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眼
俗话说:千做万做,赔本的买卖不做。近来,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仅增加值增速低于GDP增速,而且利润增速更低于增加值增速。企业不挣钱、盈利能力持续下降,这种经营状况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原因是什么?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呢? 让人揪心。
——亚夫
2015年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7.0%,为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季度最低增速,但总体上符合市场预期,主要经济指标均在合理区间运行。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略低于GDP增速。
1-3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但利润却同比下滑2.7%;利润增速慢于营业收入增速,更是慢于增加值增速。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与营业收入、增加值增长不一致的异常现象,应当给予高度重视。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工业企业盈利状况不仅决定了工业企业本身的持续发展,也直接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着2020年人均GDP翻两番以及两个百年目标的实现。
□刘兴国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利出现持续下滑
日前,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了2015年一季度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利状况数据。1-3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543.2亿元,同比下降2.7%,降幅比1-2月份收窄1.5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086.1亿元,同比下降0.4%,降幅虽然有所收窄,但仍处于增收不增利状态。
从趋势看,从去年7月开始,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就进入了持续下降通道,不过直至去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仍处于正值区间,自今年开始才转入负增长状态。这表明,去年下半年以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利状况出现恶化,而今年以来的形势则更为严峻。
从企业所有制角度看,1-3月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同比下降8%,其中央企利润下降9.9%,地方国企利润下降0.4%;其中,国有控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496.4亿元,同比下降29.3%;集体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6.3亿元,下降1.3%;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072.4亿元,下降5.2%。同期,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195.9亿元,增长6.2%;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503.8亿元,增长6.8%。
应当引起重视的是,在国有企业盈利负增长的同时,非公企业的盈利状况虽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但仍能保持利润的较快增长。虽然利润大幅下滑的产业领域确实主要是国有资本,但这一因素似乎并不能完全解释国有企业盈利的大幅负增长。
从工业三大门类看,1-3月份,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655.5亿元,同比下降61%;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10680.2亿元,增长4.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1207.5亿元,增长17%。三大工业门类盈利增速都比去年同期大幅下滑,尤其是采矿业,盈利在去年同比下降15.1%的基础上进一步大幅减少1029.9亿元。
一季度盈利减少的主要根源在于采矿业,这些行业明显被动遭受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降的冲击。但制造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的盈利增长都比去年同期大幅下滑,说明除国际性因素之外,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盈利恶化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从41个工业大类行业看,1-3月份,有30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个行业持平,8个行业下降,2个行业由同期盈利转为亏损。
主要行业利润增长情况如下: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8.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2.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6.4%,农副食品加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7.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6.9%,纺织业增长6.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6%,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下降22.9%,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下降49.3%,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61.9%,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71.7%,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由同期盈利转为亏损。
上述数据表明,工业行业盈利能力存在明显分化;煤炭与金属采矿、原油开采行业盈利明显负增长,但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盈利实现了较快增长。部分以煤炭、金属矿、原油及其加工制成品作为原材料的下游产业赢利出现一定程度增长,但钢铁、汽车制造、炼油炼焦等下游产业的赢利却不增反减。
当前规模以上企业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
