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调查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路演回放
  • A7:数据·图表
  • A8:路演回放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券商子公司率先探索员工持股
  • “12386”热线
    帮助投资者案例两则
  • 保监会:做好“东方之星”
    翻沉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 农发行前4月
    累计发放贷款近5000亿元
  • 偿二代或致险资降低创业板配置占比
  • 分级指基“三箭齐发” 信诚基金布局投资风口
  • 捕捉政策红利新机遇 险资多模式参与地方基建投资
  •  
    2015年6月3日   按日期查找
    5版:新闻·财富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新闻·财富管理
    券商子公司率先探索员工持股
    “12386”热线
    帮助投资者案例两则
    保监会:做好“东方之星”
    翻沉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农发行前4月
    累计发放贷款近5000亿元
    偿二代或致险资降低创业板配置占比
    分级指基“三箭齐发” 信诚基金布局投资风口
    捕捉政策红利新机遇 险资多模式参与地方基建投资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12386”热线
    帮助投资者案例两则
    2015-06-03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李丹丹 ○编辑 颜剑

      

      解决非法期货配资问题

      【案例】丁某致电12386热线,称某期货公司温州营业部提供期货配资业务,其参与营业部期货配资后遭受损失。丁某表示其近期才知道期货配资业务是证监会禁止的,所以致电热线,希望证监会能帮助追讨损失。

      12386热线接到期货配资相关投诉,在告知投资者相关监管规定的同时,交期货公司所在地派出机构处理。期货公司涉嫌从事配资业务的,在派出机构的督促、核查下,达成了和解。丁某对热线给予的帮助表示满意和肯定。

      【提示】从投诉处理情况来看,期货经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实际涉嫌参与配资业务的情况较少,大部分投诉对象为配资公司。期货配资是一种变相的融资行为,其实质就是对投资者“高息放贷”。配资公司的存在,大大降低了投资者在期货市场的生存周期,将其称为散户的“终结者”并不为过。参与期货配资业务,投资者主要面临三种风险:一是更高杠杆导致的投资失败风险,由于其在期货本身的保证金杠杆上增加了资金杠杆,在放大了交易规模的同时也加大了投资失败的风险;二是期货头寸被提前强平的风险,一般情况下配资公司都会要求投资者使用配资方提供的账户,以便随时监控配资账户的亏损情况,当亏损达到一定金额时,期货头寸就会被强行平仓;三是资金被盗的风险,配资公司在监控投资者的交易过程中,可以随时介入具体操作,存在配资公司转走账户资金的道德风险。

      高风险未必有高回报。股票和期货是高风险金融产品,投资者进行股票投资或期货交易,应当通过依法设立的证券公司或期货公司进行,并务必保持理性心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以免上当受骗或造成自己难以承担的损失。

      

      

      调解基金赎回期限纠纷

      【案例】宋先生通过某基金官方网站购买了一只货币基金,“当时提示一笔只允许购买5万,问客服说可以一笔一笔买,买了13次,发现只有一笔成交。当天下午3点撤回了,客服说隔天能到账,但钱过了3天才到。”

      张女士投诉某基金的互联网基金产品无法赎回,“点击取现就会反复死循环,基金公司说系统故障第二天恢复,但从2013年10月22号停止交易到24号还没恢复,很小的问题就是一直没有解决。”

      张先生23日中午12点左右通过手机客户端购买某互联网基金产品45万,银行显示扣款成功,但直到24日晚上基金公司才提示操作失败,钱款既没有到账也无法赎回。

      高先生反映在购买某货币基金时,“当时基金公司承诺实时到账,都过了1天还没到,我急着用钱,基金公司只是说银行故障,但到底什么时候到账还是说不上来。”

      张先生在某基金官方网站上购买了20万份增强收益定期债券基金,2013年9月10日基金亏损,“打算赎回剩余19万份,但第二天发现只能赎回15万份,问基金经理,说有赎回限额,我查了合同没发现有这条。”

      派出机构在处理投诉中,督促基金销售机构与投资者沟通解释,投资者基本予以理解,但同时表示,希望能对重点事项给予更丰富及时、更清晰简洁的提醒。上海证监局要求基金销售机构更新完善有关产品宣传推介内容,避免给投资者造成误解。如“T+0实时到账”更新为“T+0实时划出,快速到账”,并对“快速到账”进行必要的补充提示,“快速到账:最快1秒到账,但在遇银行或第三方支付机构异常等极端情况下,到账时间会有所迟延。”深圳证监局对基金T+0快速赎回实现机制进行调研,根据产品设计和运作的特点,对于实际无法实现T+0目标的产品,禁止其进行相关宣传。北京证监局提示相关公司做好系统测试,提高系统稳定性,并注意宣传用语,避免出现“瞬间到账”等夸大宣传的行为。

      【提示】正常情况下,每个资金划转环节都有明确时间限制。现实中由于基金当日赎回达到限额,基金公司、银行等支付机构或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信息系统故障,基金在封转开过程中涉及报备等,都会造成赎回延迟到账等情况。因此,在投资互联网基金的时候不要盲目轻信“T+0”概念的宣传,要特别查看提示性信息及合同条款,务必做到明明白白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