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新闻·市场
  • 4:新闻·财富管理
  • 5:新闻·公司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调查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信息披露
  • A8:书评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B105:信息披露
  • B106:信息披露
  • B107:信息披露
  • B108:信息披露
  • 市场缘何会对“双降”利好不领情
  • A股卷起史上最猛减持大潮
  • 悬崖边上的欧元区
  • 投资者保护:“去杠杆化”的考验
  • 央行此时紧急“双降”的经济逻辑
  •  
    2015年6月30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评论
    市场缘何会对“双降”利好不领情
    A股卷起史上最猛减持大潮
    悬崖边上的欧元区
    投资者保护:“去杠杆化”的考验
    央行此时紧急“双降”的经济逻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悬崖边上的欧元区
    2015-06-30       来源:上海证券报      

      □陈东海

      希腊从来都没有像今天这样距离退欧这么近。

      希腊总理齐普拉斯上周六宣布将就债权人所提新救助方案的条款,在7月5日举行公投。得到消息后,希腊的债权人立马终止了与希腊的援助计划谈判。希腊方面提出的延长救助一个月的要求也遭到了果断拒绝。这样,一度曾被认为不会被逾越的“希腊债务违约”、“希腊退出欧元区”两条底线,一同遭受了巨大挑战。

      从现在直到7月5日举行公投之前的一周,希腊的局面极其劲爆。在明白到形势的危急之后,希腊人赶紧去银行排队挤提存款,以至全国许多ATM机的现金已告罄。鉴于全国流动性极度紧张,希腊政府又在上周日决定实施资本管制,每个希腊人每日银行取款限制在60欧元,而且银行在7月7日之前关门闭市,而股市则在本周一关闭。

      希腊政府本次就是否接受欧盟的改革计划进行公投,即就是否继续紧缩公投。目前的希腊极左翼政党政府,是在上次大选实际上也是一次变相的就是否接受欧盟改革计划的事项的全民投票中获胜上台的,希腊人选择了反对紧缩的极左翼政党政府,等于否定了紧缩计划。商务部驻希腊经商参处消息显示,假如今年继续实施前政府的政策,希腊赤字会降至17亿欧元。但齐普拉斯领导的左翼政府实施的新政策,赤字将回升到30亿欧元。而欧元区的官员们估计,若齐普拉斯政府继续执行现有政策赤字将达50亿欧元。在反对紧缩的高涨气势下,极左翼政党选择公投,一方面是问政于民,一方面是挟民意向欧盟叫板。估计公投结果很可能是主流民意反对紧缩。

      这些年以来,支持援助希腊的力量,在欧盟内还是占据优势的。但欧盟和欧洲央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三驾马车”对希腊的援助也是具有条件的。那就是,希腊必须消减公务部门的工资和养老金、紧缩财政,改革经济结构。也就是以改革换援助。而希腊这次公投,实质内容就是,对欧盟等三驾马车的援助,希腊还是要的,但是紧缩和改革,是万万不愿意的。如果公投结果果真是反对紧缩,希腊极左翼政府万难再做出实质性妥协,因为极左翼政党煽动起来的民粹也可能毁灭该政党自身。所以,已无退路的齐普拉斯政府只能挟民意逼迫欧盟等三驾马车做出重大让步。

      但是,经过数度循环,欧盟也没了再做重大让步的空间。希腊债务危机早在2009年底开始显露,欧盟在次年4月出手救助。先出台了数百亿欧元救助基金,后出台了数千亿欧元救助基金,再到上万亿的救助机制。直到2011年,三驾马车和国际债权人减记希腊债务,近3000亿欧元的债务,一次性被减记1000余亿欧元,希腊债务比例从180%一次性降至120%。债务重组后,希腊违约风险已逐步让渡到欧元区国家政府、欧洲央行和IMF手中。基于希腊违约带来的金融风险已极大降低,债权人要求希腊拿出更有力的改革方案的态度也变得越来越强硬。债务减记和三驾马车对希腊继续援助的条件,就是债务不得再减记,希腊必须在三驾马车监督下推动改革。

      如果这次希腊公投否决改革计划,那么希腊可能对欧盟提出两个要求,继续大额度减记债务,或不再紧缩,但必须继续援助。对第一个要求,可能没人会再答应,因为这几乎等于打水漂。而若答应第二个要求,等于欧盟这些年来救助计划和机制彻底破产。

      对于欧盟来说,将希腊数千亿欧元的债务彻底注销,并不会伤筋动骨。但如果希腊不彻底改革,还是沿着老路走,那么早晚还会来向欧盟伸手。更要命的是,像希腊这样的国家,在欧盟和欧元区内占据相当大的比例,这些国家加起来的体量,是希腊的很多倍。一旦希腊不改革而债务被彻底注销,无异于树立了一个糟糕的先例。

      所以,欧盟真是进退两难。以紧缩为代价的改革,各成员国是难以坚持的,希腊在坚持三年后政坛颠覆,其他有些成员国也有步希腊后尘之虞。不改革,过去的机制无法持续,欧盟没了加大援助的空间。问题的根子,还是出在欧元区这个看似天才的实验,实则是建筑在浪漫的设想上。

      建立欧元区,是欧洲左翼力量长期运作的结果。通过建立欧元区,到最终建立大一统的欧盟机构或者国家,可以扩张政府的权力,同时与建立福利经济等设想相一致。但是,福利经济和政府力量的加强,则市场和个人的力量会受到抑制,人们惰性增加,经济和科技创新的动力枯竭,经济和社会的交易成本、摩擦成本上升,国际竞争力逐渐丧失。同时,经济竞争力丧失,搞福利的钱成了无源之水,最终枯竭。希腊和欧元区诸国的债务风险,就是必然结局。

      所以,不管怎么想办法,欧洲的救援机制,最终都无法有效运行下去。欧洲如果想彻底解决债务危机、欧洲的经济如果想脱胎换骨重新恢复竞争力,必须彻底反思长期以来尤其是二战以来形成的包括福利经济在内的思潮。

      欧元区的前景现在变得迷茫起来,眼下唯一还能确定的是,根据希腊MegaTV网站最新公布的民调结果,69.7%的希腊人认为“应该不惜一切代价留在欧元区”。这总算给欧元区留了些新希望。

      (作者系资深财经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