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宏
A股市场在过去的五周内,经历了一场令人印象深刻的急速调整。短期内的幅度、下跌速度、突然性和持续性都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所幸的是,在国家各部委的联手维稳下,股市于上周末露出了稳定迹象。
在市场趋于稳定之际,回望一下过去五周,给予基金投资管理和基民的启示有很多。
启示之一:投资基金亦分批操作,切忌集中投资。
在过去的几个星期里,大部分的基金持有人(基民)都经历了一场巨幅的利润回吐,手上的基金收益从“持续累计”——“加速累计”——“快速下跌”——“加速下跌”,至上周三收盘市场最低点,大部分投资人今年利润的80%以上都已经折损完毕。此后,利润收益率在最后两天经历了一场急速反弹。
这个过程,可以用数据来概括。据第三方统计,今年3月前成立的近1300只股票型和积极配置型基金中,年内收益率的最高点出现在6月12日,平均收益达到69.42%,年内收益率最低点在7月7日,平均收益率为12.4%。利润从最高点平均回吐了83%。
其中收益最高的100只股票型基金的收率曲线更加陡峭。一季度末,这批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51.3%。6月3日创业板最高点时,平均收益率达到惊人的155.5%,一周后,收益率拐头下降到153.6%。6月末,收益率书评下降到83.97%。7月3日,救市措施出台前,收益率下降到56%,7月7日年内最低点下降到39.14%,利润从最高点平均回吐75%。周末又出现了急剧反弹,但平均收益率尚未达到一季度末水平。
上述数据至少说明三点。其一,今年投资基金的选时难度极大,急涨后有急跌,急跌后又急涨,股票市场波动幅度均超历史水平。
其二、投资基金选时错误的代价很大。今年如果在高位的5~6月份申购基金,至今平均亏损比例预计20%以上。但若年初投资,迄今仍有机会获利15%~40%。
其三、投资的理性法则只有一条,分散分批。对于绝大多数没有选时可能的投资人而言,分散分批投资,是唯一的分散上述时间风险的方法。
启示之二:渠道营销亦关注强者,回避极端时点。
于相对有一定专业判断能力和传播能力的基金销售渠道而言,除了上述的启示外,还有三点经验值得特别记取。
首先,基金产品的推荐配置应明确组合方针,切记在高杠杆产品上暴露太多风险。今年以来,由于市场涨幅巨大,杠杆类产品的盈利效应极为巨大。但事实证明,本轮调整中,杠杆类产品的净值回撤更为“血腥”,从数倍收益到本金全无的案例并不鲜见,这个教训值得汲取。
其次,基金投资推荐上,绩优品种是值得关注的。从前述数据看,基金业绩较为出色的前一百家的平均业绩上升幅度,是平均水平的近3倍。但最高点业绩的回吐水平比平均水平要好5个百分点(不是绝对波动率,是相对波动率)。因此,从投资推荐角度看,业绩优秀的基金确实有更大概率获得超额收益。
其三,基金推荐宜回避极端时期。基金销售惯有“好卖时候收益差,不好卖的时候收益好”的规律。这一点,谁也无法否认和化解。但对于极端时期,谨慎提供投资建议,还是值得考虑的一个事情。如果投资者在今年行情最火爆的6月初投资,或是在最为冷淡的7月初斩仓,造成的风险和亏损,会让后续正常投资都很难逾越。
启示之三:基金投资应重点考虑流动性。
于最专业的投资群体,本轮调整最大的启示不在选股品种上,而在流动性管理上。如果说,今年前6月的市场行情给投资者最深刻的启示是一个“敢”字(即只要敢买、敢追高,就有更高收益)的话,那么最后一个月的投资启示就是一个“关”字。
当市场逆转时,市场大量股票不仅出现了巨大的持续跌幅,而且出现了巨大的流动性不足的情况。大量的前期优势品种被市场的层层抛单打出一个有一个跌停。重仓组合的调整大门事实上关闭,这种情况是今年以来最值得警醒的地方。
上述情况意味着,即便投资经理在调整期,对于后续风险暴露有了敏锐的判断,都并没有足够的机会调整组合。这种情况导致的消极后果,想必市场内的人都有深刻体会。由此,于场内投资群体而言,如何避免下一轮杠杆收缩时的流动性缺失,是个值得深思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