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公司
  • 5:特别报道
  • 6:市场
  • 7:评论
  • 8:艺术资产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69:信息披露
  • 70:信息披露
  • 71:信息披露
  • 72:信息披露
  • 73:信息披露
  • 74:信息披露
  • 75:信息披露
  • 76:信息披露
  • 77:信息披露
  • 78:信息披露
  • 79:信息披露
  • 80:信息披露
  • 81:信息披露
  • 82:信息披露
  • 83:信息披露
  • 84:信息披露
  • 85:信息披露
  • 86:信息披露
  • 87:信息披露
  • 8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特别报道
  • A3:私募
  • A4:私募
  • A5:私募
  • A6:私募
  • A7:私募
  • A8:私募
  • A9:私募
  • A10:基金·投资
  • A11:基金·焦点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视点
  • A14: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5: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6:基金·人物
  • 第六届“金阳光”中国私募基金
    公司奖获奖名单
  • 朴易资产尚志民:“测不准”的市场中如何实现平衡投资
  • 高毅资产邓晓峰:对金融行业的市场谬误会带来投资回报
  • 4200点的投资机会
  • 望正资产王鹏辉:创业板的精彩刚刚开始
  • 博道投资莫泰山:经济转型已见新曙光
  •  
    2015年5月11日   按日期查找
    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特别报道
    第六届“金阳光”中国私募基金
    公司奖获奖名单
    朴易资产尚志民:“测不准”的市场中如何实现平衡投资
    高毅资产邓晓峰:对金融行业的市场谬误会带来投资回报
    4200点的投资机会
    望正资产王鹏辉:创业板的精彩刚刚开始
    博道投资莫泰山:经济转型已见新曙光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朴易资产尚志民:“测不准”的市场中如何实现平衡投资
    2015-05-11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丁宁 ○编辑 于勇

      

      管理基金安顺基金超过十三年,平均年化收益达到18.48%,累计分红达到了115亿,实现如此亮眼的业绩,尚志民的核心能力在于“平衡投资”。

      转型私募,如今他的身份是上海朴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在出席由上海证券报社主办的2015年中国私募基金高峰论坛时他表示,平衡投资以绝对收益为目标,注重风控,在当下这个风格频繁切换、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业态中,平衡投资可以有效应对“测不准”的市场风险。

      投资布局角度,尚志民未来将遵从四条主线:一就是从传统行业转向新兴行业;第二就是从产业链上,从上游行业转向中下游行业;第三是从生产型企业转向消费类、服务类企业;第四,从依赖资金资本驱动的增长模式,转向依靠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增长模式来配置。

      

      平衡投资的“价值”所在

      尚志民被誉为公募最资深的基金经理,管理基金安顺基金超过十三年,平均年化收益达到18.48%,累计分红高达115亿。

      总结原因,尚志民将亮眼的业绩归于理念——经过十数年投资时间实践积淀形成的平衡投资风格,“转型私募后,我会继续延续这种风格。”

      尚志民表示:“首先,平衡投资以绝对收益为目标,注重风控,这正好跟我们投身到阳光私募以后追求的目标相一致。”

      “第二,平衡投资在追求持续绝对收益的同时可以比较好地兼顾流动性管理的需要,使组合调整始终保持灵活主动,”尚志民表示:“是专业投资机构进行大规模资金组合管理的有效方法。”

      此外,尚志民认为组合配置相对均衡、绩效稳定、回撤幅度小,在做资产和行业配置时不走极端、不偏激,几乎可以应对或者适合任何市场风格或波动。

      “测不准”的市场

      在尚志民看来,当下这个风格频繁切换、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业态中,平衡投资可以有效应对“测不准”的市场风险。

      “投资最大的挑战是应对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尚志民表示,过去一年多来A股的牛市,从2014年1月1号开始到2015年4月30号,沪深300,中证500,创业板指数,各种类型风格的指数都有所表现,只是某些指数在阶段性表现更突出一些。

      再看市场股票的表现,现在将近2700家公司,过去四个月涨幅超过50%的公司超过一半以上。“大家可能得记得IT行业这两年的崛起以及之初市场对其负面的一些看法。如果很多大佬都看不懂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势或者对行业判断失误的话,那凭什么我们能够比他们表现得更准确一些呢?所以从这点来说,行业是测不准的”。

      据报道,近期有350多家公司修正了年报的业绩预告。尚志民表示,理论上上市公司的管理者相对外部投资者,对行业的判断有更丰富的经验,对公司的运营有更多的把握。“如果他们对自己的业绩判断都会出现偏差,对我们外部投资者而言测不准也应该是一个常态”。

      “市场测不准、行业测不准、公司侧不准,因此需要找到使自己在一个犯错率较高的市场中长期生存并且持续稳定获利的方法。”尚志民表示:“我认为选择平衡投资来应对这种局面应该是最稳妥的办法。”

      平衡投资三部曲

      从具体实践角度,尚志民认为平衡投资有个三“境界”:确定合理收益目标,构建平衡投资组合,最后再做到动态再平衡。

      “投资的理想状态是既超越低基准,又能保持长期持续的收益率。”尚志民表示:“每年20%的回报,持续25年最后的收益率是95倍,这是复利的强大所在,持续的低回撤、小波动率的回报追求最后会带来惊喜。”

      构建平衡投资组合角度,尚志民表示,构建平衡组合前,需要先对市场、行业和个股进行比较全面、深入的研究,更重要的是把风险控制做好;构建组合时,行业上既要有重点和前瞻性,又不过度集中于个别行业,在个股投资的预期配置期限上把握适当的平衡度,即组合中既要有中长期配置的品种,同时也要有短期有股价表现催化剂的品种。

      当然,平衡投资是一种动态的思考框架,最难的是做到动态平衡。尚志民表示,市场、行业和公司三方面都是动态变化的,平衡投资组合也需要做出积极调整,使组合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最优化状态,稳步累积收益。

      未来投资四条主线

      具体投资方面,尚志民表示,未来三五年的投资配置将按照四条主线布局。

      “第一就是从传统行业转向新兴行业;第二就是从产业链上,从上游行业转向中下游行业;第三是从生产型企业转向消费类、服务类企业;第四,从依赖资金资本驱动的增长模式,转向依靠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增长模式来配置。”尚志民说。

      “我觉得平衡投资依旧有强大的生命力,有信心在未来找到更多更好的公司。”尚志民表示:“前几天参加的一个互联网论坛,除了互联网上市公司,还有更多传统公司参加,因为大家都要积极调整自己的模式,积极转型或者积极拥抱互联网。中国上市公司不乏很多优秀企业,这些优秀企业未来就是我们的跟踪对象和投资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