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行业“互联网+”行动计划
⊙本报记者 丁宁
当前,全球经济形态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加速转变,“互联网+”正成为改变所有行业和领域的新兴力量。互联网时代,资产管理行业的变革无可争辩,无法避免,无处躲藏。为顺应全球财富管理变革趋势,服务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转型,满足社会公众对财富积累的客观需求,引领资产管理机构创新实践,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提出了资产管理行业“互联网+”行动计划。
一、“互联网+资产管理”具有重要战略和现实意义
“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是资产管理的核心,服务实体经济是行业发展的基石,满足多层次财富管理需求是行业发展的关键。“互联网+资产管理”,就是将“互联网+”摆在资产管理行业创新驱动、发展转型的核心位置,将“网、端、云”作为机构发展的战略目标、基本条件和发展方向,充分利用云计算、移动互联和大数据技术,统筹和发展资产管理行业基础设施、商业模式、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和产品设计实践,持续拓展从线下到线上的资产管理平台,构建更加透明、高效和多元的资产管理行业生态链,满足民生金融、普惠金融、创新金融的“草根”诉求。“互联网+资产管理”是用互联网精神深化资产管理业务实质,是用互联网制度重塑资产管理行业供需关系,是用互联网技术激发资产管理行业创新动力,统筹发展“互联网+资产管理”具有重要战略和现实意义。
“互联网+资产管理”有利于经济结构转型、提高金融体系运行效率,促进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当前,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传统产业相对饱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领资金需求向新型化、小型化、快速化发展。互联网与资产管理行业的衔接与融合,有利于打破传统间接融资比例过高困局,加快小型化资金需求的金融产品创新步伐,服务中小微企业投融资需求,延伸金融市场资源配置的边界,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和效率。
“互联网+资产管理”有利于资产管理机构商业模式变革,激发创新活力。互联网拓展了资产管理行业的获客空间、云计算降低了行业技术壁垒和升级成本、平台战略消除了原有产业链的中介环节、重塑了资产管理机构的品牌价值,金融机构的业务壁垒被打破,渠道为王、产品驱动的商业模式被颠覆,金融脱媒的步伐持续加快。互联网与资产管理机构的融合和创新,改变金融资源稀缺的历史,倒逼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业盈利模式变革,促进资产管理机构提供金融服务和全方位资产配置方案带动业务增长,持续激发行业创新发展活力。
“互联网+资产管理”有利于更好满足公众财富管理需求,服务养老体系。互联网促进了以余额宝为代表的普惠金融产品发展,唤醒了社会公众多样化、个性化的理财需求,带动了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精准营销和产品创新,推进了量化交易、算法交易和机器人投顾的创造和发展。互联网与资产管理行业的创新与发展,丰富资产管理行业多层次和多维度的发展需求,全面覆盖和衔接城乡居民养老、保障、配置、增值的理财目标,更好地服务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和养老体系发展。
二、“互联网+资产管理”处于难得的发展机遇期
第一,居民财富管理意识增强,财富规模持续增长,发展空间巨大。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公开资料显示,到2015年,中国可投资资产达到60万元以上的高净值人群及大众富裕阶层人数将超过1600万,实现2010年到2015年年均17%的增长,可投资资产总额将达到68万亿元人民币,实现五年约22%的年均增长。从国际经验看,高净值人群及大众富裕阶层的可投资资产与GDP比例在70%~100%之间(如美国和日本),而中国目前仅有37%,大众富裕阶层财富管理细分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第二,互联网金融推动财富管理迈向普惠金融阶段。根据福布斯中文版于2015年4月发布的中国大众富裕人群调研,大众富裕阶层主要的财富来源包括工资、奖金、企业经营或企业分红、金融产品投资所得,工薪阶层已经成为财富管理行业的受益者。根据麦肯锡咨询2015年2月的调研,流动资产超过10万的家庭数显着增加,以三/四线城市增长速度最快,中国消费者使用专业理财顾问的比例已大幅度增加,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发展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第三,以基金为代表的资产管理机构“网、端、云”构建基本完成,优势明显。