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要闻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路演回放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今年来公募业绩大幅领先私募
  • 保监会通知要求
    强化再保险关联交易信披
  • 险企结构调整或一触即发
  • 中证指数公司
    再获一项年度大奖
  • 首批民营个人征信机构
    接受央行“中考”
  • 多行存款利率上浮止步1.4倍
    利率市场化即将完成
  • 防止客户流失 信托公司主动提高产品收益
  •  
    2015年5月14日   按日期查找
    5版:新闻·财富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新闻·财富管理
    今年来公募业绩大幅领先私募
    保监会通知要求
    强化再保险关联交易信披
    险企结构调整或一触即发
    中证指数公司
    再获一项年度大奖
    首批民营个人征信机构
    接受央行“中考”
    多行存款利率上浮止步1.4倍
    利率市场化即将完成
    防止客户流失 信托公司主动提高产品收益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今年来公募业绩大幅领先私募
    2015-05-1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赵明超 ○编辑 于勇

      逾六成公募产品回报超50%

      ⊙记者 赵明超 ○编辑 于勇

      

      从去年底以来的飙涨行情,让公募基金斩获颇丰,逾6成产品今年来回报超过50%,更有基金今年来回报近200%,同今年来整体回报只有30%左右的私募基金相比,公募业绩大幅领先。从历史数据看,公募基金在牛市中表现突出,即使在接近牛市顶部的轮回行情中,大部分公募基金也能取得不错正回报。

      公募业绩大幅领先

      东方财富choice资讯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12日,在759只今年以前成立的偏股型基金中,排名前二分之一的基金,年内收益率均超过56%;年内总回报超过50%的基金多达466只,占比为61.4%;年内回报超过60%的基金为332只,占比为43.7%。在牛市冲天的行情中,仅有一只基金没能取得正收益。

      在涨幅巨大的基金中,有10只收益超过140%,涨幅最高的汇添富移动互联年内涨幅高达192.76%,在短短4个多月的时间内,取得如此大的涨幅,即使在2007年大牛市中,也没有如此先例。

      与牛气冲天的公募基金相比,私募的整体业绩要逊色一些。格上理财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阳光私募行业平均收益30.3%,其中股票类基金平均收益35.66%,相对价值策略基金平均收益9.49%,宏观对冲基金平均收益34.88%,组合基金平均收益23.49%。

      沪上某基金研究员表示,在牛市行情中,公募基金的业绩表现非常抢眼,这主要与公募基金的研究及策略有关,公募基金整体研究能力强,判断大势能力突出,往往能把握系统性机会,从此前牛市行情表现看,公募基金的历史业绩非常好。此外,公募基金受仓位限制,即使市场大幅上涨,但必须要保留一定仓位,加上在牛市到顶前几个月,投资者往往陷入疯狂状态,超大规模基金成立数量增多,使得公募基金弹药充足,也助推了基金净值的上涨。

      公募基金依然值得持有

      尽管最近一段时间大盘出现调整,但是始终在4000点上方,而创业板指数也跃居3200点之上,在市场大幅飙涨的情况下,基金是否还值得持有?或许可以从2007年的牛市行情中得出答案。

      统计数据显示,从2007年1月初至5月12日,大盘从2700点涨到4100点左右,涨幅近5成。而今年来大盘涨幅为35%,创业板指数涨幅为117%。由于2007年创业板指数尚未推出,市场年内整体涨幅同前一轮牛市相当。

      从数据看,在上一轮牛市中,187只偏股基金,从2007年初至5月12日,有72只收益超过50%,占比为4成左右;华夏大盘精选收益117%,是当时仅有的年内翻倍基金。从今年基金表现看,已经远远超越了在2007年时的表现。

      在前期涨幅巨大情况下,基金是否值得继续持有?上一轮牛市行情显示,公募基金的表现依然值得期待。数据显示,从2007年7月底的4300点左右到10月16日最高点,尽管不少个股在此期间均提前见顶,但是公募基金全部取得正收益,过半基金收益超过30%。如果把时间拉长一点,从2007年7月底到2008年1月底,大盘综指均在4300点左右,数据显示公募基金依然表现抢眼,在上述过山车行情中,215只偏股基金中,仅有14只没能取得正收益,有多达127只基金期间收益率超过10%。

      在业内人士看来,我们现在所说的蓝筹股,在上一轮牛市中,实质上就是新兴产业概念股,目前的新兴产业概念股,不过是上一轮行情的重演,所不同的是,现在市场中的钱更多了,“在牛市行情中,一般很难跑赢指数,但是对于投资来说,公募基金的整体表现非常抢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