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 权
■与消费互联网领域的创新和创业不同,工业制造领域的创新需要的资本巨大,动辄几个亿甚至于几百亿的投入,这不是一般的VC可以承担的,需要构建一个新的资本体系。目前国家考虑从资本制度上提供疏通渠道,也正是解决工业4.0时代资本需求的实际方案。在英国发生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同时,英国的伦敦交易所就一直扮演重要角色,我们可以认为,资本市场一直与工业革命并存,相互促进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德国提出的工业4.0概念,主要是以CPS(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为技术核心,实现纵向集成、端到端集成和横向集成的新工业价值生态,这三个阶段体现了工业4.0从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封闭到开放以及现在到未来的基本特征。笔者结合自己的理解,把工业4.0定义为高度自动化、高度信息化和高度网络化。
正本清源说工业4.0概念
目前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成为媒体和投资人关注的焦点,但由于工业4.0主要来自德国,考虑到语言和专业限制,大多难以深入理解德国工业4.0概念和体系。
在德国提出工业4.0概念之前,大家公认的几次工业革命是以机械化为特征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电气化为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及还无一个公认的结论的以信息化为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哈佛商业历史学家钱德勒曾经在《信息改变美国》中表示,想把这本书的名称定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可见钱德勒是认同把信息时代定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
对于德国提出的工业4.0概念,对应的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按照德国相关机构发布的资料显示,工业4.0主要是以CPS(Cyber-Physical Systems,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为技术核心,实现纵向集成、端到端集成和横向集成的新工业价值生态,这三个阶段体现了工业4.0从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封闭到开放以及现在到未来的基本特征。笔者结合自己的理解,把工业4.0定义为高度自动化、高度信息化和高度网络化(三个高度化标准)。
与工业3.0不同,工业4.0拥有一个新的词汇——高度网络化,这实际上是给传统的制造业添加了互联网的基因。虽然CPS最早由美国于2006年提出,但由于德国装备制造业规模比较大,而美国在化工、电子工业等领域的优势明显,CPS是智能设备跟智能产品之间的网络化连接,同时也是基于嵌入式系统发展而来的,德国在嵌入式系统方面拥有领先地位,因此,德国工业4.0体系采用CPS作为技术核心也就不足为奇了。
工业4.0的技术核心CPS是一个让人困惑的词汇,但它的技术基础一点也不陌生,例如传感器、物联网、工业无线网、工业大数据等等,这些新兴词汇结合到传统的IT应用(诸如PLM、CAD、MES、ERP、SCM、OA等),就形成了具有实际意义的CPS系统。由于各个系统的技术标准可能不统一,要实现真正适用的CPS系统,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系统的管理也会非常复杂。
与前三次工业革命一样,工业4.0不仅仅在技术上有创新之处,由此带来的商业模式变革也值得读者关注,比较突出的变化是制造业服务化,在工业4.0体系中被称为服务互联网(Internet of Services, IoS)。
传统工业产品的交付一般是一次性的,也就是买家购买了产品之后,一般不需要卖家提供更多的服务,大部分需要卖家提供服务的时候都是维修故障。在工业4.0时代,卖家交付给买家的产品是具有智能的,它可以不断记录消费者使用产品的情况,并把这些信息反馈给厂家,厂家可以根据使用情况提供更多的服务,这样,企业就实现了新的价值创造,这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
为工业制造构建新的资本体系
作为历次工业革命发展核心驱动力之一的资本,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利用,需要引起中国企业足够的重视。目前我们还处于工业4.0时代的初期,也就是工业4.0技术应用的大爆炸的前期,虽然有大量的金融资本不断介入,但生产资本还比较缺乏,技术的应用模式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证实。
与消费互联网领域的创新和创业不同,工业制造领域的创新需要的资本显然非常巨大(与消费互联网创新需要的几百万投资相比),动辄几个亿甚至于几百亿的投入,这不是一般的VC可以承担的,这需要构建一个新的资本体系。目前国家考虑从资本制度上提供疏通渠道,也正是为了解决工业4.0时代资本需求的实际方案。
对于已经上市或在三板的企业来讲,已经具有融资渠道和能力,可以通过针对工业4.0领域的创新获得较好的估值,并利用增发等手段获得扩展生产所需要的资金,同时还可以借助自己对工业4.0的深入理解,收购一些可以满足自己未来竞争优势的创新企业。实际上,这也是资本驱动力在工业革命以来的重要作用,在英国发生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同时,英国的伦敦交易所就一直扮演重要作用,我们可以认为,资本市场一直与工业革命并存,相互促进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工业4.0时代的机会不仅仅属于已经上市的企业,一些有野心的企业家可能拥有更大的机会,那就是开创一个新领域的机会。如同当时个人电脑产生的初期,传统的诸如IBM是无法想象个人电脑在人类社会的广泛存在,因此也就错过了提供个人软件或部件(诸如CPU等)的机会。当时拥有远见的年轻人比尔·盖茨投身个人软件领域,成为IT时代的翘楚,也不过是在20多年前发生的创业故事。
在工业4.0领域,肯定会产生一些跟传统工厂不同的价值创造体系。通过生产制造的确可以产生价值,但在可能的未来,也许会在服务互联网产生一些工业4.0企业,这种企业多半不会是诸如百度、阿里和腾讯一类的互联网企业,它可能会对生产制造有很深入的理解,同时也能够理解消费互联网在新工业价值生态中的定位,从而改变工业4.0时代的竞争规则,这样的企业家肯定会出现。
中国制造的工业4.0挑战与机会
中国制造业在近三十年发展迅速,并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一极。但是,在中低端为主的中国制造转向中高端为主的中国创造过程中,中国企业家遇见的困难大大超出了想象。事实上,从工业革命的历史来看,人口红利的确可以为工业化进程提供便利,但仅仅依赖人口红利,显然无法促进其产业升级换代。
毫无疑问,中国制造业所面临的不仅仅是挑战,它们所能够获得发展机会也许要远远大于其挑战。笔者认为,中国庞大的市场机会是我们发展的最大优势。走在工业4.0前沿的德国,其领土面积不过相当于两个广东,对国外市场的依存度高,而中国领土面积就与整个欧洲近乎等同,内部市场就足以支持经济快速发展。作为一个“洲际”市场,加之“一带一路”所覆盖的地区,中国的市场有着非常大的增长空间,才有现在拿“市场换技术”的优势。
但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当产业的触角伸向国外,仅仅依靠庞大的市场是不够的,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要有核心技术支撑。所以,我们可以认为,“一带一路”和“中国制造2025”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一带一路”为中国制造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而中国制造为“一带一路”提供了可变现的价值。
不仅如此,中国制造要实现弯道超车,必须通过创新思维,把劣势变为优势。从中国制造业的实际来看,总体表现为自动化程度和信息化程度不高,这些不足可能还会发展成为一个优势。笔者认为弯道超车是存在的,至少可以少走一些弯路。中国制造业大多数停留在工业2.0的阶段,甚至有一些还停留在工业1.0的范畴。我们有机会在前瞻性地看到工业4.0的发展方向后,夯实基础,借鉴国外工业发展的经验,快速实现自动化和信息化。
笔者认为,2015年是工业4.0时代的元年,在未来十年时间,中国制造将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以及工业4.0理念的指引下,成功地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华丽转身。其中,中国资本市场也将孕育巨大的投资机会,中国投资人也将从中分享中国制造的发展机会。
(作者系工业4.0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