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新闻·市场
  • 4:新闻·财富管理
  • 5:新闻·公司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评论
  • 9:研究·宏观
  • 10:研究·市场
  • 11:数据·图表
  • 12:专栏
  • 13:股市行情
  • 14:市场数据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69:信息披露
  • 70:信息披露
  • 71:信息披露
  • 72:信息披露
  • 73:信息披露
  • 74:信息披露
  • 75:信息披露
  • 76:信息披露
  • 77:信息披露
  • 78:信息披露
  • 79:信息披露
  • 80:信息披露
  • 81:信息披露
  • 82:信息披露
  • 83:信息披露
  • 84:信息披露
  • 85:信息披露
  • 86:信息披露
  • 87:信息披露
  • 88:信息披露
  • 89:信息披露
  • 90:信息披露
  • 91:信息披露
  • 92:信息披露
  • 93:信息披露
  • 94:信息披露
  • 95:信息披露
  • 96:信息披露
  • 97:信息披露
  • 98:信息披露
  • 99:信息披露
  • 100:信息披露
  • 101:信息披露
  • 102:信息披露
  • 103:信息披露
  • 104:信息披露
  • 105:信息披露
  • 106:信息披露
  • 107:信息披露
  • 108:信息披露
  • 109:信息披露
  • 110:信息披露
  • 111:信息披露
  • 112:信息披露
  • 113:信息披露
  • 114:信息披露
  • 115:信息披露
  • 116:信息披露
  • 117:信息披露
  • 118:信息披露
  • 119:信息披露
  • 120:信息披露
  • 复苏尽显疲态:世界经济陷全局性困境
  • 有多少科研经费“打水漂”了?
  • 微软的蜕变之路
  • 拼存量:一线城市已成楼市转型最佳试验场
  • 拉加德清楚无误表达了三层意思
  •  
    2015年7月31日   按日期查找
    8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评论
    复苏尽显疲态:世界经济陷全局性困境
    有多少科研经费“打水漂”了?
    微软的蜕变之路
    拼存量:一线城市已成楼市转型最佳试验场
    拉加德清楚无误表达了三层意思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拼存量:一线城市已成楼市转型最佳试验场
    2015-07-31       来源:上海证券报      

      就像汽车市场主要盈利并非靠“卖车”,而是靠“保养”一样,我国房地产市场未来一定会转型到存量不动产服务上,而这一机会最先由龙头房企获得。由于一线城市最先进入存量时代,龙头房企+一线城市,正在构筑我国楼市转型的矩阵图。

      □李宇嘉

      

      尽管近期楼市政策面较为稳定,但各地市场却非常活跃。首先,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自2014年以来首次同比回升,楼市弱势企稳局面夯实;其次,弱势中大型房企业绩好于预期,截止6月,20家品牌房企销售目标完成率均值为41.5%,超过去年上半年,而恒大最高超五成,品牌房企中报业绩被看好;再次,龙头房企积极转型,恒大分拆资产新三板上市,将构建6大产业平台,万达发布包括金融、文化、电商和商业在内的等“新四大支柱”,碧桂园建立了一线城市事业部,万科转型积极并受险资连续增持。

      市场层面的变化,被资本市场敏感地捕捉到了,自7月中旬沪深两市行情回升以来,地产股连续两周跑赢大盘,特别是在一线城市和京津冀具有土地储备、开发和经营优势的龙头地产股,表现更抢眼。万科股价创下了2008年以来的新高,在销售业绩优势和转型的带动下,恒大股价逆市走高。上周,开放式偏股型基金仓位小幅上升,而龙头地产股成为基金加仓的重点标的。机构普遍认为,在龙头带领下,地产股仍将跑赢大盘。

      楼市供过于求、长周期下行,行业整体估值持续走低。目前,板块平均市净率(PB)降到1.8,而龙头万科和保利的PB分别只有1.4和1.5,隐含未来足够悲观的预期。但是,行业整体下行,使得在控制成本、差异化经营、满足市场需求等方面,不具有优势的中小房企开始彻底退出市场,这就为资源重组、龙头壮大带来了机会。据北京和上海产权交易所的数据统计,截至6月中旬,今年挂牌待转让房企及项目股权(及债权)累计达42宗,居各行业之首,其中有20家房企出售100%股权。