“网、端、云”是互联网时代三个主要标志。第一是“网”,从2007年到2010年,基金管理公司借助支付方式革新建立了庞大、安全、有效的销售支付平台,继而使得基金产品可以深入任何支付场景和投资者。第二是“端”,通过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销售机构的移动客户端以及对银行实名制的等效认证,投资者可以非现场购买基金产品,改变过去必须到证券公司营业部开户的情况。通过建立中国结算的中央数据交换平台,基金行业整合了各个基金公司和销售机构分散的数据库,保障了投资者资金和份额的安全。第三个是“云”,通过完整、标准、计算机可处理的数据规范(XBRL)和长期、全面、客观的基金评价体系,具备应用大数据匹配投资者需求和基金产品的能力。
三、资产管理行业的“互联网+”面临诸多挑战
第一,互联网全面占领各类用户入口,传统金融机构有被边缘化的趋势。依托完善的第三方支付体系,互联网平台切断金融机构和客户之间的直接联系。传统的银行账户、理财账户、基金账户全部后台化,互联网企业可以全面获取客户的各种信息。随着账户同一化趋势的发展,传统的资产管理机构有被边缘化的趋势。
第二,互联网高效的信息收集和运用能力,动摇行业发展基础。金融的本质是资金供求信息的收集、处理、运用和匹配。传统金融模式下,信息资源分散庞杂,数据难以有效处理和应用。互联网时代,社交网络和消费平台大量生产和传播信息,搜索引擎对信息全面组织、检索和排序,云计算持续保障海量信息高速处理能力,市场各类主体信息被互联网企业全面记录、整理和分析,互联网具有渗透和颠覆金融的能力。
第三,互联网低成本和高效配置信息,侵蚀原有行业版图。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资金的供求信息在互联网上发布,供求双方能够方便地查询交易对象的交易记录,通过信息技术深入分析数据,全面、深入掌握交易对象的信息,并据此找到合适的风险管理和分散工具,最大化提升资金配置效率。资金供求匹配成功后,可以在没有金融中介参与的情况下高效解决资金融通问题。去中介化现象持续发展,侵蚀了原有的金融版图。
第四,以佣金为主的产品通道模式亟待变革,资产管理业务流程和产品有待完善。资产管理机构从产品销售商向金融服务提供商转变的过程仍旧缓慢,用户友好、内容简洁的产品营销和服务的线上端口有待完善,为客户量身定制资产管理方案的目标尚未实现,适应居民低风险偏好的,符合互联网用户实际需求的创新产品有待发展。
四、工作措施
(一)以销售支付推动建立客户信息数据库,加强行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资产管理行业账户统一查询功能及数据互联互通
支持资产管理公司申领销售支付牌照,组建客户信息数据库;加强行业互联网账户体系、接口标准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公募基金为基础,通过中登数据交换和集中登记平台,建立统一的财富管理账户查询体系,以便于投资人开展资产转换、质押和风险管理;组织互联网企业与资产管理机构交流合作,统一互联网企业资产管理产品业务接口,降低行业沟通成本;积极探索基金质押的模式和可行性,鼓励各市场主体开展基金质押试点。
(二)构建O2O市场运营体系,推动资产管理机构设立金融服务平台,大力发展投资顾问,提供全方位资产配置和金融服务
推动资产管理机构发展线上业务,开拓客户渠道,开展社群运营,优化用户体验,鼓励产品评价信息公开和互动交流;转变产品单一的渠道销售模式,鼓励资产管理机构、基金销售机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设立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以资产配置为导向打造涵盖账户、投资、服务的财富管理全链条;大力发展投资顾问,降低独立财富管理机构设立门槛,鼓励资产管理机构与各类理财机构对接,使理财机构的客户和渠道资源与资产管理机构对基础资产的投资管理能力有效衔接;鼓励发展在线投顾业务,引入行为金融学研究成果,开展投资者心理分析,运用数据分析和智能处理技术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鼓励资产管理行业推进费率结构及水平多样化,形成基金管理人、基金销售机构及基金持有人利益一致的费用模式,逐步实现投资工具类产品管理人管理费率相对固定、资产配置类产品管理人服务费率随客户资产净值浮动的差异化费率格局;参照国际共同基金费率标准,在市场有序竞争下推动逐年降低总体费率水平。
(三)支持发展互联网金融用户端,关注长尾市场个性需求,全面解决客户获取、开户、识别、信息获取和需求聚合的问题
支持通过互联网平台和移动客户端进行实名等效认证,简化开户流程,为投资者非现场购买资产管理产品创造便利,进一步提升渠道的可达性和用户体验;关注长尾市场,即关注处于正态分布曲线尾部的80%的客户需求,转变资产管理的“门槛”意识,探索通过互联网金融用户端聚合简单、碎片化的用户信息和理财需求,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关注个性化需求,借助互联网金融用户端的低成本沟通优势,建立和完善双向互动机制。
