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新闻·市场
  • 4:新闻·财富管理
  • 5:新闻·公司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评论
  • 9:研究·宏观
  • 10:研究·市场
  • 11:专栏
  • 12:研究·市场
  • 13:股市行情
  • 14:市场数据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69:信息披露
  • 70:信息披露
  • 71:信息披露
  • 72:信息披露
  • 73:信息披露
  • 74:信息披露
  • 75:信息披露
  • 76:信息披露
  • 77:信息披露
  • 78:信息披露
  • 79:信息披露
  • 80:信息披露
  • 81:信息披露
  • 82:信息披露
  • 83:信息披露
  • 84:信息披露
  • 85:信息披露
  • 86:信息披露
  • 87:信息披露
  • 88:信息披露
  • 89:信息披露
  • 90:信息披露
  • 91:信息披露
  • 92:信息披露
  • 93:信息披露
  • 94:信息披露
  • 95:信息披露
  • 96:信息披露
  • 97:信息披露
  • 98:信息披露
  • 99:信息披露
  • 100:信息披露
  • 101:信息披露
  • 102:信息披露
  • 103:信息披露
  • 104:信息披露
  • 105:信息披露
  • 106:信息披露
  • 107:信息披露
  • 108:信息披露
  • 109:信息披露
  • 110:信息披露
  • 111:信息披露
  • 112:信息披露
  • 113:信息披露
  • 114:信息披露
  • 115:信息披露
  • 116:信息披露
  • 117:信息披露
  • 118:信息披露
  • 119:信息披露
  • 120:信息披露
  • 121:信息披露
  • 122:信息披露
  • 123:信息披露
  • 124:信息披露
  • 125:信息披露
  • 126:信息披露
  • 127:信息披露
  • 128:信息披露
  • 129:信息披露
  • 130:信息披露
  • 131:信息披露
  • 132:信息披露
  • 缓解流动性症结 “准平准基金”并非为市场上涨背书
  • 银河证券:
    市场抗风险能力增强 健康发展方向不变
  • 低通胀为宽松货币政策
    提供空间
  • 彩虹风雨后 牛市依旧在
  • 险资近期净买入股票及股票型基金逾千亿
  • 与黑洞抗衡
  •  
    2015年7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要闻
    缓解流动性症结 “准平准基金”并非为市场上涨背书
    银河证券:
    市场抗风险能力增强 健康发展方向不变
    低通胀为宽松货币政策
    提供空间
    彩虹风雨后 牛市依旧在
    险资近期净买入股票及股票型基金逾千亿
    与黑洞抗衡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险资近期净买入股票及股票型基金逾千亿
    2015-07-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卢晓平 ○编辑 潘圣韬

      

      险资在维护股票市场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昨天下午6点,来自中国保监会新闻通气会的信息显示,近一段时间,为维护股票市场稳定,抑制股票非理性下跌,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保险机构一直持续买入股票和股票型基金。无论是加仓的数量、还是加仓的速度,都显著高于股票市场在4000至5000多点时的水平。

      中国保监会资金运用监管部主任曾于瑾通报市场关注的数据:自股市大幅波动开始至7月8日,保险机构持续净买入股票和股票型基金,其中股票累计净买入574.2亿元,股票型基金累计净买入548.42亿元,合计净买入1122.62亿元。

      “昨日,我们重点监测的6家重点公司净买入股票和股票型基金合计就有151亿元,全行业的数据还会更大。”他说。

      据悉,这6家重点监测公司可运用资金规模均位居行情前列,占比近行业半数规模。

      逆势净认购,除了对市场有信心,最重要的是需要专业和理性。

      “近期的股票投资,充分体现了保险机构专业投资、理性投资的能力,价值投资的理念得到检验,扮演了一个专业投资机构应当担当的角色。”曾于瑾表示。

      7月8日保监会发布《中国保监会关于提高保险资金投资蓝筹股票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7月9日,保监会发布《中国保监会关于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参与融资融券债权收益权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

      “这两天,保监会连续发布政策,体现了保险业以及保险监管部门对我国宏观经济增长和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坚定信心。”曾于瑾表示。

      谈及保监会下一步是否还会有利好政策时,曾于瑾信心满满。他表示,对于未来或将面临的各种挑战,保监会还有许多政策储备。“不光是保监会,包括其他部门,在政策工具箱里面准备都很充足。”他说。

      此次会议还首次披露了关于险资两融的数据:目前8家险企参加试点业务总额为650亿元。而此前2014年试点期间,险资的两融业务规模为380亿元。今年规模增长明显。

      曾于瑾强调,未来一个时期,由于市场风险得到释放,保险业将进一步发挥保险长期资金的优势,加大投资力度,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保监会也将进一步加强有关部委的沟通协调,形成政策合力,共同应对各种风险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