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调查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广告
  • A6:研究·财富
  • A7:数据·图表
  • A8:人物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银信合作硝烟再起 通道业务权责边界待厘清
  • 布局“4+1”战略
    外贸信托寻找转型主战场
  • 国际债市在颠簸中前行
  • 踩准转型创新节奏
    汇添富医药掘金行业牛股
  • 降息效应显现 5月理财产品收益率略降
  •  
    2015年6月11日   按日期查找
    A6版:研究·财富 上一版  下一版
     
     
     
       | A6版:研究·财富
    银信合作硝烟再起 通道业务权责边界待厘清
    布局“4+1”战略
    外贸信托寻找转型主战场
    国际债市在颠簸中前行
    踩准转型创新节奏
    汇添富医药掘金行业牛股
    降息效应显现 5月理财产品收益率略降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国际债市在颠簸中前行
    2015-06-11       来源:上海证券报      

      ■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亚太区投资主管 陈敏兰

      如果您认为富裕国家的政府债券是无风险投资,那么最近发生的情况应让您三思。

      5月中旬之前三周,德国10年期国债暴跌6%,是25年来最重跌势,也追平今年欧元区股市的跌幅,后者通常被视为波动性更高的资产。美国国债及日本政府债券的投资者同样经历了大幅震荡。为何这些向来稳定的资产变得像过山车一样?投资者该如何寻求更好的风险调整后的回报?

      有两种可能的解释,第一是交易员终于相信全球经济正迈向稳健增长期,随之而来的通胀攀升可能会令债券的实际回报率下降。但经济数据并不能支持这种突然冒出的乐观情绪。在欧元区,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仅增长0.4%,每九个欧元区居民就有一人失业,而担心通胀似乎还是很遥远的事。除此之外,美国经济增长在第一季度停顿,日本3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仅升0.2%。没有一个市场出现物价上涨压力。欧元区的隐含通胀率非常低:2020-2025年间仅会由1.7%微升至1.8%。

      其实,羊群效应似乎是此次市场转向的元凶。虽然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趋近于零,但许多投资者仍押注欧洲央行每月600亿欧元的买债计划将会继续推高债券价格。此类头寸过于拥挤,以至于市场情绪哪怕轻微转变,都足以导致投资者争先恐后退场而发生踩踏。然后,恐慌情绪又蔓延至其他市场。

      这给了投资者几方面的教训。首先,低回报和低波动性相结合令目前政府债券的价值极差。尽管如德国、美国等优质国债在多元化配置中仍占一席之地,但现在并不是加仓的好时机。主权债券熊市可能为时很长且令人痛苦不堪。1950-1980年期间,美国国债在扣除通胀后其价值跌去八分之七。即便在今年4月下跌后,目前的价格也不具吸引力。根据Tradeweb截至5月8日的数据,约25%的欧元计价债券若持有到期将“保证赔本”——收益率为负。

      这场市场动荡也让前景较好的其他债券类型浮出水面。虽然政府债券投资者出现亏损,但高收益公司债券表现相对较好。事实上,今年迄今欧元区和美国高收益债券的回报率都接近4%。

      当然,信用评级在投资级以下的债券的违约几率比德国或美国国债高。但经济前景好转将利好企业盈利,而低利率环境以及资本市场开放也有利于企业在需要时进行再融资。这应可让未来一年高收益发行人的违约率维持在相对较低水平——美国约3%、欧元区约2%。至少投资者承担的风险仍可以得到足够补偿。相较于同样久期的国债,美国与欧元区高收益债券分别提供约450和375个基点的利差。

      公司债券的正面前景不仅限于发达市场。在亚洲,部分中国发行人的美元债券开始实现正回报。中国央行六个月内三度降息,应该会缓解经济减速。这也让中资企业更易于在中国境内融资,以偿还美元债务。中国政府亦采取措施来支持房地产行业,房地产企业发行人占亚洲高收益债券约40%。亚洲高收益债券的收益率仍具吸引力,接近7%。

      综上所述,当前政府债券并不能提供安全或是合理的回报,风险较高的替代投资或能提供更好的回报。我们仍对高评级债券持大幅减持立场,而增持美国、欧洲和亚洲高收益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