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指数炒重组
行情开启新模式
⊙阿琪 ○编辑 杨晓坤
三季度A股在惨跌和低迷中收场。伴随场外配资的限期离场、市场杠杆率的持续下降、经济预期的持续悲观、外围股市的显性下跌以及假期效应的形成,假期前夕的A股呈“双低”格局:行情波动低迷、交易量再创地量水平。到9月下旬,对于A股形成的最权威基调,是市场已经进入自我修复和自我调节阶段。尽管假期后的A股出现补涨走势,但温和的交易量显示,A股要实现显性修复还需要外部力量的进一步支持。
对于四季度A股来说,有利因素是场外配资已经得到较大程度上的清理,市场的被迫性抛压已经大为缓解;在三季度市场维稳中不做空的券商与公募基金策动“年末吃饭行情”的动力也与日俱增。此外,8月份工业增加值、投资与出口等重要经济数据同比与环比均显性走弱,凸显经济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已经危及全年GDP“稳7”的宏观诉求。因此,四季度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放大招”已经成为必然,如继续降准与降息、继续刺激房地产消费、扩大地方融资平台债务“旧换新”的规模、加快大工程与大项目投资的落地、加大地方政府“怠政”的整治力度、加快各项改革措施尽快落地实施等,均有利于市场形成“有数量、有质量”的新预期。
更主要的是,今年上半年经济能够“稳7”,金融业尤其是证券业的贡献功不可没,大致贡献了其中的1.4%的GDP数据,这与上半年行情的火爆密切相关,下半年经济数据显性走弱与股市的深度调整也密切相关。我们在去年年末阶段曾分析认为,在现行经济战略背景下的证券市场已不只是一个单纯提供股票交易的市场,而是一个兼具支持与服务于国企改革与国资资产证券化规模性展开、为中小企业发展和经济创新活动融资输血、间接降低实体经济债务杠杆、替代房地产集聚社会富余流动性、促进人民币资本项逐步开放与内外融通、提供便捷融资服务迫使实体经济利率下降等具有多项经济战略功能的平台。虽然今年下半年的深度调整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股市的平台功能,但未来平台化发展的方向不会改变。如今,在经历了上半年的过度创新、三季度的综合治理之后,经济疲弱的背景形势已迫切需要股市作出新贡献。
反映在市场上,股市原先过度投机的泡沫、违规违法的交易行为、各项制度性漏洞在三季度得到了综合整治,市场已经具备继续为经济战略服务的基本环境。因此,我们认为,四季度开始A股市场的政策环境和政策行为将由“浇冷水”转入“吹暖风”时期。由于货币环境持续宽松、社会资本弃实从虚,社会中出现的资产配置荒已倒逼市场利率和各类理财产品收益率开始显性回落。因此,在未来较长时期内,股市大环境将呈现“经济仍弱、政策友好、流动性再充裕”的组合,这个组合有助于A股从四季度起逐渐回温。结合上半年A股因过于冒进而导致“翻车”的前车之鉴,未来较长时期的A股整体或呈现趋势向好、上涨持续性较差、不够激越的新形势。
A股历来都有“经济不好炒重组”的规律。其企业行为逻辑是“内生性增长缺乏就创造外生性增长”,市场的行为逻辑是“股价没有内生性增长的驱动就向外生性增长要收益”。只不过不同时期催生重组的内涵不同而已,如今,国企的市场化改革、转型时期的企业“换芯”重组、“互联网+”背景下的跨界并购、产业链延伸带来的上下游并购,以及“并购创造市值”的市场化并购等赋予了当今资产重组新内容和新形式。因此,可预期的是,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无论指数如何波动,市场“炒重组”的核心投资主题不会变。而重组的形式与内容决定重组概念下具体个股行情的强弱,只要不像上半年那样炒过火就行。我们相信,在上证综指3600点之上、创业板2600点之上泰山压顶的新局势下,“放弃指数炒重组”、事件性投资(投机)将逐渐成为后阶段市场最主要的交易策略。