(四)鼓励发展符合互联网金融特征的财富管理产品,支持投资产品与消费场景融合
加强细分用户市场分析,丰富投资工具和投资标的,改变当前互联网金融产品限于标准化、低风险产品的局面,把用户引入产品设计过程,创新产品设计、整合营销流程、优化用户体验,持续关注和调和互联网简单、自助的特征与金融产品关注风险、结构复杂的矛盾;持续推动互联网+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鼓励利用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对接传统行业资金沉淀留存的应用场景,研究拓展货币市场基金支付功能,支持投资产品场景化,鼓励行业探索金融产品与消费、养老、住房、医疗、教育等领域的跨界融合。
通过负面清单等底线管理模式,提高资产管理产品备案效率;鼓励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展壮大;鼓励资产管理机构发展量化对冲产品,提高行业绝对收益产品的管理能力;大力发展FOF产品,以私募FOF为试点,引导产品投资运作和费率标准规范化,推动信息披露内容格式化、标准化,进而全面发展公募、非公募FOF和MOM产品。
(五)推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标准化,研究推广数据驱动的投资和决策流程
坚持价值投资导向,充分发挥买方作用,对各类资产建立可行的价值评估体系,投资于具有技术领先、低成本和细分市场竞争优势的公司,提升公司整体价值,促进市场长期、平稳、健康发展;推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引入完整、标准、计算机可处理的数据规范(XBRL),为研究上市公司技术优势、成本收益、细分市场奠定真实性基础,监督上市公司有效实施公司战略;鼓励建立数据驱动的投资和研究中心,推动投资理念模型化,大力发展各类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投资工具,推广优秀的数据投资产品化经验和运作方式;研究数据资产估值,合理认知数据资产价值。
(六)大力发展外包服务机构,鼓励资产管理行业非核心业务外包,利用云技术降低成本、节约资源
逐步扩大外包服务范围,包括远程开户、身份认证、技术架构搭建、云计算平台、大数据分析等,降低资产管理公司创新发展成本;有序推进云计算平台与资产管理行业对接;鼓励和组织新设立的公募基金管理人和私募基金管理人与外包服务商对接,通过云服务平台降低信息系统运营维护成本,持续关注和规范主要信息系统开发商云服务平台风险,探索金融核心业务向云平台迁移。
(七)推动资产管理行业与互联网行业的双向融合,培育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型机构
引导互联网企业与业内各类机构的多元合作,加深对资产管理垂直领域的理解,遵循资产管理行业基础规范;引导资产管理行业建立符合互联网要求的治理模式,探索构建扁平、灵活的组织架构;鼓励资产管理机构通过子公司或独立事业部的方式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试点;引导资产管理机构加大互联网技术投入、构建以信息通信技术、移动互联为基础的技术架构;积极引导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投资于互联网金融机构,积极发挥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基金在“互联网+”领域的投资引领作用。
五、推动建立互联网+资产管理支持服务体系
建立“监管机构管平台,平台管人员,自律组织管产品备案、人员资质和后续培训”的多维管理体系,加强信息化监管系统建设,开展持续的、透明的信息披露,建立适应互联网平台发展的监管、自律机制。具体包括:
(一) 强化自律自治,优化服务手段
一是积极推进持牌证券经营机构建立互联网金融平台,尽快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大力发展基金投资顾问,监管机构在投资顾问平台上对产品风险、投资者教育、客户信息安全等集中化管理,减少对监管资源的消耗并提高监管效率。二是构建资产管理行业“互联网+”自律规范体系,制定行业自律公约,坚持底线思维,坚持起步规范,在行业发展之初即要求遵循基本要求,为行业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三是试点网络自治机制,探索构建涵盖可视化数据、评价体系、互动反馈、用户行为的多维网络自治机制;四是建立资产管理机构互联网业务发展动态数据监测和评估体系,建立市场大型资管云平台、数据中心的对接机制,构建相关风控模型,逐步建立资产管理产品的实时动态监测系统,强化行业风险管理;五是加强互联网金融投资者保护,建立多元化金融投资纠纷解决机制;六是持续组织互联网金融业务学习培训,编写互联网金融案例,培养行业互联网思维,传递专业知识,介绍技术路径,推动行业交流合作。
(下转第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