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新闻·市场
  • 4:新闻·财富管理
  • 5:新闻·公司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评论
  • 9:研究·宏观
  • 10:研究·市场
  • 11:数据·图表
  • 12:专栏
  • 13:股市行情
  • 14:市场数据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69:信息披露
  • 70:信息披露
  • 71:信息披露
  • 72:信息披露
  • 73:信息披露
  • 74:信息披露
  • 75:信息披露
  • 76:信息披露
  • 77:信息披露
  • 78:信息披露
  • 79:信息披露
  • 80:信息披露
  • 81:信息披露
  • 82:信息披露
  • 83:信息披露
  • 84:信息披露
  • 85:信息披露
  • 86:信息披露
  • 87:信息披露
  • 88:信息披露
  • 89:信息披露
  • 90:信息披露
  • 91:信息披露
  • 92:信息披露
  • 93:信息披露
  • 94:信息披露
  • 95:信息披露
  • 96:信息披露
  • 97:信息披露
  • 98:信息披露
  • 99:信息披露
  • 100:信息披露
  • 101:信息披露
  • 102:信息披露
  • 103:信息披露
  • 104:信息披露
  • 105:信息披露
  • 106:信息披露
  • 107:信息披露
  • 108:信息披露
  • 109:信息披露
  • 110:信息披露
  • 111:信息披露
  • 112:信息披露
  • 113:信息披露
  • 114:信息披露
  • 115:信息披露
  • 116:信息披露
  • 117:信息披露
  • 118:信息披露
  • 119:信息披露
  • 120:信息披露
  • 大额存单发行主体扩至102家
  • 银策100指数正式发布
  • 三银联大数据指数即将发布
  • 理工学霸
    玩转量化投资
  •  
    2015年7月31日   按日期查找
    4版:新闻·财富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新闻·财富管理
    大额存单发行主体扩至102家
    银策100指数正式发布
    三银联大数据指数即将发布
    理工学霸
    玩转量化投资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理工学霸
    玩转量化投资
    2015-07-31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王诚诚 ○编辑 长弓

      

      上世纪80年代,当西蒙斯在美国长岛西岸一个孤独的小镇建立自己的对冲基金时,很少有人料到这会是一家具有颠覆性的公司。

      二十年后过去了,他创造了自己都想象不到的财富。宽客,这一美国投资界曾经的二等公民,也在不觉间成为可以呼风唤雨的金融大咖的代号。

      如今,在大洋彼岸的中国,一群具有理工科背景的精英学霸也在默默地做着类似的事情。他们充满朝气、信奉科学、善于把枯燥的理论变成金融模型,并转化成投资成果。

      对学霸们来说,那些或曲折惊人、或平淡无奇的收益曲线的背后,是一个个寻找财富密码、投资圣杯的故事。但对于年轻的中国资本市场,或许意味着一场投资文化的启蒙、理性主义的觉醒……

      

      “量化投资是一种信仰”

      1987年出生的陈志凌,算是朱雀投资量化投资部不折不扣的元老。2010年,股指期货推出伊始加入公司至今,在量化领域的浸淫时间堪比市场上的很多前辈。

      高大俊朗的陈志凌温文尔雅,初次见面很难把他和“枯燥无味”的理工男联系起来。可一张口就呈现出的思维缜密、逻辑清晰的特质,又在时刻提醒你他的专业背景。

      2009年上海交大机械专业本科毕业,如今交大高金金融MBA在读,他就是传说中成功转型的理工学霸。

      谈及如何与量化投资结缘,陈志凌颇为感慨。从小就对投资有兴趣的他,在大学期间就开始股票投资。2007-2008年的那轮牛熊市,让他深感传统投研方法的无力。

      陈志凌发觉,传统的选股方法在择时、规避系统风险方面几乎是失效的。这时候,他开始阅读一些国外的投资书籍。也是从这个时候起,他接触到了最初的交易模型。

      “可能是学机械出身吧,对于建立一套科学的入场、出场时机,具有止盈、止损标准的系统特别着迷。这种量化的方法可以借助计算机回溯历史有效性,测试是否适用于极端性行情,我觉得特别可靠。”

      这就是典型的理工男思维特征:有数据支撑、统计可以证明。此外,还有理性主义的科学素养。用陈志凌的话说,那就是信仰。

      “我比较相信科学,认为理论可以解决绝大多数问题。而量化投资实际上就是运用计量、统计的方法,找到市场的被扭曲的定价。然后我们要做的就是执行操作,等待价格回归。”

      靠着这股信念和简单的模型,陈志凌在2009-2010年获得了不小的收益。当时的他在一家做美股日内高频交易的公司做毕业实习。每天黑白颠倒的看盘交易,陈志凌的量化梦就此开启。

      时光斗转星移,如今的陈志凌已经是朱雀投资量化投资部的副总经理兼合伙人,所在部门成员9人,悉数国内外名校毕业,其中不乏哥伦比亚、麻省理工、纽约大学等常春藤名校高材生。

