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新闻·市场
  • 4:新闻·财富管理
  • 5:新闻·公司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评论
  • 9:研究·宏观
  • 10:数据·图表
  • 11:书评
  • 12:上证观察家
  • 13:股市行情
  • 14:市场数据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69:信息披露
  • 70:信息披露
  • 71:信息披露
  • 72:信息披露
  • 73:信息披露
  • 74:信息披露
  • 75:信息披露
  • 76:信息披露
  • 77:信息披露
  • 78:信息披露
  • 79:信息披露
  • 80:信息披露
  • 81:信息披露
  • 82:信息披露
  • 83:信息披露
  • 84:信息披露
  • 85:信息披露
  • 86:信息披露
  • 87:信息披露
  • 88:信息披露
  • 89:信息披露
  • 90:信息披露
  • 91:信息披露
  • 92:信息披露
  • 93:信息披露
  • 94:信息披露
  • 95:信息披露
  • 96:信息披露
  • 97:信息披露
  • 98:信息披露
  • 99:信息披露
  • 100:信息披露
  • 多管齐下整合资本市场结构调整新渠道
  • 利息一降再降,信用卡手续费为何不降
  • “金砖国家”
    未来更有成色
  • 新一轮楼市政策倾注全力纠偏
  • 警示:“股票收益互换”中的杠杆风险!
  •  
    2015年9月2日   按日期查找
    8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评论
    多管齐下整合资本市场结构调整新渠道
    利息一降再降,信用卡手续费为何不降
    “金砖国家”
    未来更有成色
    新一轮楼市政策倾注全力纠偏
    警示:“股票收益互换”中的杠杆风险!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金砖国家”
    未来更有成色
    2015-09-02       来源:上海证券报      

      □张锐

      “金砖引擎”面临大修、“金砖”褪色只剩糙砖、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将成为新一轮金融危机的引爆点……曾是世界经济重要牵引力量的“金砖国家”时下被国际舆论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不管这种推断是管中窥豹的先见,还是以偏概全的臆想,抑或是居心叵测的唱空,“金砖俱乐部”确实已站到了一个需要重新对标与调焦的关键节点之上。

      受到美元持续升值的强势反压,除了人民币有节制主动小幅贬值外,“金砖国家”货币今年以来均出现巨幅贬值,俄罗斯卢布贬值近29%, 巴西雷亚尔狂挫30%,南非亚特更创下了近15年的新低,印度卢比刷出近两年来的最低点。初步统计,今年以来国际资本已从俄罗斯市场流出930亿美元,从巴西至少流出360亿美元,而继今年二季度流出2000亿美元之后,7月末中国央行口径外汇占款和金融机构口径外汇占款双双创下有数据记录以来单月最大降幅。

      为遏制资本流出给本币贬值产生的进一步压力,“金砖国家”只得动用外储干预。从年初至今,俄外储减少了1424亿美元,中国外储至第二季度末连续四个季度下降,巴西外储在过去7个月中总计减少了102亿美元。外汇市场本币贬值效应更已传染到绝大部分“金砖国家”货币市场,通胀率骤升,经济增速大大放缓。

      作为一个出口依赖型经济阵营,在过往近20年中,“金砖国家”依靠本国巨大的人口与资源红利并借助全球化机制驱动获得了对外贸易量的激增,但金融危机以来,经济与贸易的全球化不仅寸步难行,美国力推的两大贸易谈判(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均将“金砖国家”排斥在外,加之金融危机之后发达经济体普遍增长乏力导致其对上游的初级产品和原料制成品需求的下降,“金砖国家”对外贸易所遭遇的抑制越来越重。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在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期间普遍推出了历史上罕见的宽松货币政策,约2万亿美元之巨的资金流入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新兴市场,泛滥的流动性拉低了市场融资成本,“金砖国家”得以依靠着低利率继续为国内投资注入“强心剂”。但如今,美联储量化宽松早已结束,且升息在即,“金砖国家”难免不承受资本抽逃之压与“失血”之痛。

      但是,“金砖国家”经济出现逆转,并不等于元气大伤或者一蹶不振,某种意义而言,“金砖国家”经济的滑落只是过去20年高速增长长周期后的正常回调,毕竟与欧美发达经济体因自我流动性困境、需求不足从而引起债务与金融危机完全不同,“金砖国家”的问题更多出现在国内经济结构领域,只要这些国家自身经济结构调整与制度变革能够到位,其未来所能拥抱的全要素红利不可低估。另外,美元升值以及大宗商品的疲软并不会成为一种常态,一旦外部环境好转,经济发展模式成功转身之后的“金砖国家”还会重现往日光彩。

      必须承认,完全不同于10年前那个有名无实的松散经济联盟,今天的“金砖国家”内部所建立起的联系协同机制正日渐紧密与完善,除了建立了年度峰会机制和其他多层次的联系渠道,还组建了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基金,这种纾困机制将有力协助单个国家一定程度上摆脱困境。在对金融危机特别是本轮美元升值带来无情杀伤的深刻反思基础上,“金砖国家”会愈发增强整体协作的愿望,后续可能在区域货币、贸易自由体等领域谋求和撑大更大的合作空间。在这种背景下,“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抗震效应也将在金砖集团中进一步凸显。

      在团队凝聚力与协同力日益增强的同时,“金砖国家”成员间的双边合作机制也不断健全与彰显。除了能源合作已成常态外,中俄两国在高铁领域的联姻也拉开了帷幕。印度与中国在电信、金融以及经济园区等领域的合作已迈开实质性步伐。另外,巴西与中国打造的“两洋铁路”已签署未来五年共同行动计划,印度与巴西在遥感卫星、印度、巴西和南非在核能方面的合作正进入蜜月期。

      拓展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广度和深度将为“金砖国家”的再度复兴输送全新的市场能量。就像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和亚投行筹建议题上做得风生水起一样,俄罗斯发起的“欧亚经济联盟”计划也推进得有声有色;与此同时,印度正酝酿促进环印度洋合作的“季风计划”,巴西和南非争当打造地区经济共同体先锋的劲头十足,由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牵头的自由贸易区建设已进入第五年,有望将东南非共同市场、东非共同体市场纳入;另外,南非正在致力于将约翰内斯堡打造成世界性的金融中心。所有这些举措既能为“金砖国家”的国内增长提供新动力,也有利于改善它们的对外贸易结构。

      作为“金砖国家”中的体量大国,中国与印度的定海神针作用不可小觑。据IMF预测,从2015年到2020年,印度的增长率年均将逾7%;到2019年, 印度的GDP将超过日、德两国总和。中国和印度的经济总量在金砖经济体中所占比重超过70%,只要有这两国的强劲支撑,金砖集团不会轻易陷入衰败。

      (作者系中国市场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