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要闻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信息披露
  • A8:书评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违规配资账户清理不等于清仓
  •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最低资本金比例调整
  • 五部委解读深化国企改革指导意见 今年推进“两类公司”试点扩围
  • 两市放量下挫
    信心重建尚待时日
  •  
    2015年9月15日   按日期查找
    1版:封面 下一版
     
     
     
       | 1版:封面
    违规配资账户清理不等于清仓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最低资本金比例调整
    五部委解读深化国企改革指导意见 今年推进“两类公司”试点扩围
    两市放量下挫
    信心重建尚待时日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五部委解读深化国企改革指导意见 今年推进“两类公司”试点扩围
    2015-09-15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王雪青 ○编辑 孙放

      

      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13日正式公布后,国新办于14日上午举行吹风会,国资委、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人社部等五部委有关负责人对《指导意见》进行权威解读,并表示还将继续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

      资深国资国企改革专家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国资改革方案的核心,如按重要性排序,首先是加强党的领导,二是防止国资流失,三是混改不能冒进,四是推动整体上市,五是设立国资投资和运营等‘两类公司’。”

      “虽然对改革内容市场已有预期,但顶层设计方案的发布仍然预示着改革总体方针在高层已经达成了统一。对资本市场来说,则预示着此前多呈局部进展的国企改革,将正式进入大规模的全面实际操作阶段。”有券商分析人士指出。

      

      国资管理体制改革将出细化文件

      对备受关注的国资管理体制改革,财政部部长助理许宏才在吹风会上表示:“《指导意见》发布后,还将继续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也将出台细化文件。”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国资委、财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在中央管理的110多家企业中积极推进包括直接授权试点在内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工作。

      《指导意见》在“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中提出,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授权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对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本履行出资人职责。对此,许宏才表示:“这样的制度设计,将改变以往国资监管中直接对所监管企业履行出资人权利的模式,而改由上述两类公司对所授权的国企履行出资人权利,真正形成政府和市场之间的‘界面’和‘隔离带’。”

      《指导意见》同时还明确“开展政府直接授权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履行出资人职责的试点”,即在中央层面组建中央级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由国务院授权。“这种方式可避免在出资人和企业之间叠床架屋和拉长委托代理链条,有利于进一步理清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和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之间责权关系。但这种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试点逐步完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许宏才表示。

      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在国务院国资委层面,去年7月已有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粮集团被确定为改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试点单位。实际上,还有更多央企以打造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为目标,例如诚通集团。在今年初召开的2015年工作会议上,诚通集团透露,将全力争取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作为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目标。值得一提的是,在国企改革顶层方案公布前夕,国资委主管的《国资报告》为“诚通集团欲五年打造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做了专题报道。

      有市场人士分析:“在110余家央企中,前50余家的央企一把手归中组部管理,而首批四项改革试点主要是从一把手归国资委管理的央企中选择。根据最新解读,今年“两类公司”试点的选择范围将扩大至110余家央企,新一批的试点企业尤其是中央层面组建的投资运营公司有望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整体上市利好“大集团小公司”

      除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这两类公司外,本次国企改革方案的另一关键词——“整体上市”,也有望在A股市场掀起波澜。《指导意见》指出: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原则上要实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积极引入其他国有资本或各类非国有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国有资本可以绝对控股、相对控股,也可以参股,并着力推进整体上市。

      国金证券认为,国企改革首要关注集团资产注入,相较于拥有众多上市平台的集团而言,上市平台较为稀缺的集团将相关的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的确定性更高。由于公司是集团的唯一上市平台,集团旗下不存在与之主业类似的上市平台,因此注入上市平台的确定性较高。并且,作为集团的唯一上市平台,其主业与集团主业一般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而集团主业资产的规模相对较大,可注入空间大。因此,无论从集团层面还是上市公司层面来讲,“大集团小公司”都是国企改革中值得重点关注的模式。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属于“大集团小公司”模式的主要有:哈尔滨电气集团的总资产为683亿元,而上市资产比例仅为1%,上市公司为佳电股份;中国港中旅集团上市资产占比为2%,上市公司为华贸物流;中国盐业总公司上市资产比例6%,上市公司为兰太实业;中国中化集团总资产2866亿元,上市资产比重6%,上市平台为中化国际;中国轻工集团,上市平台中国海诚,上市资产占比12%;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总资产2280亿元,上市平台葛洲坝,上市资产占比19%;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总资产4755亿元,上市平台长江电力,上市资产占比23%;中国西电集团,上市平台中国西电,上市资产占比44%;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上市公司天地科技,上市资产占比48%。

      

      “中字头”央企整合加速推进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国企改革顶层方案公布的当晚,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旗下上市公司中国中铁发布公告称,因公司正在筹划与下属中铁二局之间的重大资产整合事项,自9月14日起停牌。同日,中铁二局也发布公告因相同事由停牌。中国中铁、中铁二局的停牌,对同类同样存在较大改革预期的中国铁建、中国交建构成强烈刺激。14日,中国铁建收涨7.91%,中国交建涨幅3.30%。

      其实,早在今年7月份,国资委就宣布了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中国铁物、中国普天的人事调整。券商研究员对此解析认为:“央企之间改革已经拉开了序幕,未来还会有消除同业竞争的进一步整合动作。”

      事实上,包括中国中铁和中铁二局在内,目前已有超过40家央企上市公司处于停牌状态,停牌原因绝大多数为筹划重大事项。而且不少央企上市公司都是组团停牌,多家联动的重组整合方式亦成为此次国企改革的一大亮点。例如,8月7日晚间,中国远洋、中远航运、中海集运、中海发展、中海科技这五家分别隶属中远集团、中海集团的上市公司同时宣布停牌,考虑到此前南北车合并的案例,市场普遍对中远、中海两大航运央企整合有着较高预期。

      据上证报记者梳理,目前存在整合预期的央企集团为:基建行业的中国铁建、中国交建、中国建筑;汽车行业的一汽、东风;航运业的中海、中外运、招商局;核电行业的中核、中国核建、中广核;建材行业的中建材、中材集团等。券商研究员认为,在涉及国家安全领域的行业,尤其是国家正在大力推广“出海”的行业,比如基建、核电等,采取央企整合方式的概率更大。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也在昨日吹风会上表示:未来国企要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加快走出去步伐,抓住“一带一路”契机,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积极开展国际化经营,在国际竞争中培育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跨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