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金苹苹
尽管总体资金余额排名仍稳居第一的宝座,但在宽松流动性持续的背景下,银行理财产品风光无限的好日子似乎正在慢慢走向终结。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和收益率均呈现出下滑趋势,此前颇受投资者欢迎的超短期理财产品的发行量也开始大幅下滑。市场人士分析称,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趋近尾声,原有市场体系内产生的银行理财也面临转型和升级。
股市吸金效应致发行回落
根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2015年上半年总计有179家商业银行共发行31056款理财产品,环比减少0.83 %,同比增长4.06%。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总量虽然小幅回落,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幅度下滑明显,同比增速下滑29.39个百分点。从具体产品分类看,2015年上半年,短期一个月以内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量只占总发行量的2.21%,同比下降59.33%,环比下降54.2% 。
事实上,从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和预期收益来看,2014年以来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增速明显放缓,平均预期收益率也呈下跌趋势,而2015年上半年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同比仅增长了4.06% ,平均预期收益更是面临跌破5%。从发型银行来看,出现明显分化,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开始减少封闭式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则不断提高封闭式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银率网分析师认为,导致两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大原因。
其一,由投资渠道更加多样化所致。2014年以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加速发展和股市行情的向好,普通投资者的投资渠道被拓宽,除了股市的吸金效应,众多兼具高收益和流动性的产品涌向市场,和银行理财产品形成直接竞争。银率网分析师认为,资本市场的变革正在悄然进行,越来越多的创新产品进入市场,供投资者选择的空间变大,银行理财产品的吸引力有所下降。
其二,宽松货币政策影响。2015年上半年,央行的货币政策比较宽松,一共进行了三次降准和三次降息,并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连续进行了24次逆回购操作,未进行正回购。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方面为市场注入了比较充裕的流动性,另一方面也使一些资产的收益水平下降,非结构性银行理财产品、货币基金等偏稳健投资产品的收益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整体上呈现出下跌趋势。
其三,改革逐渐深化。2015年以来,顶层设计层面,从存款保险制度、大额存单的推出,到拟取消存贷比草案的通过,利率市场化改革已渐趋尾声,这也使得在原有制度体系内诞生的封闭式银行理财产品必须进行转型和升级。从银行层面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身负引领改革的使命,必须先行,部分银行从去年开始,在理财产品转型上逐步加快了脚步,比如工商银行、民生银行等,都加大了开放式理财产品的发行力度,正是这种转变造成上半年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的减少。
收益率临近“破五”拐点
2015年上半年人民币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稳中有跌,5月份开始下跌幅度变大,6月的年中效应不再,平均预期收益率面临“破5”拐点。
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人民币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在2015年前4个月相对平稳,5月份开始出现大幅下跌,6月底更是面临“破5”的风险,银行理财收益的年中效应不在。
事实上,2015年上半年刚结束,7月上旬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终于跌破5%的关口。有市场人士分析指出,股市财富效应减弱引发的理财需求激增,将会导致理财收益率可能继续出现大幅下调,并可能降低资产端的预期回报率。某股份制商业银行产品经理向记者指出,“鉴于风险控制因素的考量,银行目前对于理财资金入市已经非常谨慎,未来通过券商、信托等渠道入市的资金量将会有所减少,也因此会导致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下降,这也是导致上周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破5’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在银率网分析师眼中,一方面央行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市场提供了比较充裕的流动性,另一方面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提速,人民币理财渠道不断拓宽,从投资者角度来说银行理财产品吸引力有所下降,从银行角度来说要加速进行封闭式理财产品向更趋专业化的资管业务转型,比拼收益的粗放式发展模式逐渐褪色。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外币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从2014年二季度开始,整体上呈下跌趋势,2015年上半年更是在低位呈小幅震荡走势。
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外币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在今年上半年表现疲软,平均预期收益率在2%上下小幅波动。其中,平均预期收益一直表现比较抢眼的澳元理财产品,在1月份跌破4%之后,近半年来收益一直在3%到4%之间震荡。其他外币理财产品也同样处于低位震荡,只有美元理财产品在5月份表现相对强势,回归2%平台。
分析其中的原因可以发现,外币理财产品由于与基础货币的汇率表现挂钩,因此收益率情况出现变化也在情理之中。受到美联储或将在今年9月加息的影响,以及大宗商品持续疲弱的表现,此前不受青睐的美元理财收益率正随着美元的走强一起回暖,而商品货币澳元不仅未来兑美元的汇率受到影响,因为商品的熊市也导致其在银行理财市场上表现欠佳。
弱势持续 净值化产品或渐成主流
展望下半年的银行理财市场,业内人士分析称,在流动性保持宽松的大环境下,银行理财从收益率表现上将难有上佳表现,其弱势状态或将延续。
普益财富最新发布的研报称,从近期的宏观经济数据来看,PMI和IP均有小幅改善,经济增长初步显露出企稳迹象。该研报预计,下半年监管层将继续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以促进经济复苏的势头。同时,上半年的3次降准降息迫使理财产品的收益持续下滑,而下半年由于经济增长已有企稳迹象,因此继续降息的可能性偏小,但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理财产品收益率很难出现上扬,但短期的向上波动则是可能出现的。
另一方面,虽然大额存单已经推出,且其利率偏低,现阶段与理财产品相比缺乏竞争力,但不排除下半年有调整的可能性。如果其利率提升至一定程度,将极大地冲击理财市场。普益财富研究员魏骥遥指出,从最新数据来看,截至6月25日,6月投资期限在1个月以下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仅为2.79%,收益率已经处于一个极低的水平了。“同时,今年下半年,作为完成利率市场化的标志性一步,存款利率上限的放开也是大概率事件,届时,存款也将对理财产品市场形成极大冲击,尤其是保本类理财产品。因此我们预计,下半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仍将保持下降趋势。”
从发行量来看,2015年上半年的预期收益类产品发行量呈现小幅波动的趋势,预计下半年将维持这种趋势不变。而在预期收益类产品收益率降低之时,净值型产品将更受欢迎,发行量将继续增多。在投资者投资理念日益成熟的时候,拥有更强的流动性以及更加的公开透明的净值型产品相比传统理财产品而言将更加的有竞争力。另外,在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中,由于中长期限的理财产品在收益率上面没有明显的优势,因此投资者将更加偏爱流动性更强的短期理财产品(不包括“1个月以下”期限理财产品,主要指“1-2个月”以及“3-6个月”),因此较短期限的银行理财产品仍然将是下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的主要期限类型。
而从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看,市场人士均认为,居民的财产配置将由此前的超配房地产市场向股票市场转移。尽管当前股市遭遇深度调整和震荡,但从长远看,未来股票资产的配置比重仍有望提升。
首先,房地产下行的拐点已现。短期来看,房地产库存高居不下,高库存降低了开发商投资意愿。从中长期来看,二三十岁人口比重从2015 年开始拐点向下,预示着未来房地产的需求将逐步放缓;其次,金融体系改革,整治非标资产,意味着债务风险将被有序打破,信托等理财产品的吸引力也开始下降,金融体系从间接融资转向直接融资。此前,随着改革深化、经济转型、沪港通启动等积极利好带动股票市场的上涨,股票资产已经开始吸引资金进场,未来这一趋势也仍将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