企业利润的下降,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来说,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可能需要给予高度重视。
1.经济增速下滑与需求低迷对部分行业利润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近年来,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宏观经济稳增长和微观企业发展都面临较大压力。随着GDP增速的持续下滑,长期以来建立在要素投入快速扩张、总体需求相对旺盛基础上的盈利增长模式日益难以为继。
2015年一季度,全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万亿元,同比增长1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8%,比2014年同期分别放缓1.4和0.1个百分点。一季度外贸出口增长4.9%,其中3月份大幅下滑14.6%;出口增速低于GDP增速,内需压力加大。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2%,涨幅较2014年同期低1.1个百分点。
内外需与居民消费价格增速均回落,反映国内消费需求总体比较疲软,不利于企业持续经营。总体上看,宏观经济增长乏力对钢铁、工程建筑与建材等周期性行业的影响更为明显。
2.产能过剩与产品同质化导致PPI连续下滑
虽然工信部一直都在推进落后产能淘汰工作,但总体上看我国产能过剩状况并未见实质性好转,部分行业甚至出现了越淘汰越过剩的尴尬现象。受产能过剩影响,企业产成品固定资产折旧居高不下,影响了企业盈利增长。
同时,产能过剩带来企业产成品存货增加。2015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为36327.7亿元,同比增长7.7%,比主营业务收入增速高5.7个百分点。存货资金占用成本和存货跌价损失,成为企业利润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由于创新缺乏,企业产品同质化倾向明显,价格竞争是企业重要竞争手段之一。
库存增加与产品的同质化,导致企业产品销售乏力,产品出厂价格持续回落。2015年3月,PPI同比下降4.6%,自2012年2月以来已经连续38个月下滑。最新发布的中国太原煤炭交易综合价格指数、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和中国煤炭价格指数均已降至三大指数发布以来最低点。3月末,大中型钢铁企业库存为1664万吨,比今年初增加约375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4万吨;钢铁协会CSPI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75.43点,比去年同期下降19.4点。
3.劳动力成本上升挤压了企业盈利空间
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已经成为长期趋势,劳动者收入在工业增加值中所占的比例近年来在持续上升。在前几年大幅提高最低工资水平的基础上,2015年一季度又有11省市区再次调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回落到10%左右。
据海关总署调查,尽管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我国外贸企业原材料成本有所下降,但与此同时,劳动力、融资、汇率、环保等成本居高不下,61.8%的企业认为劳动力成本同比上升,传统外贸竞争优势正在被削弱。
从统计数据看,1-3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2073.4亿元,同比增长2%;发生主营业务成本207617亿元,增长2.2%,成本增长略快于收入增长。1-3月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为85.77元,比去年同期高0.21元。成本的上升直接吞噬了企业盈利,拖累了工业企业总体盈利的增长。
4.产业分散和退出机制不健全不利于产业健康发展
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钢铁、煤炭等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偏低,企业数量众多,而且缺乏具有明显规模优势的龙头企业,没有建立起一个合适的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组织结构。
由于缺乏龙头企业对市场规范发展的引领与示范作用,钢铁、煤炭产业无法形成价格稳定机制,市场竞争趋向于无序化,恶性价格竞争频繁出现,产业整体盈利会受到不利影响,外部环境的恶化更加加剧了钢铁、煤炭产业的盈利下滑。而且在我国钢铁、煤炭产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未能正常发挥作用,亏损国有企业不能正常退出,产业内长期僵而不死的企业大量存在;这既造成了钢铁、煤炭产业资源配资效率的低下,也影响了产出合理价值的正常实现,严重拖累了产业整体的盈利水平。
5.降息效应未能充分传导至实体经济
我国金融体系尚不健全,影子银行规模庞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我国央行降息效应难以顺利传导至实体经济。对广大企业来说,降息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实体经济能够真正得到的降息好处微乎其微。何况在企业融资成本中,除了真实的利息之外,往往还有与贷款有关的附加费用,这一部分隐性融资成本在降息时不仅不会减少,甚至还可能反向增长。
自去年11月以来,央行两次降息,一年期贷款的基准利率已降至5.35%,共降低了0.65个百分点。但实体经济实际感受到的降息带来的融资成本下降有限,尤其是广大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企仍然是其经营的沉重负担。有些企业从银行融资的成本比基准利率高出40%,部分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甚至达到了月息2.5%的水平。此外,规模庞大的影子银行的存在,也阻碍了央行降息效应向实体经济的转移,因为影子银行的融资成本几乎不受央行小幅降息的影响。
6.环境治理对部分行业盈利产生显著直接影响
环境治理政策对我国当前部分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煤炭是2015年一季度受环境治理政策影响最为明显的产业。随着环境治理举措的逐一落地,我国生态建设持续开工,水电、核电、气电、风能和太阳能等替代能源发展迅速,煤炭消费量减量成为必然。
一季度全国煤炭产量8.5亿吨,同比下降3.5%;全国煤炭销量8亿吨,同比下降4.7%,库存进一步上升。煤炭行业本来就产能过剩严重,需求的减少更加加剧了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煤炭5500大卡动力煤较年初下跌了20-35元/吨,秦皇岛港4月8日平仓价440-460元/吨,下降80元/吨,而且下跌的趋势仍在继续。据统计,我国90家大型煤炭企业前两个月共亏损了131亿元,亏损面已经到达80%以上。
7.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了国内相关行业盈利
一季度,受全球经济持续低迷、也门内战等因素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延续震荡走弱格局。其中,纽约原油季环比下跌34.03%、纽约天然气季环比下跌27.44%、伦铜季环比下跌12.45%、大豆季环比下跌1.76%、玉米季环比上涨3.41%。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影响,2015年第一季度我国大宗商品平均涨跌幅为-2.15%。环比下降的商品共187种,集中在化工(共67种)和能源(共20种)板块,其中跌幅在5%以上的商品主要集中在化工板块。
