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公司
  • 4:市场
  • 5:市场
  • 6:评论
  • 7:信息披露
  • 8:艺术资产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互动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私募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中铁二局控股股东遭立案调查
  • 二股东分仓隐退
    新日恒力三角关系浮现
  • 陕鼓动力转型:
    从生产到服务,从制造到智造
  • 宝钢集团现身常宝股份股东榜
  • 华测检测定增9.2亿建华东基地
  •  
    2015年7月27日   按日期查找
    3版: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 3版:公司
    中铁二局控股股东遭立案调查
    二股东分仓隐退
    新日恒力三角关系浮现
    陕鼓动力转型:
    从生产到服务,从制造到智造
    宝钢集团现身常宝股份股东榜
    华测检测定增9.2亿建华东基地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陕鼓动力转型:
    从生产到服务,从制造到智造
    2015-07-27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李兴彩 ○编辑 邱江

      

      四十七个春秋砥砺前行,五载资本路蓄势待发。站在中国智造的风口,陕鼓动力作为重大装备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开始谋求从生产到服务的转型、从制造到智造的升级。

      “我们在全力推进‘两个转变’战略(即:从单一产品制造商向能量转换领域系统解决方案商和系统服务商转变,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和资本运营转变),努力拓展延伸产业链,打造能量转换设备制造、工业服务、能源基础设施运营三大业务板块。”陕鼓动力总经理陈党民如此介绍公司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

      

      转型:从生产到服务

      绣岭温汤的骊山脚下,陕鼓动力默默地开拓着中国透平机械事业,从离心压缩机、轴流压缩机、能量回收透平装置(TRT)、离心鼓风机到通风机,公司五大类、八十多个系列近2000个规格的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冶金、空分、电力、城建、环保、制药和国防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领域。

      面对下游钢铁、石化产能过剩,持续需求疲软和公司毛利率下降,公司敏锐地意识到必须转型,早在2005年,公司就确立了“两个转变”战略,并瞄准市场构建了能量转换设备制造、工业服务、能源基础设施运营的“三大业务板块”。

      采访中,陕鼓动力总经理陈党民直言公司转型之迫切,“我们在全力推进‘两个转变’战略,努力拓展延伸产业链,打造能量转换设备制造、工业服务、能源基础设施运营三大业务板块。”

      怎么转型?陈党民表示:“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加强研发、提高核心制造能力,为此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并与科研院校、供应商等建立研发平台。据悉,从2007年到2014年,公司投入的研发费用达28.44亿元,占销售收入的8%。二是强化资源整合能力,公司大力开拓工业服务、提供透平全生命周期服务等业务、开拓能源基础设施运营产业、提供融资服务。公司已积极开拓产品售后市场及维护服务业务,并利用自身的能源运营及基础设施建设经验及优势开拓“智慧城市”业务。

      至于“有所不为”,陈党民表示,即“放弃非核心业务环节”。为此,陕鼓动力加强了内部生产制造和管理组织的资源整合和流程的优化、再造,“我们已经从11个车间整合成2个车间,年底就会进一步整合为1个车间。”

      

      升级:从制造到智造

      作为老三线企业,陕鼓动力担起了发展中国透平机械装备制造的重任。面对新的形势和需求,陕鼓动力已开始积极从制造迈向智造,一方面,大力开拓整机、关键零部件制造,为客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另一方面,积极实施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公司的“动力装备全生命周期智能设计制造及云服务项目”已入选近期工信部公示的2015年智能制造专项项目。

      对此,陈党民表示,作为一家为客户提供系统问题解决方案及系统服务的系统集成商和系统服务商,陕鼓动力建立了自己的“动力装备运行维护与健康管理智能云服务平台”,通过大数据挖掘及专业软件的应用提升在役设备的服务深度与广度,支持相应生态圈及产业价值链的共赢发展。

      公司副总经理陈余平告诉记者,公司的云服务平台着力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产品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包括备件管理,公司已经开发了完整的解决方案;二是关键、核心零部件制造的数控化,实现基于数字化编程的产品制造工艺;三是建立远程在线自动监控系统,做到自动检录机组运行情况,并据此为客户提供产品预测性维修方案。

      “课题项目能够入选,大家都很兴奋,国家对我们改善工艺软件支持力度很大啊。”陈余平掩饰不住的骄傲和喜悦,“具体力度?国家的支持达到项目经费的1/3,我们本次入选项目主要集中在第二方面,公司计划用3-5年实现全系列产品的设计程序化(标准化),最终目标是实现产品设计的参数化。”他同时透露公司后续还会继续智造升级,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软件升级,争取用3-5年时间实现机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和备件方案的销售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达到1/3。

      陈余平表示,公司与清华大学联合开发的第四代核电项目,已经进入工厂实验阶段,年内完成后有望构建新的利润增长点。

      

      改革:引进战略投资者

      “混改?我们早就做的事儿啊,上市之前我们就引入了联想控股、复星投资等资本。国企改革当口,我们也在积极谋划,围绕核心产业能力建设,从提升系统解决方案能力、全产业链能力建设方面推进兼并重组。”陈党民表示,“这也是陕鼓收购EKOL的初衷”。

      陈党民介绍说,EKOL在生物质发电、分布式能源市场有不错的业绩和技术积累,陕鼓动力将借收购EKOL完成四重布局。首先是基于流程工业服务,希望给客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其次是布局关键核心设备全产业链;第三为陕鼓动力增加新的产品和利润增长点,比如生物质发电领域;第四,这将成为陕鼓动力国际化开拓、研发的平台。

      “我们希望能引入一家战略投资者,最好是带有技术背景的,以带动相关产业和技术发展,但这个非常困难,我们已考察国内外多家公司,尚没有找到很合适的标的。”陈党民介绍,“我国工业流程普遍能耗比欧美高10-15个百分点,是日本的三倍,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陕鼓动力将通过技术整合,形成传统工业流程能效提升综合解决方案,助力节能减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