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类资产配置正当时
⊙记者 高翔
昨日,在上海证券报主办的“2015中国财富管理高峰论坛”上,来自不同机构的嘉宾就“新常态、新财富——多业态逐鹿下的财富管理新格局”这一话题展开了讨论。
参与讨论的嘉宾普遍认为,随着房地产市场拐点的到来,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正当时,这当中既包括二级市场的股票,也包括一级市场的优质项目,这样才能分享经济转型升级的成果。
嘉宾认为,虽然二、三、四线城市的楼市依旧供大于求,但由于改善性需求的存在,北京、上海、深圳的楼市仍有一波上涨。此外,为了分散风险,与会嘉宾也建议在专业机构的辅助下,适当地进行海外资产的配置。
牛市才刚刚开始
虽然昨日上证综指下跌了6.5%,但多位参与讨论的嘉宾均表示从中长期看,应该加大权益类资产的配置,这当中包括一级市场的项目,也包括股票。
海通证券资产管理公司副总经理张士军指出:“我认为牛市才刚刚开始,还会持续2到3年。A股看似已经涨了很多,但到目前为止还是结构性地上涨,一些大盘蓝筹股的估值还很低。更大的机会来自港股,香港市场上还有很多市净率不到1倍、市盈率10倍左右的股票。未来2到3个月是配置H股的好时机。”
光大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投资总监郭新忠则认为,不能从过去的恐惧中走出来导致投资者丧失了很多机会。诞生于2006、2007年的第一批QDII产品出海后几近腰斩,2008年之后的漫长熊市也使得很多投资人失去了信心,对配置海外资产和投资股市有了心理阴影,这就错过了美国股市的长期上涨和此轮A股的大行情。
“站在目前的时点,我们依然很看好海外资产和权益类资产的配置。”郭新忠表示,“配置海外资产能使投资更分散,配置权益类资产也能更好地分享中国转型升级的成果。权益类资产既包括二级市场的股票,也包括一级市场的项目。”
工银安盛人寿首席投资官郭晋鲁则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入手,分析认为东方人倾向于多配不动产,但如果从中长期看,股票市场能给投资人带来超额回报。此外,中年商务人士普遍有较重的家庭责任,他建议在投资前购买一份保险,既能给家庭一份保障,也能隔离个人资产和商业资产,免除后顾之忧。
房地产市场限购、限贷政策出台后,房地产基金的规模自2012年开始有了爆发性的增长,这是上海中城联盟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路林的观察。他认为,中国的投资趋势正从实物投资转向金融投资,比如房地产投资受限后,通过投资房地产基金同样能分享房地产行业发展的红利。
路林还认为:“股权价值链的前端有更大的配置机会。以往大家对打新股、Pre-IPO都很兴奋,但其实现在通过股权众筹,获取的是原始股的原始股。我认为,加大在股权众筹、PE、VC、新三板等领域的配置,才能真正分享到证券市场的收益。”
张士军表示,长期牛市的观点不变,但当下的市场正经历震荡。中长期投资与中短线投资需要进行利益交换,一些有泡沫的股票会在震荡中出局,而优质的股票最终能再度脱颖而出。
一线楼市仍有机会
谈及房地产市场的走势,参与讨论的嘉宾的观点也趋于一致,一线城市的楼市仍有配置机会,而三、四线城市未来的供给仍将大于需求。
郭晋鲁认为,从人口结构变化的角度看,楼市的供求关系会发生改变,除了一线城市外,其余地区的楼市仍是供大于求的。
外滩云财富总裁许耀旂指出,从其他国家演进的历程看,二、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会继续下跌,一些反城市化的地区可能会下跌一半,但北上广深的房价会超过香港、东京等城市,无论是经历3年、5年还是10年,这个结果终将发生。
路林明确地表示,从资本市场纸面财富溢出的角度看,落袋为安后,个人到最后还是要解决衣食住行的问题,所以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北京、上海、深圳的楼市会有另一波机会。尤其是深圳,人均GDP已经超过了上海,有非常大的配置机会。上海的改善性住房的库存也是不足的,下半年150平米至300平米的房子也会供不应求。
为了分散风险,与会嘉宾也不约而同地谈到了海外资产配置。但到陌生的地域进行投资时,如果投资人对所配置资产的了解不够充分,与会嘉宾还是建议将资产交给专业的机构打理。
张士军表示:“海外投资的原则是,不熟的不做,不懂的不做,不懂不要装懂。我建议先投资注册在大陆、在香港上市的公司。”
路林推荐两大类的海外资产:国外门户城市的住宅,比如伦敦、纽约、旧金山、波士顿、洛杉矶;私募基金中的开放式产品有定期的赎回机制,收益率也高于共同基金。
许耀旂曾就职于巴克莱和贝莱德,他建议海外投资重在分散,第一选择是货币,第二是利率品种,第三是信用品种。而由于各国股市的相关性非常高,他建议可将股票放在上述品种之后进行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