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宗商品价格降幅更为显著。显然,受大宗商品价格下滑影响,我国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行业的盈利明显下降,石油加工与炼焦企业则由盈利转为亏损。也正是由于上述几个行业赢利的大幅下滑,导致了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赢利总额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
8.依赖于快速扩张的盈利模式难以为继
我国经济已经迈入了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企业长期以来高度依赖于快速扩张的盈利模式日益难以为继。改革开放以来,受人口红利、改革红利等因素推动,我国经历了一个很长时间的高速扩张期,粗放式增长成为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发展的重要特征。
在旧盈利模式中,企业利润的快速增长不是来自技术进步与品质提升,而是来自高负债所支撑的高投资增长与市场扩张。这一模式有效的必要条件是企业的资产收益率高于综合贷款成本,但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已经下滑至3.2%,远低于同期银行综合贷款加权平均利率。
在经济新常态下,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产能全面过剩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已经上升至57.2%的三重挤压,企业继续以负债方式快速扩张的空间已经不复存在;相反,如何有效化解过去盲目快速扩张所带来的产能过剩压力,已经成为当前工业企业构建新盈利模式的严峻挑战。
9.价值链低端锁定导致我国产业陷入贫困化发展困境
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上长期处于低端加工制造环节,产业发展整体上遭遇了价值链的低端锁定陷阱,一定程度上陷入了贫困化发展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基于自身禀赋和工业基础等因素,而且缺乏核心技术与优质品牌,我国制造业只能凭借低廉的劳动力、土地和自然资源优势从事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加工、组装、制造等环节的活动,被迫借助低端产业、低端产品嵌入全球市场。
30多年来,我国产业基本上走的都是技术引进的道路,在技术上长期受制于人;虽然近年来自主创新能力有所提高,但在技术创新方面并没有取得明显的突破,从低成本优势向技术优势跨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大而不强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的真实写照。中国工业竞争力指数在136个国家中仅排名第七,创新竞争力评分为42.2,不及美国的60%;大量工业制成品在我国生产,但我国制造企业只是赚取了微薄的加工利润,大量高附加价值环节都被国外所控制。据估计,中国制造业的增加值率仅为21.5%,而工业发达国家则在35%以上,美国、德国甚至超过40%;这无疑从国际产业与价值链结构上决定了我国制造业盈利能力的整体偏低。
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利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对企业和国家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促进盈利能力提升,既需要企业自身不懈努力,也需要政府采取适当举措,为企业盈利提升打造更好外部环境,提供必要政策支持。
1.适当调整工业增加值分配机制增加企业利润
尽管从单个企业甚至单一产业看,利润多少主要是企业自身经营能力所获得的相应回报。但企业整体盈利水平的高低,则是国家增加值分配机制的结果。如果不考虑国际贸易所导致发达国家对我国产品增加值的剥削,在参与增加值分配的利益主体中,如果国家、资金供给方、劳动者分割比例的上升,必然导致企业整体盈利水平的下降。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宏观环境恶化的情况下,国家应当适当调整新增价值的分配机制,以放水养鱼的举措帮助企业度过经营难关。
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推动国际贸易加快从“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转变,减少国际贸易所导致的财富转出;二是采取临时性减税措施,以税补利;三是暂缓提高最低工资水平和临时性冻结企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或临时性调整企业五险一金征缴费率;四是在近期将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调整至4.75%,同时推动降息效应向实体经济传递。
2.以适度量化宽松刺激物价水平温和回升
量化宽松不仅可以增加资金供应、降低融资成本,而且能够适度刺激物价水平回升,提升投资者对未来盈利的预期。目前我国存款准备金率为18.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5.35%;无论是存款准备金率还是贷款利率,都还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欧盟、日本正在执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国虽然已经退出了资产购买计划,但仍然维持着有利于宽松的超低利率。
面对严峻的经济下行压力,以及企业盈利下滑的现实,央行也应继续降息降准,以释放足够流动性,刺激实体经济发展。考虑到外汇占款余额的持续减少,以及大幅降息导致的商业银行存贷压力增加,建议央行进一步调低存款准备金率。同时,央行也应加大其他组合工具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合理增加流动性供应。
3.采取有效措施刺激内需增长
基于国际经济复苏乏力、外需疲软的现实,继续依靠出口大规模增长来发展经济已不现实,内需成为当前稳增长的关键所在。
当前扩内需,一是要继续发挥投资的重要作用,加大基础设施、技术装备升级改造、环境治理、信息化网络设施等领域的投资力度;二是要以创新引领消费升级,加快培育信息消费、医疗保健消费、文化娱乐与休闲旅游消费等新的消费热点;三是要优化创业环境,通过万众创业增加就业,同时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机制,加大保障性住房供应,切实增加中低收入阶层的可支配收入;四是要继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放开户口迁移管制,加快户口城镇化进程;五是要继续通过产品下乡政策刺激,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六是要继续普及消费信贷。
4.建立和完善大宗商品价格稳定机制
基于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产业盈利的深刻影响,建议高度重视建立和完善大宗商品价格稳定机制。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些大宗商品交易场所,对部分大宗商品价格的确定初步确立了话语权,但在大宗商品价格稳定方面还缺乏应有作为。建议在继续加大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建设的同时,采取相关举措加强我国在大宗商品价格稳定方面的能力建设。
