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调查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广告
  • A6:研究·财富
  • A7:数据·图表
  • A8:人物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国内首只公募REITs落地 前海金改再度提速
  • 前海金控:
    金融改革探路者
  •  
    2015年6月11日   按日期查找
    8版:调查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调查
    国内首只公募REITs落地 前海金改再度提速
    前海金控:
    金融改革探路者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国内首只公募REITs落地 前海金改再度提速
    2015-06-1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凌云峰 时娜 实习生 张忆 ○编辑 枫林

      自贸区金融创新潮系列之③

      前海金融创新棋局再度落子。

      8日,鹏华前海万科封闭式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获证监会正式批准以个案试点成立,并将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成为国内第一只真正意义上符合国际惯例的公募REITs产品。该重大创新被分析人士诠释为,前海作为国家金融改革创新试验田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记者 凌云峰 时娜 实习生 张忆 ○编辑 枫林

      2015年4月27日,广东自贸试验区前海蛇口片区挂牌运作,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平台前海,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发源地蛇口正式携手。前海与招商局开创的“法定机构+央企”的合作模式,使得广东自贸试验区前海蛇口片区成为所有自贸区里最为特殊的一个。招商局加盟、自贸区政策的叠加,让世人对粤港澳深度合作、前海开放开发提速充满期待。

      日前,本报记者走进前海开发投资公司相关负责人的办公室,该负责人指着墙壁上挂着的前海片区规划图向记者介绍道,前海开发将上天入地(同时在地面和地下统一规划开发),在不远的将来,在前海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将崛起一座比邻港澳、面向海外的现代化的金融中心城区。

      虽然前海还在热火朝天的建设途中,但自数年前确定片区开发以来,前海的热度只升不降。周边的房价水涨船高,已涨逾两倍,令人感慨不已。

      那么,在广东自贸区前海蛇口片区挂牌后,前海身兼深化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金融业对外开放窗口及自贸试验区多重使命。在这片热土上,充满使命感和想象力的前海弄潮儿会给我们闯出一片怎样的未来呢?

      

      携手招商局共促粤港澳深度融合

      4月27日,“特区中的特区”前海添了一位合作伙伴——著名央企招商局集团。

      作为深化内地与港澳经济合作的战略平台之一,前海早在2011年就被国家明确为“十二五”期间粤港澳合作重大项目,同年通过的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条例》,将前海管理局定位为“实行企业化管理但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履行相应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法定机构”,具体负责前海合作区的开发建设、运营管理、招商引资、制度创新、综合协调等工作。

      而总部设于香港的招商局集团,是隶属于国资委的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大潮中,其开发创办了中国首个工业区——蛇口工业区,提供了许多先行先试的发展经验,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等著名口号正是出自这里。

      他们的牵手,会给前海带来什么变化?会对粤港澳深度合作造成什么影响?又会给国家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带来什么呢?

      “前海深港合作区是国家唯一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平台,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支点,也是广东自贸试验区的重要板块,集深港合作、‘一带一路’、自贸试验区三大国家战略于一身,具有独特的政策优势和改革开放战略优势。而由招商局开发创办的蛇口工业区,可以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发源地,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场,产业转型升级的先行区。前海蛇口携手共进、融合发展,是国内开放度最高、比较优势最突出的区域之一。”招商局集团办公室主任胡勇认为。

      在前海管理局局长张备看来,前海蛇口片区兼备深港合作区、自贸试验区和保税港区三区叠加的优势,既有全国自由贸易区的政策,又有前海独有的政策优势,因此,前海蛇口片区制度创新基础高,领域更宽,空间更大。

      前海管理局副局长何子军指出,在自贸试验区规划框架下,深圳西部港区的蛇口港、赤湾港以及前海湾保税港区连成一个整体,有利于西部港区资源整合、做大做强,建设国际性枢纽港,更好贯彻“一带一路”等战略。从功能上看,前海的金融、贸易、航运服务将为蛇口产业升级注入新的活力,蛇口的产业基础及生活配套亦将为前海提供支撑,形成优势互补、产业联动、错位发展的新格局。  

      何子军认为,前海蛇口片区具有深港合作的先天优势,以前海蛇口片区为半径的30公里区域分布了两个世界级的港口群和机场群(2014年香港港集装箱吞吐量为2228万标箱,深圳西部港区约为1250万标箱,两者合计3478万标箱,是全球第一大港口群;2014年香港机场的旅客约6200万人次,深圳机场3627万人次,两者合计达9800多万人次)。在自贸试验区制度框架下,深港将会形成更加紧密的经济合作关系,深港两地的海空港资源也会得到更好的整合,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驱动轴。香港是世界上最成功的自由港,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必将推动前海蛇口进一步与香港、与国际通行惯例接轨。

      一直以来,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占地面积只有15平方公里,其中相当一部分地块在企业手里,严重制约着前海的开发进程。招商局集团又是其中占地最多的企业,其在前海共有78宗地,占地3.9平方公里,约为前海总用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如今蛇口区块13.2平方公里的纳入,招商局作为自贸区开发主体的加盟,让世人对前海蛇口片区建设加快进程也充满期待。

      在前海蛇口自贸区挂牌当天,深圳市政府与招商局集团签署了《关于深化合作加快推进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前海蛇口片区发展建设框架协议》。而据记者了解,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前海蛇口片区管理办法已进入深圳市政府审议阶段,未来将根据管理办法设立前海蛇口片区管委会,前海区块与蛇口区块的经济管理职能统一由管委会行使,招商局也将派员参与管委会的工作。

      

      叠加自贸区后前海金融创新提速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前海蛇口片区挂牌后,前海金融改革创新呈现加速推进的趋势。