      “我觉得量化投资特别像一个特种部队,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组合起来就会战斗力超强。”陈志凌告诉记者,同事中有人负责交易后台、投资绩效监测,其余大部分进行策略研究。

      这些策略研究员们,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研发各种交易策略,跑程序,然后进行历史回溯、实盘操作。“有时候为了完善一项指标,需要跑一千多个数据。”最终为的就是在回撤最小的情况下,获得最大收益。

      “我们就是把传统研究员用于调研公司的时间,用在研究量化模型上。”陈志凌说,这些基于财务、技术等的量化指标,最怕的就是同质化。过多人使用后就会钝化,造成业绩下滑,所以无时无刻都需要跟进市场的最新变化,改进交易模型。

      在今年6月份的股灾中,朱雀量化团队成绩卓著——不但有效控制住了回撤,还帮客户赚了钱。

      数据显示,6月15日以来,朱雀量化产品平均上涨2.22%,而同期市场下跌幅度在30%以上。“这是因为我们产品策略已经剥离了市场波动风险,赚的是个股超额收益的钱。”

      

      高频交易:毫秒之争

      采访李骧的那个周五,市场刚刚经历了一波反弹后的跳水,他颇为担忧地对记者说,“周一很关键。”

      对于一个市场上高频量化投资者,李骧的交易是以分钟,甚至以秒计算的。市场每时每刻的量价变化,对于一个敏感的交易员来说,都意味着无法言传的微言大义。

      在此之前,李骧的交易直觉准确地向他发出了市场可能进入顶部的信号。虽然他据此成功回避了风险,但却没有利用做空赚钱。“那会让我良心不安,毕竟身边的亲朋好友的仓位都很高……更何况利用短暂的反弹我也能够赚到钱。”他淡淡地说。

      这位颇有爱国情怀的80后,是中科大高材生,美国名校海归,目前与朋友合伙开了一家高频交易对冲基金——上海高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不起眼的写字楼中,他和合作伙伴创造着惊人的收益——过去三年管理总账户的年化收益高达200%,最大回撤不超过15%。

      “我经常因为不愿意接别人的钱而得罪人。”这话李骧说过不止一遍。这不光是因为他只想操作和交易策略相称的资金规模,也希望通过高收益提成赚取回报,而非管理费。

      高频交易——这个将交易时间无限切割,通过程序化交易的策略在国内还只是刚起步,最初也可以追溯到量化鼻祖西蒙斯。

      众所周知,西蒙斯的大奖章基金数十年保持优秀的业绩,即便在股灾级别的风险时刻也没受到多大创伤。高频就是这只基金运用的策略之一。

      在西蒙斯看来,自己预测明日或数小时之内的走势的能力要远远强于预测一周或两周。从统计的角度看,胜率更高显然就是值得尝试的策略。在当今的美国,高频已经成为常规的量化策略。对冲基金的比拼已经进入微妙、毫秒级。不过在国内还是方兴未艾。

      与陈志凌的经历相似,从某种程度上说,李骧也是被安排走上高频交易的道路的。

      “我清楚地记得我是在2007年10月31日买入的人生第一支股票,那天我亏了钱。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后来在《巴伦周刊》看到它的封面文章——《牛市已去》。我进入股市那天牛市刚好结束了……”

      此外,在美国布朗大学深造期间,一位工程学院教授的经历也深深地影响了他。“当时有个叫作crocs的公司,价格在35块左右,我们在课堂上案例分析的结论是这只股票价格被低估,教授告诉我们可以建仓。最后的结局是这只股票跌到不到2美金……”

      生不逢时的入场时机让李骧意识到,传统的基于基本面的投研方法有着先天不足。从此,李骧逐渐放弃了传统方法,转身高频交易。

      刚走上这条路,李骧也交了不少学费。“2007年-2008年初那段时间也常常亏钱。”不过悟性和韧性都极高的他,交易系统、技能都日益完备,2008年的熊市中竟也少有盈利。

      2008年回国后,李骧先是在北京漂了一段日子给别人打工,后来有了基础便来到上海与人合伙开了自己的对冲基金公司。

      事实上,李骧只是中国科技大学的一个典型代表。华尔街著名量化三剑客,都是从中科大毕业。在这所以理工科见长的院校,有着太多理工男转身金融大咖的案例。

      “如果你战胜不了自己的情绪,那就去做量化吧。”这是李骧的同学马涛(化名)的口头禅。作为目前排名前五的券商子公司量化投资部骨干,他经常在自己的朋友圈子里普及着量化对冲投资最基本的常识。

      在他看来,国内即便是高端学术圈子里,也充斥着对投资错误的理解,“追涨杀跌”、“一夜暴富”的心态极为普遍。

      

      量化模式颠覆传统投研

      事实上,无论是陈志凌专注的统计模型,还是李骧热衷的高频交易,都是在美国十分普遍的量化策略之一。从基本面投资到量化投资的演变,在美国已经进行了几十年。其变化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

