环境也未变,因此当前市场的高位震荡普遍被基金经理理解为牛市进程的中期,也使得每一次震荡调整都成为新增资金介入的时机。

      尤其是上周五“互联网+”概念股的暴涨再一次印证了机构投资者的这种判断:一些基金经理判断未来A股的行业市值占比结构可能发生变化,其中互联网行业的市值占比将逐步崛起。

      

      产业转型激发的牛市

      尽管市场不断做出各种看空的判断,上周的指数也出现较大的震荡回落,但牛市的进程仍然无法阻止。上周五创业板指数再度暴涨接近6%,尤其令很多看空者无法接受的是,那些原本被认为估值存在严重泡沫的公司,其市值不仅没有缩水,反而在调整中“逆流而上”,不断创造新高。

      显而易见的是,在经历持续的上涨后,高位剧烈震荡已经成为A股牛市格局中的正常现象,一方面仍有大量资金希望进入股市,期盼市场暴跌来低吸筹码;而另一方面,身在其中的机构投资者也并不认为市场已经到位,认为市场仍处于4500点左右的位置,根本无需担忧牛市是否已经接近结束。有一部分机构人士的观点是,现在的A股市场完全不同于2007年,当前整个市场的上涨逻辑也完全不同以往牛市的命题,现在是整个产业经济转型和创新的年代,并且它的活力已经得到证实。

      相比于以往不牢固的牛市上涨,本轮A股上涨行情中的推动者往往具有强大的竞争力,或身处转型并购当中,这完全不同于以往上市公司那种脆弱的基本面,故而市场或许并不需要担心10年前的互联网科技泡沫再度发生。

      相比于早期的互联网时代,由于彼时社会的互联网化程度较低,故而能在互联网中消费的人群少之又少;而当今社会,互联网化生存已经成为未来的一种趋势,并且互联网还向所有可能的传统行业进行扩张和改造,并取得了创新式的发展。比如互联网对出租车行业的改造,互联网对智能电视行业的改造,尤其是目前以互联网的方式或作为渠道进行付费的现象是广泛存在的,也就是互联网公司处于真正意义上的快速崛起当中,并已经开始释放出业绩,这是真实的互联网行情,与早期炒作的互联网泡沫完全不同。

      故而,在目前牛市处于中期进程的判断下,从大概率来看上周二、周三的震荡仅仅是上涨途中的一个短暂休息,而上周五的市场暴涨也证实了这种判断。在一部分市场人士看来,在持续多周的上涨后,市场本身也有整固的需求,具体体现为近两周市场波动幅度逐渐增大;但另一方面,由于市场本身的趋势较强,所以当下剧烈震荡即使是一次调整的开始,预计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也可能会体现为涨幅减缓,而非进一步显著下行,“互联网+”板块仍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最好的投资标的。

      

      新兴成长股“钱”景美妙

      大摩华鑫基金公司专户理财部投资经理盛军锋也认为,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期,新兴产业处于历史性的成长期,而降息和社会资金去杠杆,决定了社会资金的配置方向会逐步转向股市,股市的结构性机会将持续演绎。同时,传统行业也面临着转型,其实质是成长主题在传统行业的扩散,这种传统行业的转型也会带来估值提升。

      盛军锋指出,成长主要分为周期成长和新兴成长,基于目前的市场结构和经济转型环境,他认为应该将更多的投资重点放在新兴成长上。他认为,在投资策略上应主要通过自上而下选行业和产业,自下而上选龙头个股的方法,捕捉具备安全边际、同时能够分享行业持续成长的个股。在选股线索上,主要通过业绩驱动、管理层增持等信号筛选标的。盛军锋表示,目前主要关注以下三类投资方向:一是业绩数据好,估值较低的稳健成长股;二是行业反转景气向上的个股,基础化工行业如染料、涤纶,过去由于去产能彻底,供给收缩比需求收缩更快导致形成阶段低点,但业绩向上,属于周期性反转;三是新兴行业,移动互联相关的,如移动互联网金融、移动医疗、在线旅游等交叉行业,由于产业模式推进,市值进入成长期,同时产业模式能在较大空间上成长;四是主题类投资,例如新能源汽车等。

