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新闻·市场
  • 4:新闻·财富管理
  • 5:新闻·公司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评论
  • 9:研究·宏观
  • 10:数据·图表
  • 11:书评
  • 12:上证观察家
  • 13:股市行情
  • 14:市场数据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69:信息披露
  • 70:信息披露
  • 71:信息披露
  • 72:信息披露
  • 73:信息披露
  • 74:信息披露
  • 75:信息披露
  • 76:信息披露
  • 77:信息披露
  • 78:信息披露
  • 79:信息披露
  • 80:信息披露
  • 81:信息披露
  • 82:信息披露
  • 83:信息披露
  • 84:信息披露
  • 85:信息披露
  • 86:信息披露
  • 87:信息披露
  • 88:信息披露
  • 89:信息披露
  • 90:信息披露
  • 91:信息披露
  • 92:信息披露
  • 93:信息披露
  • 94:信息披露
  • 95:信息披露
  • 96:信息披露
  • 97:信息披露
  • 98:信息披露
  • 99:信息披露
  • 100:信息披露
  • A股连续调整
    信托产品重现火爆
  • 腾讯联手中信国安 首家互联网寿险公司破茧
  • 兴全磐稳今年以来 净值增长达9.96%
  • 分级基金的“进与退”
  •  
    2015年9月2日   按日期查找
    4版:新闻·财富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新闻·财富管理
    A股连续调整
    信托产品重现火爆
    腾讯联手中信国安 首家互联网寿险公司破茧
    兴全磐稳今年以来 净值增长达9.96%
    分级基金的“进与退”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A股连续调整
    信托产品重现火爆
    2015-09-02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金苹苹 ○编辑 于勇

      

      一度被市场冷落的信托产品,在A股遭遇连续震荡之际,终于迎来久违的火爆。

      多位信托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自6月份A股开启深度调整模式以来,此前备受欢迎的证券类信托产品渐受冷遇,而传统的类固收信托产品则重获青睐。背后折射出投资者心态的微妙变化——在股市调整、风险偏好有所降低的情况下,具有稳定预期收益的固收类投资产品显然更受避险资金追捧。

      类固收信托再迎“春天”

      “我们的销售都急死了,客户‘嗷嗷待哺’,公司发行的传统集合类产品却跟不上,很多产品真的需要排队购买。”沪上某信托公司人士如此描述当下面临的情况。与该信托公司类似,记者采访的多家信托公司人士均反映,近期由于A股市场持续调整,正令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重投信托的“怀抱”,类固收集合类信托产品正重新获得投资者追捧。

      对此,有信托业内人士解释称,当前股市赚钱效应不再,且波动剧烈,导致了此前二级市场的投资人不断离场观望;相对收益固定在8%—9%、且仍保持刚兑的类固收信托产品自然成为部分投资者追逐的目标。

      事实上,当前追捧类固收集合信托产品的不仅有个人投资者,很多机构和上市公司同样对这类产品十分青睐。日前曾有媒体报道称,8月中下旬,新时代信托与四川信托分别与机构签下大单,金额总计19亿元。当然,机构大手笔出资购买类固收集合信托产品,也加剧了市场上个人投资者购买相关产品的难度。

      前述沪上信托公司人士就向记者坦言,鉴于部分融资方“要钱急”,发行集合类信托计划相对费时,同时机构客户对产品也非常渴求,因而公司有时候就发行单一类信托计划直接卖给机构客户,无形中加剧了市场上集合类固收信托产品的短缺。

      证券类信托“失宠”

      另一方面,在类固收信托产品再度走红之际,此前一度火爆异常的证券类信托产品却开始走下坡路。民生证券发布的研报统计显示,6、7 月份A股大跌之后,证券类业务受到明显冲击。7 月新设立信托产品的资金运用去向变化较大,资金回笼传统业务类型,证券类规模快速收缩。其中,证券投资信托的新募集随市急剧下滑,月内份额占比降至10%,环比下降20%;而贷款类和权益投资类市场份额则快速提升,占比均升至21%。从绝对规模变化来看,7月证券投资类产品缩减近240 亿元,同时贷款类、权益投资类和股权投资类则都出现一定增量。

      该报告也因此判断指出,由于证券市场的滑坡,导致证券类信托业务收缩的局面已经避无可避,而且此轮大跌使得不少信托账户出现爆仓、清盘的现象,甚至三季度行业整体规模或许因此出现多年来首次环比下降的局面。

      而记者根据用益信托在线统计整理的数据,似乎也从侧面证实了这一观点。该统计显示,今年8月份信托公司共计发行339只集合信托计划,发行产品的资金规模达628.8亿元;其中,证券类信托成立仅31只,募集资金规模为13.4亿元。

      此前的7月,民生证券的统计显示共有429只集合信托产品成立,披露募集规模666亿元,按照证券类信托占比10%的比例计算,募集资金规模66.6亿元。相形之下,证券类信托的募集规模缩水非常严重,缩水幅度高达79.88%。

      对此,多位信托业内人士及市场分析人士均指出,股市震荡、打新暂停,市场风险偏好降低,使得证券类信托的受欢迎程度不再似同从前;同时,当前决策层的思路有所变化,通过加大财政政策的宽松程度,基建项目的批复速度加快。在此市场背景下,投向金融领域的新发信托产品数量大幅下降,而新发行的投向基础产业的信托产品相对大幅增加。因此,当前市场上,信托公司面对客户需求的变化,对基础资产的选择也发生了转向,传统的基础设施类信托产品以及工商企业类信托等产品均开始再度成为其较为青睐的目标。

      当然,也有信托业内人士指出,鉴于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存,使当前的货币政策走势有望保持一贯性,宽松的流动性趋势不会改变。也因此,未来类固收集合信托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水平整体上将呈现下行趋势。某大型信托公司人士甚至预测,3—4年之后,类固收集合信托产品的年化收益率水平或将下行至5%左右。

      因而对于部分对资金流动性要求不高的投资者而言,眼下集合类信托产品平均8%—9%的收益率仍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当然,对于部分观望的避险资金来说,当前部分信托公司发行的现金管理型信托产品也具备一定的优势,“年化4%以上的收益率水平要比当前的货币基金高1个多百分点,且这类产品的流动性为T+1,随时准备再次入市的投资者其实可以考虑这类品种。”上述信托公司人士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