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新闻·市场
  • 4:新闻·财富管理
  • 5:新闻·公司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评论
  • 9:研究·宏观
  • 10:研究·市场
  • 11:专栏
  • 12:研究·市场
  • 13:股市行情
  • 14:市场数据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69:信息披露
  • 70:信息披露
  • 71:信息披露
  • 72:信息披露
  • 73:信息披露
  • 74:信息披露
  • 75:信息披露
  • 76:信息披露
  • 77:信息披露
  • 78:信息披露
  • 79:信息披露
  • 80:信息披露
  • 81:信息披露
  • 82:信息披露
  • 83:信息披露
  • 84:信息披露
  • 85:信息披露
  • 86:信息披露
  • 87:信息披露
  • 88:信息披露
  • 89:信息披露
  • 90:信息披露
  • 91:信息披露
  • 92:信息披露
  • 93:信息披露
  • 94:信息披露
  • 95:信息披露
  • 96:信息披露
  • 97:信息披露
  • 98:信息披露
  • 99:信息披露
  • 100:信息披露
  • 101:信息披露
  • 102:信息披露
  • 103:信息披露
  • 104:信息披露
  • 105:信息披露
  • 106:信息披露
  • 107:信息披露
  • 108:信息披露
  • 109:信息披露
  • 110:信息披露
  • 111:信息披露
  • 112:信息披露
  • 113:信息披露
  • 114:信息披露
  • 115:信息披露
  • 116:信息披露
  • 117:信息披露
  • 118:信息披露
  • 119:信息披露
  • 120:信息披露
  • 121:信息披露
  • 122:信息披露
  • 123:信息披露
  • 124:信息披露
  • 125:信息披露
  • 126:信息披露
  • 127:信息披露
  • 128:信息披露
  • 129:信息披露
  • 130:信息披露
  • 131:信息披露
  • 132:信息披露
  • 驱散心霾 市场转圜
  • 多部委再接力稳定市场
  • 交易过户费下调
    本月13日组织测试
  •  
    2015年7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1版:封面 下一版
     
     
     
       | 1版:封面
    驱散心霾 市场转圜
    多部委再接力稳定市场
    交易过户费下调
    本月13日组织测试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驱散心霾 市场转圜
    2015-07-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报评论员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驱散心霾。流动性危机初解,市场转圜。

      牵动市场各方的A股救市之役昨日渡过关键的一天。困扰市场多日的流动性匮乏危机得到实质性改善,A股市场已经看到了从股灾转入企稳修复阶段的曙光。

      恢复市场流动性,就是扫除心霾、重树信心。这信心不仅是投资者对于资本市场走出危机的信心,更是市场各方对国家应对危机面对挑战的信心。在世界格局再平衡的关键节点,每一场危机都如同一块试金石,折射出这个民族在应对方面的智慧与勇气。

      展望前路,荆棘坎坷不可忽视。但信心在胸,一切险阻都只是等闲。

      

      流动性生机曙光初照

      从市场表现来看,本周展开的联合救市行动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之所以得出这个结论,并不在于昨日各大指数大幅上涨、绝大多数个股收涨,而在于困扰市场多时的首要症结:流动性匮乏已经得到实质性改善。

      尽管存在局部题材板块估值过高的现象,但本轮A股快速下跌绝非简单的估值回归,而是由流动性快速抽出所导致的市场信心溃散。个股连续无量跌停、上市公司大面积停牌,再加上一些不负责任的谣言推波助澜,恐惧的心霾一度笼罩市场,窒息着市场自发调整的可能性。此时,强大外力的及时出手驱散心霾已经势在必行。

      本周以来相关部委正全力以赴加入救市队伍中来,其一致性、协调性得到市场广泛赞赏。政策给力、弹药充沛、策略有效,手握一把好牌的“国家队”上演了一场好戏。其在周三有意识地通过二级市场买入、申购公募基金等手段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创业板成交大为改善,融资盘压力有序释放。

      昨日,各大指数集体低开,期指早盘走弱,面对不利开局,“国家队”多线出击,一面做多期指营造乐观氛围,一面打破中小市值个股大单封停的僵局,激活市场人气,取到了理想的效果。截至收盘,两市未停牌的个股没有一只跌停,全部都能充分换手成交。这意味着“国家队”的救市行动已经调动起社会资金进场抄底的热情。尽管随着停牌上市公司逐渐恢复交易,仍将有强制性卖盘进入市场,但新增资金和平仓盘已经进入此涨彼消的良性循环。

