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专版
  • 6:市场
  • 7:市场
  • 8:艺术资产
  • 9:路演回放
  • 10:评论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互动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5:基金·专访
  • A16:基金·人物
  • “5·28”后机构忐忑
    新老基金“盼跌”“待涨”两相望
  •  
    2015年6月1日   按日期查找
    A3版:基金·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A3版:基金·市场
    “5·28”后机构忐忑
    新老基金“盼跌”“待涨”两相望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5·28”后机构忐忑
    新老基金“盼跌”“待涨”两相望
    2015-06-01       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陈俊岭

      

      汇金减持银行股、央行重启正回购、巨量IPO申购……在多重利空的密集发酵下,5月28日A股市场恍若再现八年前“5·30”暴跌一幕。不过,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这一次暴跌似乎并没有出乎机构们的预料。

      “这次暴跌并不意外,但我们当天一股未减,也减不掉。”面对近千只个股跌幅超9%的惨烈一幕,北京一家重仓成长股的私募负责人私下向记者透露,当天他所管理的一只基金的市值就蒸发了一千万元,却无奈买盘稀少卖不出。

      与老基金不忍砍仓“待涨”的忐忑心态不同,这一次单边牛市中的剧烈调整,对于那些刚刚完成募集、尚未来得及建仓的新基金而言,却是一个不错的“建仓时机”,但暴跌真来了却称建仓“不着急”。

      “有人星夜赶科场,有人辞官归故里。”用这句话来形容“5·28”后基金管理人的心态再恰当不过。面对暴跌改变的牛市轨迹,甚至同属一家基金的新老基金管理人却秉持看似矛盾的两种心态——老基金笃定待涨,新基金盼跌建仓。

      老基金“待涨”:坚信“牛市未了”

      5月28日,一个平平常常的星期四,上证综指高开低走、午后加速跳水,至收盘暴跌6.50%,沪深300跌6.71%,创业板和中小板分别下跌5.39%和6.30%,沪深两市成交量达到2.36万亿再创历史新高。

      那么天量暴跌,是否意味着牛市就此终止?

      “调整在预料之中,有助于本轮牛市走得更稳、更远。”下午四点刚过,星石投资一如既往地在每个极端交易日后亮出自己的观点,称造成当日A股放量暴跌的原因,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促成的。

      星石投资总裁杨玲认为,在当前市场极度狂热的时候,有此调整并非坏事。阶段性的调整将市场从此前极度狂热的氛围中解放出来。尽管当天星石产品也下跌3%,但杨玲仍积极地看待这场调整,称这将为新产品建仓提供更好的时机。

      与星石投资持相似观点的,还有很多老牌的公募基金。28日傍晚,建信基金发给记者的点评称,尽管在去杠杆等潜在政策隐患下,短期不确定性在加大,但在当前时点下,市场长期向好趋势不变,他们将挖掘新经济体系下的结构性机会。

      在建信基金相关负责人看来,28日市场出现暴跌主要受“汇金减持”、“官媒喊话”、“降杠杆延续”和“新股冻结资金量加剧”这四大消息扰动,但实质影响其实都不算大。

      此前同样市场经历了狂热的大幅上涨,同样发生在5月底,同样在当日高开低走暴跌6.4%,数百只个股跌停……对于5月28日的市场暴跌,很多市场人士将之联想到2007年5月30日的暴跌。

      “5·28”过后,市场将何去何从?在神农投资总经理陈宇看来,今年的“5·28”与当年的“5·30”有所不同,“5·30”由印花税上调利空消息引起,而“5·28”缺乏实质性利空,更多的是市场对于“5·30”的历史记忆引起的心理恐慌。

      “疾如风,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面对市场巨幅震荡,陈宇坦言并不为市场所慌乱,反而在29日杀跌中“进了货”。他认为,风险释放后将为上涨打开空间,但不排除下周在打新冻结的资金压力下风险进一步释放。

      新基金谨慎:建仓“不急、不急”

      两日最多500点的深幅调整,与老基金“持股待涨”的忐忑心态不同,那些最近刚完成募集、尚未来得及建仓的新基金而言,这次单边牛市中的剧烈回调,恰是一个不错的“建仓时机”。

      “在股价高估、解禁抛压和IPO加速等多重困扰下,预计今年6、7月间,市场可能会迎来比较大的震荡。”5月28日前的一次媒体专访中,即将结束募集的民生加银研究精选基金拟任基金经理宋磊就曾预言市场或将深调。

      在宋磊看来,从市场走势分析来看,股市预计将在震荡中长期走牛,但宽幅震荡不可避免,牛市未稳,投资者需慎重谋略,精选个股更为关键,而随着下半年国企改革力度加大,大票的估值可能获得较大提升。

