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调查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路演回放
  • A7:数据·图表
  • A8:路演回放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券商子公司率先探索员工持股
  • “12386”热线
    帮助投资者案例两则
  • 保监会:做好“东方之星”
    翻沉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 农发行前4月
    累计发放贷款近5000亿元
  • 偿二代或致险资降低创业板配置占比
  • 分级指基“三箭齐发” 信诚基金布局投资风口
  • 捕捉政策红利新机遇 险资多模式参与地方基建投资
  •  
    2015年6月3日   按日期查找
    5版:新闻·财富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新闻·财富管理
    券商子公司率先探索员工持股
    “12386”热线
    帮助投资者案例两则
    保监会:做好“东方之星”
    翻沉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农发行前4月
    累计发放贷款近5000亿元
    偿二代或致险资降低创业板配置占比
    分级指基“三箭齐发” 信诚基金布局投资风口
    捕捉政策红利新机遇 险资多模式参与地方基建投资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捕捉政策红利新机遇 险资多模式参与地方基建投资
    2015-06-03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黄蕾 ○编辑 颜剑

      

      随着投资范围的进一步拓宽,保险资金“输血”地方基建项目的资金量日趋增加,模式亦在不断创新。

      作为基础设施领域最主要的投资者之一,近年来保险资金一直积极投身于地方基建项目,投资模式主要为“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不过,记者近日在采访中了解到,自监管部门允许保险资金投资未上市企业股权后,一些保险公司便开始以创新性的股权投资基金模式来参与到地方基建项目投资中。

      一家大型保险公司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其通过股权投资基金这种模式参与地方基建项目的累计投资额,已近300亿元,主要集中在上海、江苏、广东等地。“出资模式主要是,保险资金与地方政府代表企业共同出资设立有限合伙企业,保险资金作为优先级有限合伙人,地方代表企业作为劣后级有限合伙人,并约定好出资比例,进一步加厚了保险资金的安全垫。”

      “这是一种公私合营(PPP)模式,是保险资金在经济新常态下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的重大创新。”上述人士如是解读。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保险资金应重点关注全面深化改革给地方投融资领域所带来的政策红利,围绕国家经济的新常态以及地方债务治理的新路径来制定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策略,并挖掘其中的投资机会。

      对于未来基建投资领域的具体机会,综合多家保险公司投资部人士的观点来看,主要聚焦于以下三类。

      一是,可作为出资人或管理人积极参与投资国家级基础设施领域基金,可获得更好的投资安全性。一家保险公司投资部人士举例说,比如积极参与国家有关棚户区改造的重点投资项目,可通过重点城市更新改造基金的形式加以支持。

      二是,积极参与收益稳定且可靠的地方PPP项目融资。按照保险投资圈人士的说法,保险资金作为PPP项目的出资方,其投资收益的安全性和收益性都具有较高的保障机制和明确的实现方式。“因此,未来保险资金很可能会顺应地方政府投融资市场化改革的新机会,加大对优质PPP项目的投资力度和资金支持。”

      三是,适度参与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的转型和改制。根据多位保险投资圈人士的建议,“保险公司可利用地方融资平台在存量债务清理过程中的合作来挖掘优质投资项目,也可参与具有良好基础资产和管理能力的融资平台的股权投资。”

      值得一提的是,从大类资产配置角度来看,在即将实施“偿二代”监管体系的大背景下,未来保险资金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的配置动力将增强。这主要是因为,“偿二代”中对基础设施股权投资计划、基础设施债权计划等设定的风险因子较低,因此,从收益与节约资本的角度,基础设施投资将会是保险公司未来配置的重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