      流动性是金融市场的空气,缺失流动性的市场既无法发现价格,也让人看不到希望。本周以来的救市已经证明,解决市场流动性危机不仅具有战术上的积极意义,更能直接扭转投资者对资本市场未来预期,重新树立遭遇挫折的信心。着力改善流动性是有关方面未来继续维护市场稳定的关卡所在,需要持续关注一切新增变量并及时解决。

      

      环球同此凉热

      这场股灾,以及这场联合救市行动,必将被历史重重地书写。

      本周初,在联合救市行动逐渐展开而尚未取得明显成效的过程中,A股股灾引起了全球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以及剧烈的连锁反应。港股市场、在美股上市的中国概念股遭受波及。此后股灾的影响进一步传导,国际及国内大宗商品全线大跌。分析人士指出,这主要由于投资者判断中国作为几乎所有大宗商品的主要消费国,其需求将出现大幅减少。

      事实上,看空中国观点的骤起在宏观经济层面并无事实依据,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近日就表示,从近几个月主要指标的走势看,中国宏观调控政策和重大改革措施效果已初步显现,经济运行中出现了若干积极变化。无疑,中国股市断崖式的下跌已成为国际社会看空中国甚至一些人有意唱空中国的主要口实。

      随着过去两天救市行动在正确的方向取得进展,尤其是昨日市场转圜,周边金融市场的格局也为之一变。大宗商品从昨日下午起便集体反弹,更能反映国际资本态度的香港恒生指数则在昨日收涨3.7%。国际大行也纷纷加入唱多A股的行列。

      让我们拿起历史的望远镜,看看偶然性中的必然性。平心而论,A股作为中国实体经济的晴雨表,映射着当前经济“三期叠加”的基本面,尽管长期牛市逻辑充分,但基础仍有待不断夯实稳固。而在近期A股在场内场外快速加杠杆以及监管未能及时到位等因素的影响下快速走高,客观上存在大幅调整的合理性。但放在更加宏大的背景中,此次股灾又有其历史必然性。

      纵观二战以来的国际经济史不难发现,每当一个经济体在国际舞台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面临向更高阶段跨越的关键时刻,总会在金融市场中迎来一场“成年礼”。

      以日本为例,其在上世纪最后20年经历了股市泡沫的骤起骤灭。由于缺乏妥善的调控和应对,经历股市泡沫后的日本房地产价格连续14年下跌。曾经的“增长奇迹”及其20多年海外商业快速扩张宣告终结。

      只有经过“成年礼”这一关,政府的监管和调控能力得到锤炼,资本市场的厚度、稳度得到提升,国家才能在更加激烈的国际博弈中游刃有余。

      当前,以“一带一路”战略的快速推进、亚投行的成立为标志,中国正以越来越主动的姿态深刻参与世界政治经济再平衡,其结果将决定未来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国际社会格局。

      在这个重大历史节点上,中国资本市场已成为一个万众瞩目的角力场,中国需要,也必须赢得这场历史考验的胜利。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中国正走在赢得这场胜利的正确道路上。

      

      重拾牛途任重道远

      尽管在这场历史大考中已经看到了黎明的曙光,但资本市场中人必须意识到,化解前期积累的巨大风险,将市场导入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不会毕其功于一役。救市之路还需戒骄戒躁。

      应当注意到,尽管昨日市场中亮点颇多,但由于近六成上市公司已经停牌,市场本身的代表性并不充分。上市公司停牌虽然在账面上避免了投资者资产的缩水,但也将自身蕴含的“未爆弹”人为隔绝在市场之外,风险未能得到有效化解。如何有序化解这些公司复牌带来的新变化,避免对市场供需平衡造成冲击,将成为未来救市行动的关键。

      同时,市场在昨日快速走高,吸引了大量对反弹抱有信心的社会资金,如果短期内股价出现较大波动,可能对市场情绪造成较大挫伤。“国家队”仍需注意应对场内外各种突发因素的影响,呵护来之不易的乐观预期,夯实企稳基础,有序释放潜在风险、站稳“滩头”阵地,向纵深发展,直到取得全面胜利。

      中长期来看,尽管经历了一次发人深省的风险教育,但A股市场作为全球最大散户市场的特性仍未改变。一些投资者的非理性情绪甚至可能因误以为有“国家队”的信用背书而被放大。投资者需要牢记,“国家队”不是保险柜,救市也绝不是为了救指数。

      当我们看到国家队有序淡出的身影时,市场就是恢复自身肌能之日。投资者还需在大浪淘沙之后选择真正具有投资价值的标的,理性分享中国资本市场的光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