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调查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广告
  • A6:研究·财富
  • A7:数据·图表
  • A8:人物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A股向全球机构投资者迈出了开放步伐
  • 该是全面反思全球物价指数体系的时候了
  • “较大股东”也应纳入信息披露义务人范畴
  • “三大支柱”
    渐趋边缘化
  • 年报“补丁”何其多
  •  
    2015年6月11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评论
    A股向全球机构投资者迈出了开放步伐
    该是全面反思全球物价指数体系的时候了
    “较大股东”也应纳入信息披露义务人范畴
    “三大支柱”
    渐趋边缘化
    年报“补丁”何其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三大支柱”
    渐趋边缘化
    2015-06-1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蔡恩泽
      □蔡恩泽

      历时10年之久、经过14轮马拉松式谈判,中韩自贸协定上周终于签署。这将成为拉动中韩双边贸易的新引擎,成为区域经济合作的新范例。不过,中韩自贸协定绕过WTO,让总部设在大洋彼岸的世界贸易组织(WTO)除了暗生一丝醋意,还有一点失落感。而另外两家世界经济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IBRD)今日的处境也比较尴尬,正渐趋边缘化。

      回顾历史,WTO、IMF、IBRD都是在二战结束后扮演主宰世界经济格局大管家的重要角色。由于美国在二战中除了珍珠港被日本偷袭外,其余基本没有什么损失,还因此发了战争财,而其他参战国则百孔千疮,国力衰败。美元乘势而起成为国际货币最坚挺者,三大世界经济组织则成了美国维持国际经济秩序的工具。WTO、IMF、IBRD三家功能分工各异,WTO制定游戏规则,IMF调剂货币余缺,IBRD则致力于消除贫困。但是,如今国际局势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新兴市场国家大步流星地迈上世界经济舞台,进行流程再造,不再简单地依附于美国主导制定的旧有规则。而世界经济组织本身也有许多局限性,特别是僵化的体制致使其在世界经济大格局转变面前难当大任。因此,眼下这三根支柱都有点倾斜,支撑世界经济越来越力不从心。

      WTO虽说拥有数百名专业人士,对世界贸易谈判提出建议、加以推动,并积极鼓吹,有时也会居中调停,但总体而言,他们并不具体指导谈判进程。WTO自称为“会员推动型组织”。在自身角色的活跃和其承担的民主义务取舍方面,高度偏向后者。WTO依靠全体成员的共识达成决议,这在理论上让159个成员都有了否决权。但是,这样的决策机制终究会变成扯皮的清谈。事实上,多哈回合,一波三折,年复一年,始终无法达成协议,就是明证。一个又一个回合,无休止的谈判损耗着WTO的活力,也使WTO的权威大打折扣。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作为直属联合国、负责国际货币和金融事务权威机构的IMF被赋予各成员国本币盯住美元的汇率维稳职能。二战以来,IMF的权力得到了充分扩张。但是,在权力不断扩张的同时,治理难度也呈几何级上升,有三道坎难以逾越:一是IMF过于强调对发展中国家及新兴市场国家的监督,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发达经济体监督不力;二是IMF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监督的同时,却忽略了发展中国家区别于发达国家的迥异国情,习惯于“纸上谈兵”的陋习一度严重削弱了政策效果;三是IMF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缺乏必要的强硬监督手段,对2008年发生在其眼皮底下的美国金融危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IMF一贯“偏心眼”,美欧携手即可在IMF的所有重要事务上为所欲为。而最需要帮助的发展中国家声音微弱得近乎可以忽略,利益诉求得不到保证。眼下,美国又试图让IMF扮演“全球金融警察”角色,监督其他国家是否实施规模足够大的经济刺激计划。可是,作为救助希腊债务危机三驾马车之一的IMF,在联手欧盟、欧洲央行与深陷债务危机的希腊讨价还价谈判中,却显得十分被动。而美国对重大事项拥有“一票否决权”的IMF“投票权规则”则多年来备受国际社会诟病。

      IBRD也是长期由美国把持,占据绝对的话语权,成员国的地位不平等,重债贫困国动议收效甚微,减贫战略规划书、结构调整贷款问题多多。特别是其官僚的审批流程正日益受到大型新兴市场的排斥。在经历了连续12任美国籍的行长之后,IBRD似乎成了美国的“小金库”,其角色和地位都需要重新界定。

      美国人心里明白,WTO这种多边机制无法谈出美国所期望的高级、全面的经贸协定,于是转向在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PP)上下工夫。TPP是由亚太经济合作会议成员国中的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四国发起,从2002年开始酝酿的一组多边关系的自由贸易协定。亚太地区的WTO成员国也对WTO意见纷纷,与其漫长地等待WTO超级大家庭达成共识,不如利用TPP这个“小圈子”走捷径。而在2014年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亚太经合组织21个经济体发布联合声明,支持由中国提倡的亚太自贸区(FTAAP)。这些都表明,各国正在寻求摆脱全球协定,以便在双边或多边基础上获得合作伙伴让步,保护国家主权利益。

      在一个多极化的世界中,不仅权力中心的数量会增加,国家利益也会增多。事实上,WTO框架外双边和多边贸易层出不穷,迄今WTO成员间签署的双边和地区自贸协定已超过300个。在这一背景下,WTO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影响力日趋式微,并面临被“架空”的危险。而随着金砖银行、亚投行的相继组建,IMF和IBRD也在利益诉求多元、各方力量博弈的国际经济舞台上寻找新感觉。

      世界金融新秩序正在大变革,现在国际经济组织已走到十字路口,不顺势改革就要被边缘化。

      (作者系晶苏传媒首席分析师,财经媒体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