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新闻·市场
  • 4:财富·财富管理
  • 5:新闻·公司
  • 6:新闻·公司
  • 7:信息披露
  • 8:调查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信息披露
  • A8:书评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以开放促公平是深化国企改革动态标尺
  • 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是用来干什么的?
  • 谷歌拿什么
    重返中国市场
  • 从泰勒法则看政策思路与短期利率走势
  • 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也要收放结合
  •  
    2015年9月29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评论
    以开放促公平是深化国企改革动态标尺
    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是用来干什么的?
    谷歌拿什么
    重返中国市场
    从泰勒法则看政策思路与短期利率走势
    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也要收放结合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也要收放结合
    2015-09-29       来源:上海证券报      

      □谭浩俊

      

      进入9月,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申请的审核明显加快。截至9月27日,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已审核通过了36家公司的并购重组申请。加上9月29日还将有8家公司接受申请审核,如能通过,则9月获得批准的并购重组公司将达44家。对此,有分析认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大时代”已到来。

      的确,近年来沪深证券市场并购重组十分活跃,去年仅并购重组交易金额就高达14500亿,今年前七个月并购重组交易金额更高达12685亿,相当于去年全年的87.5%。不过,从实际效果来看,却存在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没有达到预期的转型升级效果,并购重组的目标没有实现;二是过度重视眼前利益、忽视了长远利益。

      并购重组是上市公司做大做强十分重要的手段之一,也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之一。国内外很多上市公司尤其传统企业,都是通过并购重组才获得快速发展,实现转型升级,并不断地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因此,企业并购重组,首先必须产业定位明确,厘清发展思路,有明确的目标和措施,而不是为并购而并购、为重组去重组。否则,不仅不利于企业发展,而且会给市场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就前者来看,很多企业把并购重组当作企业做大的主要目标,而不是做强。在并购重组过程中,对资产规模、利润等的要求很高,而对企业有没有核心产品、核心技术、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的要求不高,致使企业在实施了并购重组方案以后,规模变大了,表面实力也增强了,可实质核心竞争力并没有得到提升。相反,却因为传统+传统,落后+落后的并购重组方式,企业的实际负担更重了,适应市场的能力也更弱了。显然,这样的并购重组是不利于提高上升公司质量,也不利于证券市场健康发展,更不利于经济的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为什么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这么密集,上市公司的运行状况却并不令人满意,甚至在股市出现震荡时,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缺乏有效的应对能力,原因就在于这些上市公司只讲规模、忽略效率,只讲数量、轻视质量。

      据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从2014年初至今年6月底,沪深两市有79家公司完成了85单重大资产重组,重组交易金额996亿。这79家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增长33.32%,净利润增长86.89%。从表面看,并购重组的效果十分显著。只是,稍加分析就不难发现,这样的并购重组大多依然还是快餐式的、缺乏可持续性,不能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产生多大作用。真正有长远目标的并购重组,不会过度考虑眼前利益,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使企业的利润大幅上涨。这些公司新增的利润都来自哪里,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自不难判别。

      由于并购重组不仅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深远,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更大。好的并购重组方案,除了能对企业带来极其重要的作用之外,对市场也能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尤其在沪深股市这样上市公司整体质量不很高的市场,更需通过并购重组提升上市公司的质量和水平,从而推动整个市场的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方案,也要更加认真审核和把关,而不能为了眼前需要,过于放任。

      在新股发行暂停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对并购重组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热情,以至于近期推出的并购重组计划已到了应接不暇的地步。只是不知,这些并购重组计划,到底是在避险呢,还是真有什么促使产业升级换代的方案。投资人自然要问一下,面对股市震荡,很多企业都以并购重组实施了停牌。那现在的并购重组是否还是当初方案的延续呢?

      所以,面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热情不断高涨,笔者认为,理当收放结合,对确实符合企业转型目标及经济结构调整要求的并购重组企业,尤其是一些小型科技型企业、创业型企业等的并购重组,就该全力支持,并在政策上、资源配置上给予倾斜,促进其早日实现目标。反之,如果仅仅为了眼前利益、为了把规模做大,或为了某种利益需要的并购重组企业,比如以收购资产为主的并购重组方案,以收购销售规模和数量为主的并购重组方案等,则应严加控制,以避免给市场带来新的冲击,给投资者造成伤害。

      (作者系资深财经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