      而前景顺长城基金公司明星基金经理、深圳望正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鹏辉上周六也认为,创业板的生命力、机会及它的故事,就是一个年轻人成长的过程。未来,创业板的故事还很长远,中国经济转型还非常精彩。除此之外,因降息、降准的因素,去年12月后展开的全面牛市,后面尚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助力,中国版QE政策也在推进中,“这个时候,怎么能探讨牛市的结束?经济还没有起来呢。”王鹏辉强调:“通常,指数从最高点下跌,若幅度未超过20%,就不是牛市终结号。现在,还不到系统性、连锁性的反映让牛市崩盘的时候。如果你从哪个迹象都没看到牛市结束,这个问题就不用想了,赶紧坚定地找个股、找行业。”

      值得关注的是,王鹏辉强调未来A股最优质的上市公司就可能主要集中在创业板,目前投资依然看好创业板的表现,主要行业机会则存在于互联网医疗、大数据、工业4.0等创新领域。在王鹏辉看来,创业板指数最近两三年来的大涨,反映的是社会发展的根本趋势,而不是简单的炒作,从创业板和主板资产负债率等指标比较看,也可以印证这一发展趋势,“当下社会最缺少的是创新,创业板毫无疑问代表了创新的方向。”王鹏辉表示,在巨大的市场环境中,互联网医疗、大数据、工业4.0等领域,即便是龙头公司,其市值也相当有限。他认为未来在多个创新领域里,都会诞生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大市值公司。

      

      国企改革促进企业效率和创新

      除此之外,国企改革也成为市场关注的另一个投资领域。目前在资本市场上,国企改革的投资大幕已经拉开。中航系军工资产注入,南北车合并,都已经轰轰烈烈地展开。据中信建投的策略报告统计,至2014 年末,以国务院国资委公布的央企名录为准,直接管理的央企数量113 家,在实际控制人为国资委的268 家上市公司中,近3 个月来出现停复牌的央企上市公司将近60 家,除去股价异动核查、证监会审议重组方案等程序性停牌外,筹划重大事项的公司约有45 家,占总数的六分之一。

      博时基金的相关人士认为,国企改革过程中可将投资逻辑总结为三个方向,四条主线,两个潜在方向。

      第一个方向是效率改善,它着重考虑的是改革的方式、措施和效果。里面有三条投资主线。第一条是上市平台主线,顾名思义就是去寻找最具可能性的兼并重组和资产注入的上市平台,其实这也是国企改革的开端。国企改革要先改所有制,再分类治理,引入混合所有制和国企分类首先涉及的就是对现有国有企业的重组,有些需要消除同业竞争,增加海外战斗力的外向型国企需要合并,如南北车;有些需要增加市场化的内向型国企需要分拆,如中石化出售销售子公司的股权;有些集团资产需要注入上市公司来提高流动性如中航工业集团各类业务的整体上市。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兼并重组或资产注入的上市公司就会有很大的投资机会。

      第二条主线是治理优化主线。在完成公司所有制和业务结构的调整之后,马上要做的就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治理优化的实际目标就是将员工和企业的利益一致化,这样才能最大程度激发管理层和员工的积极性,为企业创造价值。以往海外投资者对中国国企一直以来的诟病就是觉得国有企业的治理比较低效,风险溢价较高,因此也不愿意给国有企业高估值。通过国企改革实现企业的治理优化,能有效降低企业的风险溢价,提高企业价值。

      第三条主线是业绩改善主线。这个是国企改革最终效果的体现。通过对公司所有制结构和治理结构的改变,最终国企改革是否成功都要落实到国企的盈利能力是不是真的提高了。

      有基金经理认为,从市值角度来看,国有企业占据中国A股市值超过60% 的总市值,其中自由流通市值占比并不高。国企改革旨在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那么市场对于国有企业资源的估价也将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体现。大型国有企业,特别是垄断行业的大型国有企业具有先天的资源禀赋,经历过去几年大小盘行情的剧烈分化,国企集中的周期性行业以及大市值股票的表现持续落后于整体市场,目前处于历史估值洼地。在经济企稳、股价处于底部的背景下,国企改革将成为这些公司提升估值的催化剂。因此资产重估主线关注低估值的国企,旨在运用多种估值方法筛选具有独特的资源禀赋,而二级市场价格未能体现其真实资产价值的公司。这些公司往往是在垄断行业,或处于行业中的龙头地位,也将在国企改革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资金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