      近日,内地首只公募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在前海诞生,这只全称为“鹏华前海万科REITs封闭式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的公募产品目前已经获证监会正式批准以个案试点成立,该基金将以前海区内万科企业公馆租金收益权为投资标的。

      鹏华前海万科REITs不仅是公募基金领域的重量级创新产品,开创了REITs产品公募化的先河,也是前海通过资本市场和金融创新优化资源配置,调整前海开发建设投融资结构的一次重要探索。

      “在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开发建设进程中,通过REITs等市场化融资途径,可以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加快建设资金流转速度,通过REITs收购建成物业或合作经营等创新模式,可以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前海开发建设。”落实前海REITs试点的具体执行单位——前海管理局全资控股的前海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前海将在推进前海REITs基金个案试点的基础上,总结形成一整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并向深圳全市推广,为深圳市在租赁性保障房领域开展REITs试点提供借鉴和综合金融服务,为拓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融资渠道,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建设新模式(PPP模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据了解,作为一只封闭式公募产品,鹏华前海万科REITs计划面向内地的普通投资者首募30亿元人民币,并将于深交所挂牌交易,届时,包括QFII、RQFII在内的海外投资者也可以参与买卖。

      不仅是公募REITs,广东自贸区挂牌后,前海在赴港发行人民币债券方面也取得可喜的进展。4月21日,深圳市前海金融控股有限公司首次赴港发行人民币债券10亿元,受到市场热捧,获得142家投资机构逾130亿元认购,12倍超购创近年来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超购倍数最高记录。这支债券年期两年半,最终定价为4.55%,较最初指导利率4.85%大幅收窄30个基点。

      “前海金控成功赴港发债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发债本身带来的融资效应和经济效应,还在于为引导区内企业赴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积累了经验,并有利于推进政策优化。”前海金控总经理李强说。

      与此同时,前海股权投资母基金也有望再添一大“生力军”。据悉,深创投董事长靳海涛近日在第二届“滇深金融合作产融对接会”上透露,由他主导发起的前海股权投资母基金即将正式启动,预计规模将达200亿元。

      股权投资母基金不同于一般的基金,它将以VC基金、PE基金、并购基金、产业基金、另类投资基金、区域发展基金等各类型的投资基金为投资对象,是前海打造“基金集群”的重要手段。去年9月底,招商银行与前海管理局在前海合作设立招银前海母基金,标志着国家支持设立前海股权投资母基金政策正式落地。

      据前海管理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前海股权投资母基金是前海金融创新中一项创新力度较大的政策,除了已经投入运作的招银前海母基金,目前还有几家金融机构也有意向发起成立前海股权投资母基金,并已经在做方案。

      

      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未来仍是主攻方向

      “金融创新是前海的试验重点和焦点。”前海管理局局长张备表示,“新的前海蛇口片区将围绕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利率及汇率市场化改革,重点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深港金融市场互融互通、投融资便利化等方面先行先试。”

      事实上,近年来,肩负着“建设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使命的前海,已经在跨境贷款、集团内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等十余个领域率先展开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同时,也很好地配合了香港人民币离岸业务的发展,并为前海的开发开放赢得了宝贵的资金。

      2012 年12月,跨境人民币贷款作为重要金融创新举措,在前海率先启动,截至3月末,前海人民币跨境贷款备案金额合计达911.8亿元,累计提款金额达228.3亿元。

      经过2年多的探索,“跨境贷”模式也渐趋成熟,从最初简单的境外银行信用贷款向银团贷款发展。

      去年12月,在前海跨境人民币政策推行两周年之际,前海金控与深港两地6家金融机构在前海组建首单跨境人民币银团贷款,标志着“前海概念”和跨境人民币银团贷款在香港银团间市场完成了首次亮相和定价,至此,前海区内的企业不仅可以通过内保外贷、直接贷款的形式向香港的银行拆借资金,也可以采用银团贷款的模式。

      “前海金控的首笔银团贷款规模虽然只有5个亿,但它开创出了一个跨境贷的新模式。我们发现,银团贷款能调动起中小银行的积极性,”李强在采访中指出,“香港金融机构非常认可银团贷款这个模式,因为这种方式的贷款是可以转让的,是标准化的,所以它比普通的贷款更受欢迎,我们觉得很有前景。”

      李强表示,前海金控未来将会继续推进跨境银团贷款模式,从而吸引更多香港的中小型金融机构发展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并藉此参与到前海的大开发大建设,进一步加强深港金融合作和前海金融创新。

      在跨境人民币贷款和结算业务迅猛发展的同时,前海也根据市场需求,积极推进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是指企业集团内部建立人民币资金池,集团母公司、境内外子公司、参股公司及其他成员企业在资金池内的资金可以通过上存、下划方式自由划转。2014年11月,工行深圳分行宣布与顺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成功办理了首单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前海的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也因此正式启动。

      与此同时,前海外商股权投资企业试点(QFLP)也深入开展,目前参与企业已达63家,境外募集并回流资金35亿元人民币;合格境内投资者境外投资试点(QDIE)进展良好,首批8家获得试点资格的企业共申请了5.7亿美元对外投资额度;前海外债宏观审慎管理试点也已经启动,目前已有首批5家前海企业办理外债登记手续,签约金额2亿美元。

      下一步,前海管理局副局长何子军透露,前海蛇口片区将在人民币国际化战略背景下,充分发挥深港跨境联动优势,围绕支持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建设,通过金融开放与创新打造深港共同资本市场,使金融要素在深港之间率先实现自由流动与市场配置。重点方向包括推进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设立私募产品跨境投融资平台、探索开设具有离岸国际板功能的证券交易所等创新金融方面先行先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