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新闻·市场
  • 4:新闻·财富管理
  • 5:新闻·公司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评论
  • 9:研究·宏观
  • 10:研究·市场
  • 11:数据·图表
  • 12:书评
  • 13:股市行情
  • 14:市场数据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69:信息披露
  • 70:信息披露
  • 71:信息披露
  • 72:信息披露
  • 73:信息披露
  • 74:信息披露
  • 75:信息披露
  • 76:信息披露
  • 77:信息披露
  • 78:信息披露
  • 79:信息披露
  • 80:信息披露
  • 81:信息披露
  • 82:信息披露
  • 83:信息披露
  • 84:信息披露
  • 打新资金回流债市 机构看好下半年债市行情
  • 上市银行中期业绩增速回落
  • 股市高收益标的“退场” 银行理财收益率破五
  • 捕捉多种轮动机会 景顺长城量化追求稳定超额收益
  • 四银行成为中期协会员
  • 英大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 长城资产重掌控制权
    合资寿险自解股权结构僵局
  •  
    2015年7月22日   按日期查找
    4版:新闻·财富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新闻·财富管理
    打新资金回流债市 机构看好下半年债市行情
    上市银行中期业绩增速回落
    股市高收益标的“退场” 银行理财收益率破五
    捕捉多种轮动机会 景顺长城量化追求稳定超额收益
    四银行成为中期协会员
    英大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长城资产重掌控制权
    合资寿险自解股权结构僵局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打新资金回流债市 机构看好下半年债市行情
    2015-07-22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王诚诚 ○编辑 于勇

      

      随着股市震荡加剧财富效应的减弱以及IPO暂停,机构资金正悄然回流债市。记者了解到,最近不少公募公司的打新基金正酝酿转型投资固收类产品,而主投债券产品的私募公司也开始受到更多资金关注。

      “资金最近回来买债券确实挺多的,而且这个趋势我看估计会持续一段时间。”沪上某主做债券投资的私募公司总经理告诉记者,随着股市震荡加大,越来越多的资金开始转向债券市场,其中包括需要转型的打新基金以及银行理财资金等。

      事实上,之前股市单边上涨行情,市场风险偏好有所提升,债券需求大幅减少。据测算,2014年末银行理财的资产配置中43.75%为债券及货币资产,26.56% 为现金和银行存款,20.91%为非标债权,6.24%为权益类资产。但随着2015年类固收产品崛起,银行理财资金大量配置能够提供7%-8%收益率的打新产品、机构化优先级、两融收益权等,导致债券需求下降。

      业内人士预计,市场打新基金整体规模大概在1.5-2万亿左右。打新基金定位是低风险产品,暂时不会考虑转型为股票型基金,再加上部分银行资产池产品从类固收产品转向债券市场,重新流入债市资金较为可观。

      “我估计下半年债券行业会不错。”上述私募老总预计,随着三季度市场风险偏好下降,宏观通胀维持低位,货币政策维持宽松,预计债市收益率将有所下行,债券投资应该有机会。

      上述观点也得到公募基金的认同。农银货币、农银7天理财基金经理助理魏丽指出,由于打新产品风险低收益高,相当于变相拉高了无风险利率。IPO 暂停后,打新资金将从股市撤离,无风险收益率也将大幅下降。

      “本次无风险利率下行与2014年信托刚兑打破后的无风险利率下行异曲同工,当时信托8%的高收益打破后,债券利率显著下行,而IPO 暂停也将带来本次的无风险利率和市场整体利率的下行。”

      华安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监贺涛预期,经历股票市场的大幅波动以及IPO暂停后,市场对无风险利率的定义将逐步下修,固收类资金将重新流向债券市场,债市有望维持小牛局面。

      谈及具体看好的债券品种及策略,大部分基金经理都认为信用债相对收益率已经处于利率债会更胜一筹,尤其看好中高等级城投债等品种。

      长信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监李小羽指出,地方债置换有利于改善地方政府融资能力,但会扩大利率债供给,因此相对利好城投债,利空利率债。对可转债一方面品种较少,另一方面估值较高,因此相对谨慎。受到股市调整影响,上市公司债资信状况有所恶化,因此基本面较差的品种需要重点规避。

      贺涛则表示,三季度将以债券为主要投资品种,以票息为主要的收益来源,通过杠杆和适当权益类的增强,争取为客户获得确定性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