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 锐
国内两大科技巨头小米与乐视的口水战再度开打。两者的唇枪舌剑构成了今年以来互联网行业最吸引人眼球的一部大戏。
一个从做智能手机起家,一个从造智能电视起步,小米和乐视原本不在一条跑道上,更不存在任何交集。可两者都不满现状,几乎瞄上了同一个市场,展开了同样的进逼步伐,于是都把战火烧到了对方大本营中。商业延伸轨迹的高度重叠,让小米和乐视龃龉丛生。
在小米一方,继智能手机打开市场不久,就推出了小米盒子,随后推送出小米电视。为了突破广电总局的政策瓶颈,小米与中国网络电视台旗下子公司未来电视达成为期三年的合作,小米盒子由此获得了电视集成播控平台。在乐视一方,因为比小米浸入互联网电视领地要早,不仅形成了包括版权和自制剧以及体育节目在内的海量内容,而且在超级电视上捷足先登;今年4月,乐视还推出了超级手机。看得出,无论是小米还是乐视,彼此最终目的除了抢夺PC端市场外,就是要在智能手机端和家庭网络电视端一决雌雄。有趣的是,当乐视宣布将打造互联网智能电动汽车时,小米也迈动了同样的脚步,与特斯拉共同设计研发的小米汽车可能在今年实现量产与销售。
与乐视相比,小米深知自己内容空乏这一致命弱点。为此,去年11月,雷军挖来了时任新浪网总编辑的陈彤以专攻电视内容,而在陈彤的推动下,小米先出资18亿元入股爱奇艺,紧接着投资优酷土豆和入股华策影视。不仅如此,陈彤半年内网罗了超过100家网站联盟成员,并与国内前12大视频网站中的10家建立了合作关系,俨然形成了视频大联盟。按照小米的说法,除了与腾讯和乐视的合作没有谈拢之外,小米已获得了85%的视频内容市场。而作为一家独立视频网站,乐视的市场份额不足7%。
比较而言,在拥有手机、电视和盒子的基础上,小米还有海纳百川联盟,形似谷歌的开放系统;而在占据自有内容的基础上,乐视还由网站、TV以及超级手机,看上去更像苹果的封闭系统。从目前来看,在既有视频内容被乐视等企业买断和瓜分完毕的情况下,进场较晚的小米也只能采取联盟的形式获取内容。但小米必须面对的是,在做到海量内容聚合的同时,并不能保证签约的内容合作方不与他家合作,这就难以创造出独特的用户需求价值,进而难免有用户转移或流失的风险。
与小米不一样,乐视除了可取得第三方内容,手中还握有版权内容和自制内容两张王牌,即使不外接第三方,也可在多屏终端和内容服务上提供一致的用户体验,而且这种通过对独家内容的运营和调配更能确保用户的黏性。然而,为了维护和强化内容优势,乐视又不得不每年消耗数亿资金,成本相当高昂。由于乐视账上的现金不足5亿,贾跃亭只得反复质押股权和从二级市场频繁套现,这客观上造成了公司的负面形象。更麻烦的是,如因分解财务压力而不得不对用户采取诸如捆绑年费等转移成本方式,乐视的消费黏性可能会大大稀释。
既然在内容上难分高下,接下来双方更激烈的肉搏想必是在视频终端领域,尤其手机与客厅互联网电视的两大端口。去年小米共售出手机6112万台,同比增长227%,国内市场高居第一,小米全系列手机总销量已破一亿。虽然乐视超级手机采取了公开BOM(物料清单)成本以取悦消费者的方式,还与中国联通达成渠道合作关系,但要追平小米显然难上加难。按贾跃亭的计划,今年乐1 Pro和乐Max将销售100万,这与小米亿级水平可谓天壤之别。而除了与小米抢食,乐视超级手机还须与华为、联想等老牌高手过招,同时与360、格力等新锐角逐。据国际知名市场研究公司IDC最新报告,今年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跌4.3%,这是6年来首次出现的情形。由此,乐视在智能手机市场究竟能拿到多少份额就更难说了。
不过,在智能电视端口,乐视比小米更具优势。去年乐视超级电视销量150万台,而小米仅卖出30万台,两者差距巨大。况且,与手机偏向于冲动消费完全不同,电视作为传统家电的耐用性更强,更新换代率低,因此,小米要从乐视手中抢走电视用户并非易事。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乐视超级电视发展两年之后,当初绑定的相关会员也开始进入了续费期。为了留住老用户和争取新用户,乐视已启动了Lepar计划,即拿出非上市公司的股份来拉动线下合伙人加盟开设体验店,展示及售卖乐视产品。据贾跃亭透露的最新信息,目前Lepar的合伙人已超过1000家,预期年内将达4000家。得益于Lepar的扩张,乐视今年将超级电视保有量锁定在了500万台。对这种扩张渠道的拉动销售方式,小米暂时还没有应对之策。
不难发现,从内容运营,到商业模式,再到视频智能端口,小米和乐视优劣互现,短期很难分出伯仲。既然如此,接下来两者还会揭短不停,口角不断。这对用户大有益处:置身于这样一种龙虎相争的市场环境中,自然增添了更多信息识别与消费选择的机会。
(作者系中国市场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