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专版
  • 6:市场
  • 7:市场
  • 8:艺术资产
  • 9:路演回放
  • 10:评论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互动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5:基金·专访
  • A16:基金·人物
  • 港股估值洼地优势凸显
    借道基金“南下”掘金
  • 基金互认:资本流动新通道
  •  
    2015年6月1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基金·封面文章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基金·封面文章
    港股估值洼地优势凸显
    借道基金“南下”掘金
    基金互认:资本流动新通道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基金互认:资本流动新通道
    2015-06-01       来源:上海证券报      

      内地基金业的发展再次迎来重大利好。

      5月22日,随着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就开展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工作正式签署《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与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关于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安排的监管合作备忘录》(下文简称《备忘录》),意味着7月1日之后,符合一定条件的内地及香港基金按照法定程序获得认可或许可后,可在对方市场向公众投资者进行销售。

      这不仅表示在香港注册的优秀基金有望在内地公开募集,更代表着内地市场的优秀基金有望进入香港市场,境内外资金的互联互通将更为便捷,国际资本也获得了进入内地市场的另一条重要通道。

      ⊙本报记者 徐维强

      开启两地

      相互投资新选择

      按照相关规定,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将于7月1日开始实行,这意味着在香港注册的基金可以向境内投资者直接销售,并且境内符合条件的内地基金也可销售给香港的国际投资者。根据《备忘录》相关内容,符合条件的内地与香港公募基金通过两地监管机构简易的认可或许可程序后,即可分别向香港和内地市场的公众投资者进行销售。

      根据现有制度安排,基金互认的初始投资额度为资金进出各3000亿元人民币。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在当前的市场形势下,推出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的条件已经具备。基金互认是“场外市场”的互通互联,每一只互认基金需经法定程序后才能实现跨境销售,两地监管机构关于“通过基金互认实现两地市场互利共赢”的出发点一致,并就稳步均衡推进互认基金准入工作以确保资金流出入保持基本均衡达成共识。

      随着QDII、沪港通的相继开启,国际资金进入内地市场的渠道愈加通畅,而此番内地与香港公募基金互认的启动,无疑又打通了一条新通道,为国际资金进一步开启了投资内地市场的大门。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在全球资本市场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跨境投资管理和跨境基金销售活动日趋活跃,内地与香港在金融产品及服务方面的合作不断深化,有必要建立内地与香港基金产品互认的平台,促进两地基金市场的共同发展。无论从市场氛围还是投资者而言,两地基金互认的条件已经成熟。伴随资本市场的开放互通,今后内地和香港两地的投资者将可以实现相互投资,增加了新的投资选择。

      基金互认为两地基金业带来机遇

      统计显示,据测算,截至去年底,符合互认条件的香港基金有100只左右;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内地符合互认条件的基金有850只左右。两地基金互认的直接效果,是在一方监管机构注册的公募基金可在另一方市场销售,这将为两地的基金管理人提供增量客户与投资资金,实质上也是我国资本项目开放的又一个里程碑。

      博时基金宏观策略部分析认为,实施两地基金互认的意义,从战略角度看将促进大中华区域金融市场的整合,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进程,巩固了内地资本市场在东亚地区乃至全球的核心地位。从战术角度看,两地基金互认是对沪港通等两地市场联通渠道的有益补充,将奠定港股与A股市场互通的共同基础,并推动两地资产管理机构的发展。

      华润元大基金分析认为,两地基互认安排的政策正式启动,初始投资额度为资金进出各自3000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内地逾6万亿元人民币公募基金未来或有望陆续通过该方式进入香港市场。同时,基金互认也有助盘活两地资管市场,并为国际资金进一步开启投资内地市场的大门。

      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此前表示,近年来内地市场的财富管理需求旺盛,但境内产品种类参与境外投资的途径有限,资产配置范围受限,沪港通开启为两地财富管理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而在基金互认之后,相信深港通的推出也指日可待。市场普遍认为,本轮牛市上涨的逻辑源于改革预期和增量资金的涌入。从前者来看,改革非一蹴而就,一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政府持续的政策出台不断为牛市行情增厚乐观预期;后者来看,两地基金互认安排无疑为增量资金入场又增加了一个新的渠道,对于A股未来的利好明显可见。

      另一方面,基金互认机制同样令香港地区的资管业振奋。汇丰银行中国区销售主管王伟全分析认为,随着两地基金互认的开启,将为内地与香港地区的基金业均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他表示,在内地公募基金占家庭资产的份额为6.2%,在香港地区的比例是12%,而美国则达到38%。但目前内地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是国内家庭的资产正在增加,二是公募近期的份额比例也在提升,所以未来内地市场公募基金的发展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从2013年到2017年,估计内地公募基金资产的年复合增长比率可达到12.6%,但香港地区只有10%,所以内地基金市场对于香港基金经理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香港市场的投资人对于人民币投资品种也有很大的需求。统计显示,目前香港离岸人民币兑换达到9千亿元人民币。以往香港投资人或者基金经理想投资内地市场只能通过QFII和RQFII的方式,而随着两地基金互认的开启,内地基金可以直接在香港市场销售,对于香港投资者而言,这样的投资方式更为直接,而同时内地的基金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根据香港证监会认可基金的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12月31日,香港共有1972只获得香港证监会认可的基金,但其中仅有343个是注册在香港,还有相当一批现有的基金管理公司并不是在香港本地注册。而在两地基金互认开启之后,为迎接发展机遇,很多基金准备在把注册地迁到香港,也有很多基金公司准备把现有的基金开通一个渠道,以便将来可以在内地销售做好准备。据了解,很多香港的基金公司现在正在开拓内地的销售渠道,并积极地研究后台的运作情况。

