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广告
  • A6:研究·宏观
  • A7:数据·图表
  • A8:书评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中证指数公司推出
    首批区域发展主题指数
  • 配资风向转变 资金青睐打新
  • 上证50ETF期权每日行情
  • 期货业去年整体盈利40.73亿 逾八成实现正收益
  • 高原反应渐现
    忌急冲急追
  • 场外配资难度增加 部分资金主动撤退
  • 公募赚钱效应大暴发 年内数只基金收益逾两倍
  •  
    2015年6月16日   按日期查找
    4版:新闻·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新闻·市场
    中证指数公司推出
    首批区域发展主题指数
    配资风向转变 资金青睐打新
    上证50ETF期权每日行情
    期货业去年整体盈利40.73亿 逾八成实现正收益
    高原反应渐现
    忌急冲急追
    场外配资难度增加 部分资金主动撤退
    公募赚钱效应大暴发 年内数只基金收益逾两倍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公募赚钱效应大暴发 年内数只基金收益逾两倍
    2015-06-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赵明超 ○编辑 于勇

      

      从去年底开启的牛市行情,进入2015年后继续大幅上涨,伴随着市场的逐步走高,作为市场主力军的公募基金,赚钱效应也开始大暴发。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超过300只主动管理型基金产品年内翻倍,其中5只基金回报超两倍。

      316只基金年内收益翻倍

      东方财富choice资讯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14日,在成立于今年之前的762只主动管理型基金产品中,共有316只基金产品年内回报超过100%,其中41只产品回报超过150%。

      在年内绩优基金排行榜上,宝盈新价值混合基金以228.89%的总回报位居第一,易方达新兴成长灵活配置以227.15%的总回报紧随其后,华宝兴业服务、汇添富移动互联和富国低碳环保分列三至五位。数据显示,宝盈新价值在最近一月涨幅34.74%后来居上,一举超越了最近持续领先的易方达新兴成长,后者最近一月涨幅为14.53%。

      从绩优基金产品特征看,基本是投向新兴产业,代表着新兴产业的创业板指数,年内涨幅超过160%,让重仓的基金斩获颇丰,成长、新兴、新经济等词语成了绩优基金的标签。从绩优基金所属基金公司看,易方达、汇添富和宝盈等基金公司旗下产品表现抢眼。

      公募基金赚钱效应彰显

      在业内人士看来,依托于强大的研究实力,公募基金对宏观政策的把握能力强大,在系统性的牛市行情中不会缺位,业绩表现也非常抢眼。

      沪上某基金研究机构人员表示,公募基金在牛市中的表现,主要与高仓位有关,从最近半年来的仓位统计数据看,基金基本上维持着九成乃至更高的仓位,相对于私募基金平均只有五六成的仓位配置,“在系统性的行情中,几乎每个版块都会上涨,是否全力参与,远远比具体参与什么品种更为重要,更何况绩优基金抓住了新兴产业的暴发性行情。”

      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基金经理表示,不管市场表现如何,基本上均会满仓配置,但会在不同的板块之间转换。在部分私募基金经理看来,同私募基金绝对收益排名相比,公募基金的考核主要是相对业绩排名,基金经理需要高仓位配置以争取排名。

      在沪上某基金公司均衡风格基金经理看来,不少业绩抢眼的公募基金,与所在公司抱团持股有关,同一家基金公司旗下多只基金抱团持股,推高了基金业绩,“当市场热潮散去时,就会有一定的市场风险,历史已经反复证明了这一点。”

      对于公募基金行业来说,在此轮牛市中的抢眼表现,已经大大超越了八九年前的上一轮牛市,不管是基金管理规模,还是基金投资回报,均创下历史新高。

      中国基金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各类资产管理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合计高达7.36万亿元,已经是上一轮牛市中公募基金3.3万亿管理规模的两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