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市场
  • 7:评论
  • 8:艺术资产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特别报道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互动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研究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证监会:抓紧完善程序化交易监管规则
  • 被禁的34个账户究竟做了啥
  • 5只“定制”基金相继成立 证金公司2000亿
    “子弹”就绪
  •  
    2015年8月3日   按日期查找
    1版:封面 下一版
     
     
     
       | 1版:封面
    证监会:抓紧完善程序化交易监管规则
    被禁的34个账户究竟做了啥
    5只“定制”基金相继成立 证金公司2000亿
    “子弹”就绪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被禁的34个账户究竟做了啥
    2015-08-0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一是当日累计撤单量占比过高,某账户一日累计申报卖出近1.6万笔,金额超过15亿元,申报后的撤单率高达99.18%。

      二是涉嫌日内短线操纵行为,影响个股交易量及价格,诱导投资者买卖,以趁机高价卖出或低价买入股票。

      ⊙记者 赵一蕙

      

      救市不易,巩固更艰。经历了前期的股市流动性坍塌,当前正值修复期。不仅是“市场估值的修复”,更是“投资者信心的修复”。在此期间,监管部门重点监控各类扰乱市场的异常交易行为,尤其是对于利用普通投资者所不掌握的程序化交易来影响市场价格、干扰其他投资者投资决策的违规行为,进行了重点布防。

      

      限制交易账户撤单率高至99.18%

      日前,沪深两市交易所对其中严重影响证券市场交易秩序的34个账户采取了限制交易的措施。

      记者获悉,本次被上交所限制交易的账户,其违规行为主要分为两种情形:一是在交易基金、股票时,存在频繁申报、频繁撤单,且金额较大,以致影响市场正常交易秩序的行为。在近期股市大幅波动的部分交易日中,本次被限制交易账户不仅频繁申报,且当日累计撤单量占账户当日累计申报量的比例过高。例如被上交所限制交易的某账户在7月8日的交易中,累计申报卖出近16000笔,累计申报卖出金额超过15亿元,申报卖出后的撤单率高达99.18%。二是涉嫌日内短线操纵行为。尤其是在盘中或临近收市时,部分账户通过拉抬、打压股价等手法,影响个股交易量及价格,诱导投资者买卖,以趁机高价卖出或低价买入股票。对此,上交所不仅限制其账户交易,还将上报中国证监会进一步处理。

      有对冲基金人士向记者表示,在市场大幅波动的情况下,程序化交易的确更容易对市场和个股产生助涨助跌的效用。“虽然大多数程序化交易使用的是中性策略(即同时通过构建多头和空头头寸以对冲市场风险),但这种策略需要通过大量买入或卖出一揽子股票,并配合做空或做多股指期货来完成。因此在一定时期内就会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

      一资深私募人士进一步解释:“频繁申报频繁撤单的行为,遇到近期股价大幅下跌甚至跌停时,会对个股价格造成下压影响,加剧投资者的恐慌情绪。在跌停时的卖出申报,会对投资者产生远离交易的心理暗示;反复撤单,则会影响投资者对实时盘面的判断。”

      “另外,近期市场尾盘出现的全市场共振的断崖式下跌,也与程序化交易有着密切关系。”他认为,就程序化交易而言,即便是量化对冲,虽然在单只成份股上的量不一定很大,但在总量和次数上肯定不会少,“一旦市场或个股当日有一定幅度上涨,就会触发程序化交易指令,一样可能对市场整体产生共振影响。监管机构本次及时出手,有助于市场稳定。”

      

      程序化交易:“恶意工具”?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认为,股市的杠杆率不仅有融资的杠杆率,也有股市交易的杠杆率。前者为融资融券及场外配资等,后者有股指期货及程序化交易。“可以说,这种程序化的交易成了当今证券市场价格暴涨暴跌主要的推手。”

      那么,作为金融工具的程序化交易,是否生来就是带着恶意的呢?

      程序化交易的最大特点,就是严格执行、反应速度快、可批量下单,所以成为机构投资者所钟爱的风险对冲工具之一。但在忠实地执行投资者预先制订的规则、策略的同时,程序化交易也缺乏对规则外事件的处理能力。当市场上巨量的机械式操作相互影响的时候,很难预料最后会发生什么。

      所以,当市场出现异常情况时,程序化交易的止损线一旦被触发,程序将自动发出大量低于市价的卖单以保证委托单能够被执行。同时,由于程序化交易具有短时间大量下单的特点,很容易成为某些炒家恶意做空市场的工具。由此可见,程序化交易的本质是现代计算机技术与金融交易的结合。但它的过度使用必然会加大市场的波动,一定程度上加大市场的信息不对称,这就需要监管部门对这种金融工具的使用作出严密的风险管控和行为规范。

      纵观近些年发生的国际金融大动荡事件,莫不与程序化交易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1987年的美国股灾,程序化交易使得5030亿美元的股票市值在一天之内化为乌有。2010年美国股市的“闪电崩盘”,造成道琼斯指数在20多分钟内市值蒸发近1万亿美元的元凶,按照美方指控,是一名叫萨劳的男子。他利用一个计算机交易程序对美股股指期货下巨额卖单,但能瞬间实现撤单,以保证这些卖单不会成交,却能对交易价格构成实时抛压。这一做法的目的并非完成交易,而是影响价格和达到操纵市场的目的,因而被美国执法部门认定构成欺诈。

      

      发展的市场需要发展的监管

      虽然程序化交易造成的市场震荡几乎殃及过全球最主要的金融市场,但它已成为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市场价值将伴随不断完善的监管而存在。

      为此,全球各主要金融市场的监管机构不断地在加强和完善对程序化交易的监管,其中尤以创新速度最快的美国为甚。2010年至今,美国已针对程序化交易拟出了近10条法规制度,包括主机托管服务监管法规提案、“大户报告系统”法规、“市场接入规则”、“监管系统的合规性和完整性”法规提案、“账户所有权和控制报告”法规等。

      而在以散户投资者为主的中国市场里,中小投资者无论是在工具的使用上,还是市场信息的掌握上,都处于弱势地位。监管在市场大幅波动的特殊时期及时介入,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更是刻不容缓。易宪容建议,当前救市的关键,就是要清理这些不利于股市健康发展的各种因素。“不能让救市成为恶意使用程序化交易者的提款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