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新气候变化联合声明 推进中美投资协定谈判达成共识
⊙见习记者 卢梦匀 ○ 编辑 谷子
9月25日这天,美国白宫鸣响21枚礼炮,欢迎对美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家主席习近平,也鸣响了两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新突破:在华盛顿停留的30小时里,中美两国元首不仅就气候变化发表了联合声明,更为推进中美投资协定谈判达成了重要共识。
携手垂范抗击气候变化
2014年11月,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在北京一起发表的历史性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标志着多边气候外交的新时代和两国双边关系的新支柱。
这次习近平主席访美,两国元首又发布了新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不仅对此前巴黎气候大会作出了展望,也承诺将推进各自国内的气候行动,并积极加强双边和多边气候合作。
中国承诺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0%-65%,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并计划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将覆盖钢铁、电力、化工、建材、造纸和有色金属等重点工业行业。
美国承诺将于2016年制定完成其下一阶段、世界级的载重汽车燃油效率标准,并于2019年实施;承诺在2016年继续采取新行动减少氢氟碳化物的使用和排放;在建筑领域承诺到2016年底制定完成20多项电器和设备能效标准。
此外,双方还承诺通过中美气候变化工作组(“气候工作组”)进一步深化和加强这些努力。美国重申将向绿色气候基金捐资30亿美元的许诺;中国则宣布拿出200亿元人民币建立“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这一消息引起了西方媒体的广泛关注。
英国广播公司(BBC)称,过去一些西方国家批评中国缺乏消除国际贫困的意愿,但如今中国此举,无疑显示了其积极希望参与全球事务的决心与努力,这对中国来说是一大进步,将会产生深远的政治影响。
“对于奥巴马总统来说,达成全球气候变化协议能够帮助消除工业化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一些分歧。”路透社的报道说,环保团体对这份声明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他们认为这有助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11月份的会议上就逐步淘汰煤炭项目的公共财政达成协议。而中国关于“南南合作基金”的金融承诺是其气候外交的“分水岭”,这显示了中国愿意花费数十亿美元帮助贫穷国家向低碳型经济转型以及解决温室效应带来的影响。
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国际方针主管施密特(Jake Schmidt)对路透社表示,中国的态度消除了来自美国国会反对者的抱怨。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中国不再是美国气候资助的接受者,它已经成为我们的朋友,一同描绘新的图景。
BIT达成重要共识
中美两首的会晤意味着一系列高水平合作的突破。
25日,两国元首就继续推进双边投资协定谈判达成共识:中美两国领导人积极评价正在进行中的中美投资协定(BIT)谈判业已取得的进展。两国领导人重申达成一项高水平投资协定的谈判是两国之间最重要的经济事项。高水平的投资协定将反映双方对于非歧视、公平、透明度的共同承诺,有效促进和确保市场准入和运营,并体现双方开放和自由的投资体制。鉴于谈判取得的进展和双方于九月改进了各自的负面清单出价,中美两国同意强力推进谈判,加快工作节奏,以达成一项互利共赢的高水平投资协定。
对此,路透社评论道,中美BIT谈判不仅有望极大释放两国相互间投资潜力,同时对美国的制造业回归政策及中国的改革与结构调整均有助益。在中国股市波动、汇率改革引发全球关注后,中国能否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经济结构的调整,以继续取得未来三十年的经济增长,令此次BIT能否取得突破更受瞩目。
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的谈判始于2008年,距今已经进行了7个年头,这份谈判可以说是中美两国当前经贸领域最具意义的谈判项目,虽然目前这项谈判仍未达至终点,但此次两国元首就(BIT)达成了重要的共识无疑是一份喜人的成果。
BIT的重要性对两国经贸不言而喻。
《华尔街日报》评论说,外资竞争力可以作为重振放缓经济的一种方式,中国也会对最终达成BIT表现出更大的兴趣。美国商会主席齐默尔曼(James Zimmerman)对《华尔街日报》表示,商会很高兴中美双方正在积极取得进展,希望能够早日实现一份最终协定,使得跨国公司能够参与进中国经济的再平衡中。
在高盛亚洲区董事长史华兹(Mark Schwartz)看来,双边投资协定将有助于稳定波动的中国资本市场。他认为,尽管中国监管部门并未将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设定为金融市场改革工具,但协定有助于推进中国监管体制的现代化,同时为中国境内市场带来更深入、更多元的资本流动,以及从散户持股到机构持股的转化。这种变化将通过让更多美国投资者和华尔街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实现。中国在不断提升对外投资,而美国也需要吸引这部分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