      而谈及建仓策略,宋磊则表示不要“太着急”,在市场震荡调整中,有足够的时间来精选个股,左侧建仓。“若下半年宏观回升,届时可能还会有一个齐跌的过程,因为宏观出现持续回暖,产业资本回归,将分流股市的资金。”

      不过,对建仓持谨慎态度的宋磊,仍认同“短期回调不改牛市基调”的逻辑,他认为,这一轮牛市与历史上的1996年至2001年行情非常相似,只有当经济确定回升后,牛市的基础才会动摇,而今年年内基本看不到。

      与公募建仓的“不急、不急”的谨慎策略相似,已经发行完四只产品、近期正申报第五只产品的大君智萌投资董事长凯恩斯对新产品的建仓节奏,也采取了少量稳健的策略。

      “现在很多股票已经很贵了,要从被市场高度炒作的两千多只个股中,挑出尚未高估又十分优秀的成长股,很考验投资人的智慧。”凯恩斯向记者坦言,他们最近发行的一只产品仅建了个底仓,何时建完还有待进一步的发掘和等待,之所以如此谨慎,是出于对基金持有人“绝对收益”的承诺。

      不过,面对“5·28”市场的巨幅调整,凯恩斯称此前已经完成建仓的前几只产品,因为大都有了足够的“安全垫”,并没有跟随市场追涨杀跌。对成长股投资而言,只有公司基本面发生变化,才是最明确的“卖出”信号。

      “年初以来,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成长股表现,几乎超出了所有市场参与者的预期,因此站在目前时点,市场出现10%-20%的回调属于正常,这是对前期市场持续暴涨的一种正常修正。”谈及成长股回调,东方基金基金经理邱义鹏认为。

      作为成长股基金经理,邱义鹏同样积极地认为,市场在完成调整后仍有较大机会,如果市场顺势进行调整,将为他们进一步挖掘符合未来“改革”、“创新”战略方向的优质个股提供时间窗口。

      “5·28”后掘金:“贵”“贱”之辩

      上周,在以成长股为代表的创业板指不断刷新历史新高的同时,以银行、地产为代表的传统蓝筹股,不但没有接过牛市的“接力棒”,反而在“5·28”的暴跌中一蹶不振,市场期待的风格转变再次落空。

      “当年5·30后,银行、地产等蓝筹股很抗跌,随后引领了市场第二轮上涨,而这一次希望他们重现往日风采,估计很难。”凯恩斯认为,历史不会简单地重演,银行、地产等周期股的高速增长期已不复存在。

      据凯恩斯观察,目前市场上炒作创业板和主板的主流资金,是风格迥异的两拨资金,他们彼此互不认同对方的逻辑,即便短期创业板泡沫破灭,这些资金也未必会流向相对低估值的蓝筹股。

      不过,尽管凯恩斯所在的大君智萌属于坚定的成长派,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认同目前部分成长股的高估值。“最近走了很多家互联网+的上市公司,甚至他们自己也不清楚在做什么,但股价却很贵。”凯称。

      “大家都觉得创业板有点贵,但还是有很多资金想进去。”中金基金投资管理部执行总经理郭党钰认为,目前市场上并存两种心态——持有的不想卖,有资金的希望调下来,却少有人撤出来资金不参与了,这意味着行情不会就此结束。

      追逐“泡沫”中的成长股,还是抄底相对低估的蓝筹股?或者,更直接地问“买贵的,还是买贱的?”面对时隔八年的大牛市,几乎每一个投资者都在内心重复这样一个问题。

      “创业板中众多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公司并不适用于传统的市盈率估值方法,因此实际上并不如想象中的昂贵。”作为创业板派的坚定看好者,展博投资基金经理认为,随着增量资金驱动回归至存量资金博弈,此资金流向会更有利于创业板走势,一批千亿市值的新蓝筹会从中诞生。

      不过,也有部分基金经理认为,需要摈弃“选大选小”的传统思维。“虽然手里拿着小股票,但也在密切关注大股票什么时候会起来,一旦起来就坚决地去参与。”宋磊说,随着小股的估值提高,市场对大股票的有利因素也在不断增强。

      在宋磊看来,随着稳增长力度的加大,下半年经济企稳的概率在加大,还有国企改革力度加大,这都会较大提升部分周期股的估值,当然其不利因素也不容忽视,即大票的内生性驱动因素确实很弱,其大幅上涨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

      “5·28”放量暴跌后,后市如何发展?杨玲认为,暴跌不会改变牛市行情,消费股可能成为新热点。“虽然我认为行情仍将延续,但市场风格可能会有所变化,此前涨幅较小,估值合理的消费股可能成为市场热点。”她称。

      “贵”的或许还能上涨,“贱”的可能还会更“贱”,每一位置身市场之中的基金对各自的选股逻辑都信心满满,市场风格会否转变?短中长期业绩如何?且待市场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