      与此同时,恒大、保利、万科等大型房企也在加速收购,这是未来房企获得楼市增量机会、获得存量土地开发溢价的主要途径。而这种机会明显偏向于资源、品牌和经营实力显著的龙头房企,楼市弱势与强者恒强并存成为常态。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统计,今年上半年,20家品牌房企平均销售额335亿,而100家品牌房企中销售额低于100亿的有68家,排名第一位的万科地产上半年业绩是排在第100位的阳光100的37倍多。“强者恒强”趋势明显,这与楼市走弱并不冲突,相反却给了龙头壮大的难得机会。

      同时,今年以来,一线城市楼市行情火爆,而东北等从前的工业经济中心,由于人口老龄化、资本外流及产业拖累,楼市供应过剩难题积重难返。这凸显了未来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人口、资源和资金依旧会向一线城市集聚,楼市溢价最大的增量开发项目将仍旧集中在一线城市的局面。这就是为什么,长期深耕三四线城市、具有超级大盘操作优势的龙头——碧桂园,近期也要回归一线城市的理由了。

      2013年以来,因资本市场低迷,行业估值持续走低,这与龙头房企的盈利能力和利润水平不匹配。于是,管理层频繁回购、险资纷纷增持龙头地产股。2013年底,安邦和生命人寿竞相举牌金地集团;2014年,安邦保险增持金融街,并成为后者的第二大股东;2015年4月,平安成为碧桂园第二大股东;近期,前海人寿两次增持万科。

      龙头房企被险资增持有几大理由:除了前面提到的楼市“强者恒强”的逻辑,还因为龙头在一线城市布局优质物业多,因而是险资等长线资金追求稳健收益、平衡资产组合的选择。而险资增持,对于房企来说,不仅获得了长线发展的资金,改变企业过去“跑马圈地”、看中地价升值的短期行为;另一方面,险资看重长期收益也在倒逼房企加快转型步伐。

      房地产下游,一直被认为是房企转型的“蓝海”。经过15年的高速市场化发展,我国已积累了220多亿平方米的存量商品住房,为现有存量住户提供增量服务(如物业管理、社区养老、社区金融等O2O),将成为未来房企盈利主体。遗憾的是,尽管近年来不少房企都在探索,但尚未见到较为可靠的盈利模式和现金流贡献。各方因此对龙头房企率先转型给予了厚望。

      作为商业地产领域的龙头老大,万达持有2500万平方米的商业面积、数百万商家和上千万的万达客户,这是其他地产商不具备的“沉睡资源”。借助于万达掌握的信息和数据,向这些客户推送小额和消费贷款、理财产品、旅游产品、影视文化消费品等,将成为万达未来的增长点和盈利点,轻资产转型正渐行渐近。近期,万达高调宣传其新四大支柱,并为转型在短短半年时间内砸下170多亿元。

      同样,物业管理、垃圾处理、社区教育等等公共配套,也是目前存量社区亟待解决的几大顽疾,也是业主需求的“痛点”和未来房企可观的盈利增长点。近期,万科董事会通过了《关于物业服务市场化发展及建立事业合伙人机制的议案》,万科物业不仅将市场化输出、物业版块也将分拆上市,并通过合伙人的机制做大做强;同时,万科将大力发展微生物技术,探索污水处理和“垃圾围城”下的盈利机会。另外,万科从物业管理入手,延伸到社区教育、社区医疗等社区服务,未来也将以版块的形式独立和分拆上市。

      就像汽车市场主要盈利并非“卖车”,而是“保养”一样,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未来一定会转型到存量不动产服务上,而这一机会无疑也将最先由龙头房企获得。由于一线城市最先进入存量时代,居民家庭收入水平和需求现实也支持转型探索,因而将成为房企转型的最佳试验场。由此看来,不管是新增开发的市场机会,还是房地产行业和企业的转型,龙头房企加一线城市,正在构筑我国楼市转型的矩阵图。

      (作者系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