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锦秋
上周日晚证监会发布消息称,央行将协助通过多种形式给予“证金公司”流动性支持,有人认为 “证金公司+央行流动性”是“中国版”平准基金。笔者认为,这并非真正意义的平准基金,要推出平准基金还需长远谋划。
所谓平准基金,是指政府通过特定的机构以法定的方式建立的基金,通过对证券市场的逆向操作,来熨平股市非理性波动;显然,平准基金需要直接参与市场操作才能完成“平准”职责。而证金公司是为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提供转融资和转融券服务,本身并不直接参与市场买卖,即使市场暴跌,证金公司为了转融券业务或许少量在市场操作买入股票,但它的资金更多是为证券公司提供“炮弹”,证券公司可能将其用于自营、也可能借给投资者客户,因此“证金公司+央行流动性”难言平准基金。
此次21家证券公司联手出资1200亿元用于购买蓝筹ETF的托市举措,有点接近平准基金,这样操作是对路子的。之前一些投资者热追炒题材概念,这些股票已经不谈市盈率、市梦率,而改谈“市胆率”,人有多大胆、股有多高价,股票可连续几十个涨停,远远偏离内在价值,现在这些股票下跌,某种程度上属于价值回归;即使跌到现在,很多股票相对于底位仍然涨幅巨大,创业板平均市盈率仍有90多倍,风险仍待释放,若让托市资金来买进这些股票,显然是不合适的。另一方面,今年以来蓝筹股涨幅较小,投资价值凸显,因此证券公司出手护盘蓝筹股师出有名;而且由市场主体出资护盘,比公共资金护盘也更公平合理,其产生的市场风险也由证券公司承担,当然,这在某种程度也是券商在拯救自己。
另外,汇金以及社保基金,其实也可充当平准基金的角色,只是,汇金仅局限于投资重点金融企业,并不投资其他行业,且银行股等价格一般并没有大起大伏,汇金的“平准”功能难以得到有效发挥。而社保基金的股票投资,一般委托公募基金等投资机构,但由于基金治理制度缺陷,一些公募基金并没有显现出专业投资者水平,倒是让社保基金投资组合跟随概念热点随波逐流炒作;比如,按规定社保基金投资需要遵守“安全性”原则,但社保基金却早已参与到高风险的创业板等市场,包括一些“妖股”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也有社保基金身影,所以,社保基金对市场的“平准”功能也没有发挥。汇金和社保基金,还远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平准基金。
无论暴涨暴跌,对市场和投资者都有害,容易引发财富不公平再分配,因而,为了熨平股市的非理性波动,A股市场设立真正意义上的平准基金,也确实是需要考虑的选项。但要设立平准基金,需要解决的问题非常多,比如,资金从哪里来,由谁来操盘,平准基金以维护市场稳定为目的、是否也要兼顾盈利,怎样操作才不会过度干扰市场内在运行机制,如何防止平准基金利益输送,等等。这些问题绝非一时半会就能弄清楚,有的甚至需要长时间论证,因此,即便要设立平准基金,也不应是目前,不能仓促行事。
我国台湾地区设立的“国安基金”有些经验教训值得借鉴。“国安基金”2000年设立,设有专门的“基金管理委员会”,由11至l3名委员处理重大决策,主要功能就是干预股市,“国安基金”操作时本着来无影去无踪的原则,以期尽量减少对市场的冲击,投资标的主要是台湾50成分股,主要是权重股、绩优股。但“国安基金”逢低便入场,也造成投资者风险意识的减弱和依赖心理,影响和干扰了市场正常机制发挥作用。
借鉴台湾地区的经验教训,笔者认为,A股市场可以成立10000亿元左右的平准基金,钱由每年政府收取的股票交易印花税转入,连续累积5年;成立管理委员会,决定基金重大决策;每半年向公众公布运作报告,接受全社会监督。平准基金投资标的,必须是市盈率和市净率低于一定水平的个股,运作目的除了稳定市场外,尤须防范风险。平准基金在实施操作时,应该本着来无影、去无踪的原则,防止对市场和其他投资者造成干扰。当然,即使设立平准基金,投资者也要对平准基金抛股退出有心理准备,前段汇金减持银行股遭到非议,说明不少沪深股市投资人对此认识还很不足,任何投资者、包括汇金和平准基金,都有权利自主决策何时离场。
(作者系资深经济研究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