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要闻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路演回放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看简政放权改革怎样突破那些关键节点
  • 金价年内
    仍缺上行动力
  • 以红利弥补养老金亏空比划拨国资更靠谱
  • 对捐赠人做慈善征营业税,合理吗?
  • “慢牛”树欲静 “创富”风不止
  •  
    2015年5月14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评论
    看简政放权改革怎样突破那些关键节点
    金价年内
    仍缺上行动力
    以红利弥补养老金亏空比划拨国资更靠谱
    对捐赠人做慈善征营业税,合理吗?
    “慢牛”树欲静 “创富”风不止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以红利弥补养老金亏空比划拨国资更靠谱
    2015-05-1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莫开伟

      □莫开伟

      

      养老金缺口已非“远虑”而是摆在眼前的“近忧”。2015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显示,剔除财政补贴后,今年养老金保险“亏空”将超过3000亿。为填补养老金缺口、缓解财政补贴压力,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已进入实施阶段。

      经过旷日持久评估、讨论和各种利益权衡博弈,用划转国资补充养老金亏空终于获得一致看法,而养老金亏空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也在倒逼财政部、国资委、社保理事会等部门不得不坐下来认真研究实施方案。无论如何,这是件事关全体民众福祉的大事,既要慎之又慎、不出任何纰漏,又不能再久延不决,让“救命钱”出现支付危机。

      基于养老保险的制度设计缺乏战略视野,对老龄化社会的快速来临缺乏思想准备,对养老金集中支付的期限判断存在误差的现实,用划转国资方式弥补养老金亏空似乎是不二选择,但笔者倒是认为,这只是一个次优方案,更好的选择应是直接用国企红利弥补养老金亏空。

      且听笔者细说理由。

      划转国资弥补养老金亏空,有可能导致国企经营实力日渐式微甚至出现不负责任的经营行为,最终使弥补养老金亏空办法成为“无源之水”。随着未来二、三十年我国老年人口高峰到来,养老金亏空正呈逐年上升趋势,若按每年亏损几千亿元计算,10年、20年、30年之后,需要划转的国资则分别可达几万亿直到数十万亿。而据财政部资料,2013年底,我国国有企业总资产虽达104.1万亿,但剔除负债67.1万亿,净资产也就仅37万亿。如此看来,二、三十年之后,有三分之一以上国企资产属全国社保基金会,且这种可能性很大。因为,从2012至2014年3年养老收入支出情况可预测未来养老金支出大致状况,2012年保险费收入15027亿,支出13948亿,收支相减余额为1079亿;2013年剔除财政补贴后,“亏空”959亿,2014年“亏空”3024.87亿。若养老亏空局势得不到遏制,则国企总资产会有大幅下降之虞。如果加上中途因经营不善亏损而破产,国企总资产会更加缩小。如果一旦形成这种结局,会对国有企业经营积极性造成很大影响:一者,这将滋生出经营盈亏与自身利益关联不大的经营意识,对国企和社保资产保值增值必然带来很大威胁;二者,养老金资产全部由国企经营,社保基金管理机构又无法参与经营决策,不能对国企经营形成有效约束力,如果国企管理人员存在不负责任的经营行为,一旦决策失误导致企业破产关闭,不要说社保资产分红,恐怕养老金资产本身都会落到“竹篮打水”结局;三者,划拨国资补充社保很有可能会导致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不利于经济复苏。

      如果用国企红利补充养老金亏损,则既不会损害国企经营的元气,也会形成对国企经营有效约束,使养老社保机构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滚滚财源”。随着国企经营实力的不断扩大,加之对国企管控手段的提高,国企经营行为会更加规范,经营盈利能力会进一步增强,当会更加有能力为社保基金提供资金补充。再说,以目前的养老金亏空金额与国有企业盈利相比,国有企业有足够能力担负起弥补养老金亏空的重任。据财政部资料,2013年国有企业经营总收入47.1万亿,同比增长10.8%,利润总额2.6万亿,同比增长5.3%,其中净利润1.9万亿,同比增长4.4%。2014年由于经济总体下滑,国有企业经营虽受到一定影响,但仍表现出不错的业绩。据财政部资料,2014年,国有企业利润总额24765.4亿,同比实现3.4%的增长,其中,中央企业利润总额17280.2亿,同比增长3.6%;地方国有企业利润总额7485.2亿元,同比增长2.8% 。而且,国有企业经营利润除了扩大再生产和科技改造、必要基础设施投入之外,大部分用于弥补养老金亏空或补充养老金,不仅可大大提升我国的养老金势力,减轻财政负担,更能实质性地提高全民养老保障水平,使国企红利能真正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同时,这也能有效避免国企盈利形成部门利益“自肥”现象,堵塞国企财务管理漏洞,防止国企滋生各种违法犯罪等腐败行为,大有利于国企更加健康的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省怀化市银行监管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