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市场
  • 4:公司
  • 5:互动
  • 6:研究·宏观
  • 7:信息披露
  • 8:艺术资产
  • 9:股市行情
  • 10:市场数据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69:信息披露
  • 70:信息披露
  • 71:信息披露
  • 72:信息披露
  • 73:信息披露
  • 74:信息披露
  • 75:信息披露
  • 76:信息披露
  • 77:信息披露
  • 78:信息披露
  • 79:信息披露
  • 80:信息披露
  • 81:信息披露
  • 82:信息披露
  • 83:信息披露
  • 84:信息披露
  • 85:信息披露
  • 86:信息披露
  • 87:信息披露
  • 88:信息披露
  • 89:信息披露
  • 90:信息披露
  • 91:信息披露
  • 92:信息披露
  • 7月行情缩量收官
    自我修复中寻找新平衡
  • 期指延续大幅贴水势头
  • 超额供给预期打压信心
    国债期货反弹戛然而止
  • 商业车险改革试点
    首月运行平稳
  • 昨国内大宗商品近全线收跌
  • 上海自贸区大宗商品现货市场起航
  •  
    2015年8月1日   按日期查找
    3版: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3版:市场
    7月行情缩量收官
    自我修复中寻找新平衡
    期指延续大幅贴水势头
    超额供给预期打压信心
    国债期货反弹戛然而止
    商业车险改革试点
    首月运行平稳
    昨国内大宗商品近全线收跌
    上海自贸区大宗商品现货市场起航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上海自贸区大宗商品现货市场起航
    2015-08-01       来源:上海证券报      

    独具连接境内境外、统筹在岸离岸的跨境资源配置功能

      ⊙记者 宋薇萍 实习生 金嘉捷 ○编辑 邱江

      

      在各地对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清理整顿升级之际,上海自贸区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却迎来发展良机。

      7月31日,上海自贸区两大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平台——上海有色网金属交易中心、上海钢联金属矿产国际交易中心同时启动,境内和境外交易商可同场交易。随着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两个产品大类的交易品种分别在两大平台上线运作,标志着按照新制度、新规则筹建的自贸区大宗商品现货市场正式启动运营。

      这是上海自贸区面向国际的大宗商品现货市场迈出探索国际资源配置的重要一步,有助于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并提升中国大宗商品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

      上证报记者获悉,包括上述2家市场在内,目前上海自贸区已有10家大宗商品现货市场通过评审。未来上海自贸区将继续深化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建设,推动符合条件的市场发起人新设市场。

      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王辛翎表示,上海自贸区将争取有关部门支持解决市场业务运作中的配套政策,推动市场逐步扩大业务范围;同时推动市场交易模式创新,并适时探索推动期现联动试点。

      与交易市场同步,上海清算所针对区内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制定的基于自由贸易账户(FT)体系建立的清算系统上线运行。同时,由宝钢旗下欧冶金融、自贸联发等共同组建的第三方仓单公示机构自贸大宗(上海)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也正式成立,其运营的第三方仓单公示平台上线运作。

      与国内一般的现货市场不同,自贸区大宗商品现货市场具有鲜明的国际化特征。昨日在大宗商品现货市场启动仪式上,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王辛翎就“国际化”进行了详述。他指出,自贸区大宗商品现货市场依托上海自贸区保税区域连接境内境外、统筹在岸离岸的跨境资源配置特色,运用自贸区投资、贸易、金融、事中事后监管等制度创新成果,在整体设计上遵循国际通行规则,致力于搭建国际和国内交易者共同参与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逐步形成中国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话语权和定价权。

      其中,国际化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交易标的国际化。交易标的为保税或未完税的大宗商品实物,以及以此为标的的仓单、提单等货权凭证;二是交易参与方国际化。交易参与方包括国内和国际交易商,通过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实现跨境交易和清结算;三是交易价格国际化。交易价格为不含关税和增值税的“净价”,采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外币可用于履约担保。

      此外,自贸区大宗商品现货市场还具有“三位一体”的制度创新特征。根据《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现货市场交易管理规则(试行)》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现货市场交易管理规定》中的相关规定,自贸区大宗商品现货市场已建立起“交易、托管、清算、仓储”四分开的制度安排;同时,针对资金、仓单两个核心环节,引入第三方清算和第三方仓单公示两个“第三方”,建立社会化治理机制。此外,自贸区大宗商品市场还建立了“3+1”信息比对机制,实现资金、货物信息一致。

      两大平台上线首日即受到业界广泛关注。记者昨日在现场的电子屏上看到,启动仪式还不到10分钟,电子牌已显示两大平台共实现仓单交易858.58万元。

      目前,上海有色网金属交易中心首批交易产品为铜、镍、锌、铝、锡、铅、锰、银、铟、硅等基本金属和小金属,未来将逐渐扩展到铜杆、漆包线、氧化锌等其他金属和金属制品。上海钢联金属矿产国际交易中心首批交易产品为冷轧板、螺纹钢、棒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