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新闻·市场
  • 4:新闻·财富管理
  • 5:新闻·公司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科技
  • 9:评论
  • 10:研究·宏观
  • 11:研究·市场
  • 12:上证观察家
  • 13:数据·图表
  • 14:股市行情
  • 15:市场数据
  • 16:数据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69:信息披露
  • 70:信息披露
  • 71:信息披露
  • 72:信息披露
  • 73:信息披露
  • 74:信息披露
  • 75:信息披露
  • 76:信息披露
  • 77:信息披露
  • 78:信息披露
  • 79:信息披露
  • 80:信息披露
  • 81:信息披露
  • 82:信息披露
  • 83:信息披露
  • 84:信息披露
  • 85:信息披露
  • 86:信息披露
  • 87:信息披露
  • 88:信息披露
  • 89:信息披露
  • 90:信息披露
  • 91:信息披露
  • 92:信息披露
  • 93:信息披露
  • 94:信息披露
  • 95:信息披露
  • 96:信息披露
  • 97:信息披露
  • 98:信息披露
  • 99:信息披露
  • 100:信息披露
  • 101:信息披露
  • 102:信息披露
  • 103:信息披露
  • 104:信息披露
  • 105:信息披露
  • 106:信息披露
  • 107:信息披露
  • 108:信息披露
  • 万亿“弹药”静待入市良机
  • 看好中国投资机会 外资择机加仓A股
  • 机制恢复是市场
    回归常态应有之义
  •  
    2015年8月7日   按日期查找
    1版:封面 下一版
     
     
     
       | 1版:封面
    万亿“弹药”静待入市良机
    看好中国投资机会 外资择机加仓A股
    机制恢复是市场
    回归常态应有之义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万亿“弹药”静待入市良机
    2015-08-07       来源:上海证券报      

      近300只基金低仓位“屯兵”

      ⊙记者 赵明超 ○编辑 长弓

      

      A股市场在7月末再度出现大幅下挫,市场陷入震荡状态。而作为市场主力的公募基金,当前的状况又是如何?记者通过比照最近一段时间市场走势与公募基金净值变化,发现有近300只基金几乎处于空仓状态,资金管理总规模超过万亿元,其中包括证金公司2000亿元借道公募基金的五只巨无霸产品。也就是说,目前公募基金手上有上万亿元资金,这些“弹药”随时可以投入股市。

      

      近300只基金几乎空仓

      相对于基金经理公开发表的市场观点,通过跟踪基金产品净值的变化,结合市场变化测算出来的基金仓位数据,或许更可以准确地推断出基金经理对市场的真实判断。

      记者比照7月27日和8月4日两天基金净值变化情况发现,不少基金已经以非常低的仓位乃至空仓在运行。

      7月27日,上证综指下跌8.48%,创8年来最大单日跌幅,代表新兴产业的创业板则下跌7.4%。东方财富choice资讯统计数据显示,在如此惨烈的行情面前,在1100多只主动管理型公募基金产品中,依然有294只基金净值变动幅度小于1%,更有85只基金净值没有变动;8月4日市场大幅反弹,当天大盘上涨3.69%,创业板上涨6.12%,在如此强劲的反弹行情面前,统计数据显示依然有295只基金净值变动幅度小于1%,有107只基金净值没有变化。这两天上述基金净值变动数据表明,这些基金仓位极低甚至趋于零仓位。

      在上述近300只轻仓乃至空仓的基金中,有近200只为二季度以来新成立的次新基金。如果按照上述基金二季度末的规模计算,上述基金资金管理规模超过1.35万亿元。根据测算,上述仓位极低的基金,可供基金经理支配的“弹药”充足,除要配备部分债券外,可供用于股票投资的或超过万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证金公司借道基金公司成立的五只各400亿元的巨无霸产品,其中前两只产品华夏新经济混合和嘉实新机遇混合发起式基金,自7月13日成立后,截至7月31日,净值分别为1.002和1.004,期间大盘和创业板分别下跌7.72%和5.34%,表明这两只产品仓位非常轻。另外三只7月31日成立的产品,由于还不到每周一次的净值披露期,目前无法看见其仓位情况,但预计建仓节奏同样不会太快。

      沪上某基金经理表示,“在上述空仓基金中,有小部分是前期成立的打新基金,在IPO暂停之后,这些基金也就没有持仓,规模也下降了不少。”但是他表示,由于6月底流动性丧失,投资者大幅赎回,当时已经处于基金规模的低点,而在7月9日市场迅猛反弹的时候,又有不少资金新进申购,基金资产管理规模有所增加,当前基金管理规模应该与6月底相差不大。

      

      绩优基金试探性建仓

      从最近一段时间的净值变化看,随着市场进一步下跌,部分在6月份市场大跌前离场的绩优基金,已经开始逐步建仓。

      以国投瑞银美丽中国基金为例,从该基金净值变动看,从5月7日到6月2日,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净值大幅飙涨40%,从6月2日开始净值就几乎没有变化,直到7月8日,市场开始爆发性反弹的时候,该基金净值又开始上涨了。数据显示,该基金7月27日净值下跌2.07%,8月4日则上涨1.58%,对比上述两天的市场变化,大致表明该基金仓位在缓慢上升,目前约为四成。

      另一只提前空仓的浦银安盛新兴产业混合基金,截至5月12日年内收益接近翻倍,随后开始空仓,直到7月20日左右开始建仓,从最近几天的市场走势看,该基金仓位同样约为三四成。

      

      低仓位基金静待加仓时机

      上述仓位很低、手握重金的基金经理何时加仓?对于接下来的市场非常重要。

      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基金经理表示,市场经过前期的大幅下跌,当下已经到了吸纳优质股的时机,“经过暴跌之后,部分公司股价已经跌回到牛市启动之前,重新介入的时机已经来临。”

      “市场经过近期的大幅调整,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大幅下降,不少投资者从此前的过于贪婪迅速变成了过于恐惧,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卖出或者赎回基金,现在市场中缺乏的不是资金,而是投资者的信心。”沪上某基金公司研究员表示。

      南方一家基金公司投资总监表示,市场走好的时候,博弈的因素会更浓一点,在当前市场情绪低迷的时候,公司基本面因素更加重要,也更加注重确定性的收益,“自己看好的公司,只要公司未来释放的业绩完全可以覆盖当前估值,除非投资者赎回被动卖出,否则一股都不会卖,会长期持有到最后业绩变现。”

      在记者近期采访的基金经理看来,目前部分公私募基金仓位已经降到足够低了,加上支撑市场长期向好的无风险利率下行及居民资产向权益类投资倾斜的趋势没有变化,市场向下的空间有限,从长期投资的角度看,只要买入行业向好和有实际业绩支撑的优质股票,赢面还是很大的。

      在上述基金经理看来,当投资者信心逐渐恢复,市场情绪慢慢回暖后,场外资金入市积极性会逐渐增强。市场不缺资金,缺的是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