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调查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信息披露
  • A8:专栏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B105:信息披露
  • B106:信息披露
  • B107:信息披露
  • B108:信息披露
  • B109:信息披露
  • B110:信息披露
  • B111:信息披露
  • B112:信息披露
  • 解密万亿新增融资
  • 更 名 公 告
  • 国泰君安更新预披露
    IPO进程或再进一步
  •  
    2015年5月22日   按日期查找
    1版:封面 下一版
     
     
     
       | 1版:封面
    解密万亿新增融资
    更 名 公 告
    国泰君安更新预披露
    IPO进程或再进一步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解密万亿新增融资
    2015-05-22       来源:上海证券报      

      在新增的万亿融资中,资金流向已出现变化,中小板及创业板对融资资金的吸引力明显提升

      ⊙记者 浦泓毅 ○编辑 剑鸣

      

      根据沪深交易所最新发布的数据,两市融资余额于5月20日首度突破2万亿元。两市融资余额于去年12月中旬首度突破万亿元,仅在100个交易日后,已实现倍增。而在新增的万亿融资中,资金流向已出现变化,中小板及创业板对融资资金的吸引力明显提升。

      

      资金在流入 杠杆率未提升

      去年12月19日,两市融资余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去年12月份,两市日均融资资金净流入120亿元,总规模与增速在当时被视为奇观。而在本周,两市融资余额轻松实现倍增,万亿新增杠杆资金流入A股市场。

      去年12月19日以来的100个交易日中,尽管经历了春节因素、大盘调整、两融监管趋紧等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两市融资日均净流入维持在百亿元之上。4月至今,两市融资日均净流入更是达145亿元。

      两融规模从去年7月以来,呈现加速扩张。去年7月初,大盘在2000点徘徊时,两市融资余额稳定在4000亿元左右,之后用了102个交易日实现倍增至8000亿元。去年下半年,两市日均融资资金净流入50.67亿元,仅为目前水平的三分之一。

      融资余额过去5个月间的倍增主要来自存量投资者加大融资规模。数据显示,目前A股市场有融资投资者360万人,而融资余额首破万亿时这一数字为291万人,净增69万人,增幅仅为19%,明显低于融资余额增幅。与此同时,人均融资余额从去年年末的34.3万元增长至目前的55万元。

      不过,存量投资者加大投入并不意味着杠杆倍数的增长。数据显示,近期市场平均维持担保比例在260%左右,较去年12月末不降反升。券商信用交易部门人士表示,这主要是由于今年以来行情继续保持强势,投资者手中的担保品市值增长,同时进一步将自有资金投入证券账户,这些都为投资者在保持杠杆率稳定的基础上增加融资提供了基础。

      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以来保证金增速与融资增速基本保持一致。去年12月中旬市场保证金日均余额12085亿元,上周在打新资金流出的干扰下仍实现日均24771亿元,净增1.2万亿元。

      

      资金偏好出现微妙变化

      在融资流入速度不断提升的同时,新增万亿融资资金的分布与去年下半年有所不同。去年12月19日以来,深市融资余额增幅为109%,沪市融资余额增幅为96%,深市略高于沪市,而中小板及创业板期内融资余额增幅则达128%,明显高于主板。

      在个股层面,中国平安、中信证券等大盘蓝筹受益于其大市值和更加宽松的两融风控参数,在吸纳融资资金总量上依然名列前茅。中国平安在万亿元新增融资中分得280亿元,居两融标的首位。但值得注意的是,创业板融资余额最高的乐视网,其流通市值仅为中国平安的5%,但融资余额为中国平安的13%,期内融资净流入规模为中国平安的19%。

      在去年12月以来融资余额增幅最大的个股中,有6只流通市值在10亿元以下。其中创业板个股掌趣科技吸纳40亿元融资资金,融资余额增幅达2142%,排名第一。同时,截至5月20日,两市有8只个股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比超过20%,其中半数为创业板及中小板个股。

      不过,随着市场不断上涨,中信、国泰君安、华泰等主流券商近期已对部分高估值两融标的采取收紧折算率、保证金比例等措施,引导投资者降低对此类个股的杠杆倍数。

      未来两融增速或放缓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不断有券商分析人士对融资余额上限做出测算,但多个瓶颈关口均被轻松突破。这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券商在牛市行情中盈利出现爆发式增长,得以做大资本金提升杠杆基数。同时,行情火爆使得券商再融资计划得以顺利推行,资金压力得到动态缓解,造成了融资余额瓶颈不断被突破的现象。

      国泰君安认为,如果按照当前券商净资本规模测算,两融理论上限约为3万亿元,因此目前规模硬约束尚不明显,预计两融规模仍将随着行情趋势缓慢上升,短期内难以见到绝对额的降低。

      瑞银证券分析师崔晓雁表示,券商两融业务需扣减净资本并计提风险资本准备。根据监管规定测算,证券业2014年末净资产、净资本可支撑超过4万亿元的两融增量。目前阶段净资本尚不构成两融发展的制约。但部分中小券商已出现无钱可融的现象,显示券商资产负债表扩张速度仍是制约两融增速的关键。

      2015年以来东方证券、东兴证券等先后完成IPO,中信、光大等发布了H股融资计划,国信公告拟再融资,证券行业资本实力正通过股权融资得到快速提升。业内人士预计本轮密集的股权融资完成后,证券行业净资产将提升至10500亿元以上,净资本或可达到8000亿元左右,届时可进一步支撑包括融资融券在内的创新业务发展。

      崔晓雁认为,过去几个月中融资余额月均环比20%以上的增速将难以持续。随着融资融券余额基数的提升,以及券商更为谨慎地发展融资融券业务,未来融资融券余额的增速很可能放缓。预计2015年末证券行业融资融券余额将达到2.5万亿元,2016年末达到3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