      “投资从其演变方式看可以分成几类:在金字塔最上面的是“买入持有”策略,这种投资最简单,就是做公司股东,几百年前就有了。此后,上市公司数据不断更新,投资这根据季报、年报预报中数据的变化,变动持仓,持有期会缩短到三个月或六个月,最典型的像巴菲特的自传《滚雪球》中所说,会看公告的脚注,发现别人没有注意到的信息。”

      清华大学深圳分校林建武教授告诉记者,再后来,信息越来越多,交易速度越来越快,交易所发布的行情开始以微妙、纳秒计算,统计、高频、量化交易程序应运而生,投资风格更为多样性。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有一碗大小不一的豆子,基本面投资就相当于给你一双筷子,去拣最大的豆子,而量化就是给你一个筛子,能够拣出比较大的和比较小的豆子。”林建武说。

      筛豆子是个系统性工程。量化投资为投资界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还颠覆了传统的投研模式。

      “我们就像一支球队或课题攻关小组,打得是团体战。”在主张多策略交易的富善投资总经理兼投资总监林成栋的理解中,量化基金已经进入去个人光环崇尚系统工程的工业化时代,比拼的是投研实力、系统研发、风险控制和团队作战能力。

      自比为“队长兼教练”的他,最重要的就是把这些年轻、富有激情活力的“学霸们”组织到一起从事一项具有挑战的系统工程。

      据介绍,富善投资目前有15个投研,多数是清华、交大、复旦、华中科技大学等名校工科出身。其中包括了两个物理学博士、一个化学博士、数个数学、计算机、和自动化专业的人才。

      学霸们的光辉履历还不止于此:富善团队中有两个得过全国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还有一个在加州理工读博士期间发表13篇SCI论文毕业。要知道,一般学校要求发表一篇就可以毕业了。

      林成栋介绍,他凝聚挖掘的都是这种理工科背景的研究人才,原因是这些人逻辑思维清晰、数据挖掘和统计能力、建模能力强。进入金融界经过培训和实战,就可以很快把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化成金融建模能力,然后转化成投资成果。

      “这个非常有意义,这就是一个量化投资公司的典型模式。在华尔街,有很多这种优秀中国人才一战成名。”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国内衍生工具的发展,以及国民理财意识的提高,就像前文李骧留学之后的选择,很多海外深造过的高材生毕业后都回国发展。

      “相对国外市场被充分挖掘的阿尔法,国内市场显然还是一片处女地。”李骧认为,随着个股期权等衍生品的推出,未来量化的发展空间还很大。这也是为何他不愿意与前辈一样,留在美国,进入华尔街的原因。

      富善股票量化部高级研究员刘连池显然也有类似想法。上海交大化学本科、硕士,博士是交大和加州理工联合培养的他,读博期间发表13篇SCI论文,有机会留在美国搞学术当教授。因为看好国内发展机会,刘毕业后先是在外企做数据统计,此后被林成栋引进富善做股票量化研究。

      “这两年在我这里表现不错,年底会成为公司合伙人,类似这样的转型人才富善还有不少。”林成栋说,理工科毕业后转行金融在国内蔚为潮流。一方面是因为国内广阔的发展空间,另外量化背景的人才也有得天独厚的背景。

      为了招揽、吸引国内外的一流的人才,朱雀、富善等公司都推出了合伙人文化。

      不容忽视的是,在改变传统投研理念、组织方式的同时,量化也给国内广阔的理财市场,带来耳目一新的变化。

      尤其是在当下股市行情波动率极高的背景下,量化投资,尤其是加入对冲机制、能剥离市场风险、较好控制回撤的产品,成为机构日益追捧的对象。

      据了解,目前朱雀的量化产品采用多策略模式量化对冲产品,今年以来量化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约为25%,最大回撤不超过3%。而坚持绝对回报理念的富善投资,旗下的多款产品也在几次“黑天鹅”事件中逆势新高,其中优享系列产品在6月股市大跌中表现出良好的抗跌性,上半年产品平均收益在15%左右,最大回撤不超过1%。

      市场人士均表示,随着机构、高净值客户资产配置理念的成熟,尤其在几次市场风险教育之后,量化投资辅以对冲理念所带来的全新投资方法,会给整个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和历史上所有革命性变化一样,宽客登上投资界塔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壮举。但可以肯定的是,这股新势力正在暗流涌动。

      ■名词解释

      宽 客

      宽客是Quant 的音译,意即金融工程师,他们是现代金融市场的基础——金融衍生品的创造者。1991年国际金融工程师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Financial Engineers)的成立,既代表着金融工程学的正式问世,也代表着金融工程师这一特殊的群体已为社会所公认。由于金融工程要广泛涉及公司财务、证券投资、外汇交易、金融衍生品交易等许多领域,要求金融工程师必须具备与其所承担的金融工程职责相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