一是要加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稳定合作,尤其是要通过G20加强对大宗商品价格稳定方面的磋商,建议推动在G20框架下建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稳定机制;二是要加强与主要大宗商品供应国的联系,促进其稳定大宗商品供应;三是要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促进大宗商品交易人民币计价,弱化美国货币政策变动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四是要创新大宗商品金融化交易工具,尽量对冲国际投机交易波动;五是要结合“一带一路”战略,抓住当前有利机会,加快推进对国际大宗商品资源生产企业的并购,加强对大宗商品资源供应的控制。
5.稳步推进兼并重组与减员增效
行业集中度偏低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对价格下降和赢利减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目前看,钢铁、煤炭、造船、建材、运输服务等领域国有企业的兼并重组显得尤为迫切,而且行业整体性的困难为兼并重组也创造了有利条件。
稳步推进兼并重组,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产生积极影响:一是可以快速提升产业市场集中度,进而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减少企业之间的恶意价格竞争;二是可以真正建立健全退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优胜劣汰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减少重复投资和有效缩减产能。
人员冗余是长期困扰国有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国有企业的人员效率一直都低于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在当前就业压力相对趋缓的情况下,建议适时推进国有企业减员增效改革,允许国有企业根据经营状况自主决定人员聘用,以缓解国有企业经营压力。
6.以创新打造企业盈利新模式
应进一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大创新投入力度,优化创新投入方式,理顺创新成果共享机制,为企业以创新打造新的盈利模式奠定良好外部基础。
一是要进一步增加科研创新投入,将科研投入占GDP的比重尽快提升到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二是要大力推进关键技术与共性技术突破,取得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创新成果,尽快从根本上扭转我国产业的技术劣势;三是要加强基于互联网的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推进企业技术研发合作,高效整合利用各种技术创新资源;四是要优化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完善创新成果商业化应用网络,建立基于创新成果商业化应用的财税补贴与奖励机制;五是要修订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方法,适当提高认定标准,推动工业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六是要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在产业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推动广大企业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七是要加强对新商业模式与新业态发展的扶持,鼓励企业持续创新商业模式。
7.引导企业加强成本管理部分消化成本上升压力
成本上升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长期趋势,在当前成本上升和PPI持续下滑的双重挤压下,企业加强成本管理以部分消化成本上升压力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成本节约都仍有一定空间。企业应当主动优化融资渠道,积极寻找与利用低成本资金;应积极落实“互联网+”战略,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优化物流与库存管理,降低办公成本;应加强原材料管理,完善工艺装备,优化工艺流程,减少废次品的产生,提高原材料利用效率。特别是国有企业,应强化三公经费管理,减少不必要的三公经费支出。
8.全面清理涉企收费减轻企业负担
应加强涉企不合理收费的清减,以减轻企业负担,推动企业更快更好发展。不可否认,目前在涉企收费清理方面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但进一步清减企业不合理收费仍有很大空间。
据工信部《全国企业负担调查评价报告》披露,2014年企业负担综合指数比去年有所下降,但在缴费支出中与行政许可审批相关的经营服务性收费所占比重有所上升。这些收费项目往往以前置审查、评估认证、咨询培训等各种形式存在,成为目前给企业造成负担加大的主要收费项目。在“给企业造成加大负担的收费”调查中,与行政审批相关的各种中介收费占44.5%,垄断机构收费占39.8%,行业协会收费占34.6%,银行收费25%,行政事业性收费占比24.3%,政府性基金收费占比22.8%,其他收费占20%。
一些部门、地方政府违规收费现象依然存在,省级政府普遍存在未经审批违规向企业征收电力、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等各种基金的问题,仅审计抽查的地方和部门各类不规范涉企收费就高达306.97亿元。应尽快制定涉企收费负面清单,开展涉企收费全国性专项清理行动,建立健全约束政府部门乱收费、乱罚款的机制,完善企业抵制政府乱收费、乱摊派的通道。
9.采取措施稳定员工预期激发国企活力
尽管国有企业数量已经大幅减少至12万余家,只占全国企业数量的极少数;但单个国有企业的体量巨大,而且无论是总资产、营业收入,还是税收利润贡献方面,都在国民经济总量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国有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对稳增长和更好发挥国有经济的影响力与控制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企改革与反腐仍需继续深入推进,但应注意采取积极措施,有效稳定员工预期,激发员工积极性与创造力,从而增强国有企业发展活力。
一是要在总结现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国有企业的员工持股计划改革,将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结合;二是要科学评估员工努力对国有企业盈利增长的贡献,合理确定员工工资水平,适时放开对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的管制,将员工工资变动与绩效相挂钩;三是要科学规范国有企业员工其他福利待遇,保障员工享有必要的福利待遇;四是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逐步弱化企业所有制边界,确保所有员工都按照市场规则公平公正享有合理待遇。
(作者单位:中国企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