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市场
  • 7:评论
  • 8:艺术资产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海外
  • A7:基金·互动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专访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焦点
  • A14:基金·特别报道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机构纷纷试水“互联网+”
    互联网思维应怎样拯救艺术市场
  • 创客运动勃兴
    文化创意产业探索新盈利模式
  • “一带一路”带动文化产业 西部民营美术馆出路何在
  •  
    2015年9月28日   按日期查找
    8版:艺术资产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艺术资产
    机构纷纷试水“互联网+”
    互联网思维应怎样拯救艺术市场
    创客运动勃兴
    文化创意产业探索新盈利模式
    “一带一路”带动文化产业 西部民营美术馆出路何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机构纷纷试水“互联网+”
    互联网思维应怎样拯救艺术市场
    2015-09-28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唐子韬 ○编辑 陈羽

      

      时下,互联网思维已经无孔不入的为各个传统行业进行洗牌。当然,一直处于瓶颈期、又遇上“连绵雨”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也不甘落后,在酝酿多年之后,终于迎来了一波“互联网+”的热潮。

      互联网真的能改变艺术品行业格局吗?长期以来,艺术品行业内对线上平台的质疑,能否通过观念模式的改变带来新的转机?

      “高频打低频”扩充艺术品市场规模

      长期以来,中国艺术市场的规模是个谜一样的话题。曾有经济学家测算中国艺术品市场拥有5万亿元的潜在市场,然而,据不完全统计,一二级市场的年交易额相加不过千亿而已。加之,自2013年以来的市场低谷,这个数字还要大幅缩水。这在外行人看来,与那些动辄上万亿规模的行业市场——如快递、出租、送餐等大众化服务市场,艺术品市场的规模只能用微不足道来形容。

      尽管如嘉德在线、HIHEY等国内老牌艺术品电商,在经历几年的摸爬滚打之后,仍然难以突破交易瓶颈;甚至,依托北京保利拍卖的强大后盾,发展了三年多的“艺典中国”艺术品电商平台,其年成交额也曾被业内人称为艺术品电商大军中只“赚吆喝”的一员。用艺典中国负责人自己的话说,“一直苦于没有一个爆发性的增长,并且成交总额如果跟线下实体拍卖比起来,可能我们一年成交总额只是线下实体拍卖的一件商品。我当时已经开始在怀疑艺术电商究竟是不是一个伪命题,这个事情到底存在不存在?因为我们看到在互联网界每一个O2O产品、或者一个电商产品,都喊出万亿级的市场,但是我们这几大拍卖公司喊出来的成交额,如果一不小心还打个对折的话,可能艺术电商是没有前途的。”

      更何况,艺术品交易只是艺术圈整个行业当中的一个“顶尖行为”,尽管艺术品交易的单位交易额可能是几万甚至上千万,但是总规模可能也只有几百亿,而且几乎是被高端的拍卖行完全垄断。因此,对于艺术互联网人来说,电商平台只做艺术品交易市场则很难有所突破。

      近期的一波艺术互联网平台的推出,是把艺术品行业纳入更为广阔的文化创意产业大市场,把艺术品交易放到整个文创产业链当中作为行业突破方向。例如,近期的艺典中国推出的“艺典达人”平台,就是将古玩城、手工艺市场、艺术教育培训机构等等的订购、交易加在一起,从而拓宽了艺术品市场的范围,把原本局限的艺术品交易市场变成一个更加广阔的文化交易市场。

      近期,互联网线上平台——“艺典达人”,正式在北京上线。据了解,试运营一个多月以来,产品迭代50次以上,在前期没有产品推广预算的情况下,完成了3500个“达人”的申请,已审核通过的话题与活动数达到了400余个,买家订单1000余单,日均访问量突破10000次……这些在互联网界看似微小的数据背后是用互联网思维拓展艺术行业规模的转型。这样的转型,在业内人士看来将为艺术品交易电商转向服务于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综合性平台。

      正如互联网界的一个流行用语:“高频打低频,刚需打非刚”。如今的艺术互联网界开始运用这种思维,即利用大众对文化创意产业关注的“高频行为”,将有价值信息传递给更多的用户,为最终促成交易的“低频行为”锁定更多的有价值用户。

      “精准定位”挖掘潜在价值

      画家许宏泉最近在北京举办了个人画展,他通过“艺典达人”活动推出了9元门票看展的活动,征集了100人观展。900元的微小收入,对于一个精心准备的个人展览来说微不足道,但它却帮助画家精准锁定了目标客户——那些慕名而来的艺术爱好者、藏家,他们或许才是许宏泉要寻找的真正“客户”。

      运用这样的思维,艺术互联网界也开始了模式革新,通过大众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关注,将更多的信息传递给更多的用户,在互联网上,做到精准营销,为商家找到自己的客户,最终促成交易。

      艺典中国商务运营总监齐凯告诉记者,长期以来,艺术市场存在着买家找不到卖家,卖家找不到买家,不同档次的卖家不愿意在一起凑,不同档次的买家也没法一起交流,打通这个交流壁垒,做到精准营销是艺术品电商平台需要突破的主要瓶颈。

      “让艺术话语权回归大众,让艺术定价权回归市场,打开封闭的艺术社交圈,开启审美艺术的消费时代”,成为行业呼声。“艺术品行业从业人员,身处万亿级的智慧资产交易市场,需要把所有的智慧、所有的商品化为价值来提供给每一个商户。挖掘每一个商户的价值潜力,再传递给买家,而这些价值一旦被量化的时候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规模。” 齐凯说。

      然而,正如京东集团CEO刘强东近日在《十二年互联网从业思考》中所指出的那样,“互联网并不是和传统行业无关,传统商业的价值和经济规律完全适用于互联网。”可见,在集体烧钱的互联网界,真正需要解决仍是传统行业的根本问题。艺术互联网在思维、模式转变的同时能否为这个传统行业带来真正的生机还需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