      对于内地的基金公司而言,当前也在紧锣密鼓地研发相关产品,为两地基金互认做好准备。博时基金战略发展中心透露,目前博时已在积极着手相关业务方案的研究和实施,把握两地基金互认的绝佳机会,快速拓展海外基金代销市场,以及依托博时全资子公司——博时国际趁势强化其国际化战略,推动老牌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向“泛资管”的转型。而国内还有很多基金管理公司目前并没有在香港设立基金平台,也正着手开始筹划建立香港证监会认可的基金平台,把在海外受欢迎的基金投资类型放在香港的平台,为将来打通其在国内的销售做好准备。

      汇丰银行中国区销售主管王伟全认为,长期而言基金互认对于内地投资者而言,将有更多元化的产品;同时,此次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政策出台后,吸引了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客户开通账户,因而从长期看两地基金互认会推进亚洲基金业的发展。

      中长期利好A股与H股

      今年以来,内地A股和香港股市均表现火爆,而即将开启的两地基金互认,也无疑为各自的市场推波助澜。

      瑞银证券A股策略分析师杨灵修分析认为,今年3月以来,各类基金资管产品发行明显加快,仅国内公募基金而言,4月单月的发行额就已突破1000亿元(股票型和偏股型混合基金),而沪港通近期单日流入在20亿至30亿元左右。因此,两地基金互认机制将为A股带来额外的海外认购资金,继沪港通后,基金互认机制无疑为海外投资者提供又一投资内地资本市场的渠道,长期来看意义重大。

      众多机构分析认为,两地基金互认对A股和港股均将带来正面影响。中长期而言,对于两地市场都将有利好;而从短期而言,估值相对较低的H股将受到更大利好。博时基金宏观策略部余军博士表示,评估基金互认对市场的影响,认为可以沪港通作为参考。考虑基金互认的条件限制,以及对彼此市场的偏好情况,基金互认对A股的短期影响或小于港股市场。从沪港通的资金流动情况看,基金互认短期能带给对方市场的资金均有限,相对A股而言,有估值优势的港股可能会因基金互认以及即将推出的深港通而出现价格重估,并在中长期提供了更为正面的投资前景。

      君阳证券行政总裁邓声兴表示,机构投资者主要倾向追捧高价及重磅股,因此投资者应该考虑从这些领域中掘金,尤其是内地保险股。香港投资基金公会主席李锦荣则认为,基金互认不应与沪港通直接比较,因前者不设50万元人民币投资门槛,并有广泛的投资选择。其中,预期利好的个股包括A/H折让概念股、红筹H股,以及在港运作的全球股票。此外,内地市场较少多元化的股债混合基金产品;而港股又缺乏军工、健康及科技类别等行业性专门股票,预计两者可带来互补效益。

      投资者应注意两地基金投资差异

      伴随两地基金互认,内地投资者进军香港市场的热情高涨。但业内人士提醒,香港地区的基金与内地基金还有着很大的不同,如果不加注意就很容易“水土不服”。香港基金有数千只,无论在投资标的、费率等方面都有不同,投资者要从投资区域、投资品种、费率等方面精挑细选。按照注册地来分,在香港可供投资者选择的基金可分为香港本地基金和离岸基金两种,而两地互认基金在内地市场销售的前提是在香港注册,即“香港制造”的基金。

      相比内地基金,香港基金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国际化”,投资区域广泛,市场细分充分,基本涵盖了全球市场的各个角落。在投资区域上,国内权益类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基金主要集中投资在美国和香港两大市场,而香港基金的投资区域广,有灵活配置全球市场的环球基金如邓普顿环球均衡增长、贝莱德全球等;也有投资某个区域的基金,如摩根欧元区股票、富达新兴市场等;还有单一国家基金,如霸菱德国增长、恒生中国股票等。在投研团队方面也更国际化,景顺、首域、富达、摩根、贝莱德等都是全球知名的基金管理公司,旗下产品线丰富,成立时间久,分支机构也遍布全球。在投资品种上,香港基金也领先于内地基金市场。除了普通的股票型、债券型、货币型基金,香港市场上还有百达林木资源、贝莱德世界矿业等大宗商品基金,还有可投资于杠杆式金融工具的认股权证或衍生工具基金,基本涉及了资本市场中绝大部分的投资品种。正因为投资范围多元化,使得香港基金业绩分化也非常明显,即使是投资类型相同的基金,业绩表现也有所差异。

      内地投资者还需要了解的是,香港基金的费率普遍高于内地。投资香港基金需要支付的费用主要分为两类,首次认购费和管理年费,扣取方式和内地基金一致。通常只有不收取认购费的基金才会收取赎回费。从收费标准来看,香港基金的认购费率明显偏高,以股票型基金为例,费率普遍在5%至6%之间不等,而内地的股票型基金通常只收取1.5%的申购费,债券基金、认股权证的首次认购费也分别达到3%至5%、5%至7%。因此,香港基金投资如果频繁申赎并不划算,更适合长期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