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调查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信息披露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股东内斗不休,小股东不能集体失语
  • 为了给地铁工程省钱而冒违规风险
  • 我国国债收益率的国际联动意味着什么
  • 战略新兴产业板规划瞄准了市场新高度
  • 把更多吵架话题
    变成合作话题
  •  
    2015年6月24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评论
    股东内斗不休,小股东不能集体失语
    为了给地铁工程省钱而冒违规风险
    我国国债收益率的国际联动意味着什么
    战略新兴产业板规划瞄准了市场新高度
    把更多吵架话题
    变成合作话题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战略新兴产业板规划瞄准了市场新高度
    2015-06-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根据战略新兴板的相关方案,其将面向已跨越创业阶段进入高速成长阶段、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从主板、创业板、新三板,再到战略新兴板,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架构正日益丰满。不过,需要考虑的问题同样不少,比如如何处理好与创业板的关系等。美国纳斯达克市场是苹果、微软、思科成为影响世界的伟大公司的开始。我国战略新兴板要想做到那样的高度,不仅需要合适的资本市场与市场制度,更要有胸怀理想和正直基因的企业和企业家。

      □周子勋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这份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系统性、普惠性政策文件明确提出,积极研究尚未盈利的互联网和高新技术企业到创业板发行上市制度,推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建立战略新兴产业板。战略新兴板正式写入国务院文件,意味着战略新兴板的设立已“箭在弦上”。

      战略新兴板并非新鲜事物,上交所已酝酿了4年。

      政府鼓励万众创业,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进入关键阶段这两大背景,直接决定了战略新兴板的定位,即重点服务于已跨越了创业阶段、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兴产业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尤其这两类企业中具有显著战略意义的企业。事实上,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劲动力,新兴产业在过去几年一直是政府大力扶持的产业。近日,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副司长徐建平在厦门举行的首届“两岸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发展论坛”上透露,截至3月底,我国新兴产业创投计划已累计支持设立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213只,总规模达574亿。据悉,2009年10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启动实施了新兴产业创投计划,由中央财政资金与地方政府资金、社会资本共同发起设立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以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资金重点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领域中处于初创期、早中期且具有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或消化吸收再创新属性的创新型企业。到今年3月末,已累计投资创新型企业829家,其中75.8%为初创期、早中期阶段的企业,实现社会就业28.2万人,获得专利授权2500项。

      战略新兴板建设的紧迫性不言而喻。以往国内科技公司要上市,几乎只能选择去海外。因为在A股上市需要经过证监会审核,要求高,程序复杂时间长,而且需要满足较高的盈利条件。此外,因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技术新颖性,所获创业资金大多来自海外,同时受制于我国ICP牌照对外资准入、境外返程投资等方面的限制,因而在发展初期,这些公司搭建VIE(外资公司协议控制境内公司)架构来规避国内政策监管,在公司发展壮大后便启动海外上市。阿里巴巴、京东商城、新浪、百度、腾讯等这些国内互联网巨头无不如此。

      迄今,已有超过1200家中国企业通过“红筹+VIE”架构在境外上市,市值达2.5万亿美元。其中,新兴企业市值逾1.3万亿美元,基于“互联网+”企业的市值逾6000亿美元。眼下,随着海外市场环境的转差,越来越多的中概股选择在美国市场上私有化退市,其中的一些比如分众传媒,还动起了回归A股上市的打算。另一家红筹公司六间房更成功实现了拆除VIE,并回归A股。在中概股回归获得中央明确支持的新条件下,将以境外互联网上市公司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包括VIE架构与双层股权结构的企业)通过存托凭证等创新方式纳入到新兴板主体范围,无疑为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打开了回归通道,为资本市场承接中概股提供了制度安排。

      看已透露的信息,战略新兴板将采用与主板差异化的上市财务标准体系,设置“市值—净利润—收入”、“市值—收入—现金流”、“市值—收入”、“市值—权益”等以市值为核心的财务标准,允许达不到盈利要求的新兴产业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上市融资,增强新兴板市场包容度。在业内人士看来,交易所采取市值标准来设定上市门槛,标志着A股正在向国际资本市场制度靠近。目前国内对市值上市还没有操作先例,所以认知上还需有个过程。在具体操作上,则是一项留给交易所的待解问题。新兴板市值审核或将借鉴北美或香港地区资本市场的经验。此外,为与主板显示差别,新兴板或将安排专项审核机制,配备专门的“审核通道”。而据上报方案,针对企业的审核内容也将较主板企业有所差别。保荐机构需对申请企业是否属于新兴产业企业或创新性企业作相关说明,对亏损、特殊股权架构或治理结构的企业,在信息披露方面也有特别的规范。申请上市企业的主承销商还需向交易所提交《预计市值报告》,对照上市申请人是否满足上市标准。

      与战略新兴板高度契合的是,上海的科技创新专板(“科创板”)也在紧锣密鼓筹备。相较新三板的500万投资门槛,科创板对个人投资者的门槛设置仅50万,且设50%的涨跌停板限制。科创板的定位是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由上海股交中心推出,其与上证所计划推出的战略新兴板有所不同。根据新兴板的相关方案,其将面向已跨越创业阶段进入高速成长阶段、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而科创板将重点面向尚未进入成熟期但具有成长潜力,且满足有关规范性及科技型、创新型特征的中小企业。

      随着国家鼓励从主板、创业板、新三板到地方性股权交易中心(区域OTC市场,也称四板市场),再到战略新兴板、科技创新板的推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架构正变得日益丰满。不过,在推出战略新兴板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同样不少,包括如何处理好与创业板的关系等。创业板在开板时所打出的招牌,即成长性高、科技含量高,新经济、新服务、新农业、新能源、新材料、新商业模式。中国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战略构想,在创业板的真实表现面前受到极大冲击——整个创业板备受“三高”问题困扰,高发行价、高市盈率以及高超募资金不断推高创业板的投资风险。“三高”只是问题的表象和结果,造成问题的原因一是制度问题,二是上市公司的问题。制度问题涉及发行制度、监管制度、退出制度等,中国创业板面临的制度问题与主板并无本质差别,体现了中国资本市场的系统性缺陷。值得一提的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政府提高了创业板市场的服务行业范围和包容度。至于上市公司的问题,则与这些企业的创业者、管理者们有很大关系。

      苹果、微软、思科在上市之初都是前途未卜的小公司,对创立这些企业的企业家而言,美国纳斯达克市场是他们成为影响世界的伟大公司的开始。中国创业板或战略新兴板要想做到那样的高度,不仅需要合适的资本市场与市场制度,更需要有胸怀理想和正直基因的企业和企业家。

      (作者系资深财经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